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欧亚大陆与中国的地缘环境 (第1/10页)
第五章 欧亚大陆与中国的地缘环境 欧亚大陆:世界最大的棋盘 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端、太平洋西岸。这个简单事实是研究中国地缘政治环境的出发点。 欧亚大陆的许多国家都有过大帝国的历史,至今仍然在影响孑遗国家的思维。中国、蒙古、俄国、伊朗、土耳其、阿拉伯,等等,还有一些国家曾在短时期内建立过极不稳定的帝国体系,如拿破仑时期的法国,二次大战时期的德国和日本。这些国家曾经有过的势力范围远大于它们今天的国界。历史不会被轻易忘记。无论成功与否,帝国的历史将会影响国家的地缘战略。 随着美国在20世纪的崛起,欧亚大陆在地缘战略上的重要性似乎减少了。一个超级大国可以从另外一个遥远的大陆参与、干涉欧亚大陆的事物,并发挥决定性的作用。美国的参战改变了两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也许还有结果。美国和它的盟国获得了胜利,战后美国成为所有发达国家的保护国。此后,美国在欧亚大陆参加了冷战时期最大的两场战争: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支持阿富汗的反苏力量,最后迫使苏联撤军。在冷战之后,美国发动了两场伊拉克战争,最后占领了这个国家;空袭南斯拉夫,迫使它撤离科索沃。今天,美国仍在努力地围堵俄国和中国——它认为的潜在威胁和竞争对手——同时扶持一些国家与这两个国家抗衡。 亚洲是对中国最重要的一个大洲,因为中国就在亚洲。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它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也是最复杂的。亚洲的文明史最悠久,古老文明最多,也是所有世界性宗教的发源地。一些亚洲国家距离中国较远,从中国前往亚洲一些国家并不比去非洲、欧洲更方便。目前亚洲最发达的部分在东亚。因此,本书在讨论亚洲时,以中国为中心,以东亚为重点。 亚洲可分为五大区域: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和西亚。澳大利亚是赤道之南的一个大陆,也经常被当作亚洲国家。澳大利亚的多数人种和主流文化来自西方。在地理上,澳大利亚是东南亚的外围国家,距离中国比较远。亚洲有四个大国:中国、日本、印度和俄国。中国与其余三个大国为邻,但这三国却相距比较远。俄国只是小半个亚洲国家——虽然它的亚洲部分比欧洲部分大得多。东南亚和伊斯兰国家是文化比较接近的区域,在地理上连成一片。伊斯兰教诸国虽然信仰共同的宗教,却是由许多不同的民族构成的,主要民族有阿拉伯、突厥、波斯。这些民族都曾经建立过强大的帝国,进行过大规模扩张。历史必定会影响国家的政策。 在全球范围内,欧亚大陆潜藏着可能影响世界的最大变数。南北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已经基本上为美国所控制,成为美国的后院。在数十年内,美洲无论怎样变化,都不出美国的掌握。非洲国家比较弱小,一些国家被部落冲突撕裂,没有完全从部落走向国家。除了自然资源外,非洲很难引起外界的兴趣。如果从欧亚大陆之中看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就不能无视美洲和非洲,尤其是美国所在的美洲。巴西正在崛起,将来可能会分享美国在南美洲的利益和主导权。 美国远比当年英国更深地卷入大陆事务。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的结果,美国具有许多优势:日本和德国是受制于美国的“半主权”国家,尤其是日本,在安全问题上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通过北大西洋公约和日美安保条约,牢牢地把北约国家和日本捆绑在它的战车上。美国的优势不仅来自它自身,还包括它的众多盟友。虽然这些盟友对美国颇有微词,但在大战略上,他们的利益是一致的。它的欧洲盟友要向东扩大欧盟和北约,以彻底解决欧洲的分裂和来自东方的威胁。虽然苏联解体了,华沙条约组织不复存在,但作为华约的对手,北约仍在东扩。许多中东欧国家在文化、宗教上更接近西欧。冷战期间,欧洲国家以同情的目光看着这些国家,认为它们被文化上更落后的俄国人绑架了。在这些国家发生的事件证明了他们的看法: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之春”1980年之后的波兰“团结工会”都要求获得更多自由。1991年苏联解体实际上开始于1989年的东欧剧变。东欧国家的价值观接近西欧,是西方需要解救、拉拢的对象。从根本上说,北约所要对付的是俄国的威胁。俄国仍然有能力毁灭整个世界。因此,北约的任务并没有完成。 西方主导世界文明的发展已有数百年。现在,世界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化。东亚日益兴旺发达,与西方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东西方的力量对比正在出现变化。由于庞大的人口、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对外资的优惠政策导致的贸易总量(大多来自低工资、低技术、高消耗、高污染的加工工业),中国在亚洲各国的普遍崛起中最为突出,遮掩了其他国家的光芒,仿佛中国在亚洲一枝独秀。这并非事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个错误的影响是由宣传造成的。如果媒体在猛烈夸奖自己的时候,也不忘记介绍别人的成绩,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会可能更准确一些。其他许多亚洲国家也做得同样好——虽然是在较小的规模上。一个共同繁荣的亚洲能够和中国互相促进,互相增加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这是亚洲的共同利益所在。沃尔特?罗素?米德很看好亚洲(其实只是东亚和南亚。他没有提到伊斯兰教徒占多数的中亚和西亚): 在这个表中,孟加拉国是人口大国,土地小国;澳大利亚是土地大国,人口小国;日本是人口大国,土地面积只是中等;其余亚洲国家既是人口大国又是土地大国,特别是在和欧洲国家比较的时候。做这个比较不是为了夸耀亚洲“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规模是祖先的遗产,今人没有什么可骄傲的,亦不足为恃。这两个对照表是用来说明中国所处的地缘环境。中国是有世界影响的国家,但这个影响来自规模效应,而不是来自中国在经济、技术、制度、文化诸多方面的高度发展。实际上,中国是比较落后的国家——几乎在所有方面。这是中国和西方大国的本质区别。另一方面,中国的邻国人口众多,如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等。印度人口已经接近中国。因此,中国的规模效应不得不打很大的折扣。经济的快速增长是东亚地区的常态,各国正在崛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