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地缘大战略本及冲绳:东边之 (第1/13页)
第六章 日本及冲绳:东边之外 日本的地理和心理位置 日本不是欧亚大陆上的国家,也不太可能是潜在的世界大国。日本列岛游离于欧亚大陆的东端之外。列岛相对于中国的位置,类似英国之于欧洲。但东亚的力量分布不像二战前的欧洲大陆那样分散,缺少彼此竞争的大国。日本在大陆海岸线上所面对的国家是俄国、朝鲜、韩国和中国。俄国现在无暇东顾,它的太平洋舰队的舰只大多已锈迹斑斑,而且容易受到封锁,变成日本海舰队(或按照韩国所声称的,成为“朝鲜海”舰队)。如果与日本、美国发生冲突,俄国太平洋舰队的活动范围很难超过100万平方公里(日本海总面积106万平方公里)。日本的海军实力排在世界第二位,对被地理分割为难以相顾的四大块(北方、波罗的海、黑海、太平洋)的俄海军具有明显优势。在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日本分别打败了俄国的远东舰队和劳师远来(3万多公里)的波罗的海舰队。尽管如此,俄国仍然是一支牵制力量,与日本的领土争端也没有解决。朝鲜半岛上的民族主义情绪激烈,其中最大部分对准了日本,其余则指向中国和美国。朝鲜在发展核武器;韩国的经济规模排在世界第11位。两者都有能力在本地区制造麻烦。不过,即使朝鲜半岛统一,整合将需要很长时期,而且人口、经济、资源、军事都不足以对日本构成威胁。当然,日本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日本已经把朝鲜当作威胁了。 在日本的邻国中,中国是可能性最大的竞争对手。日本把海空军主力摆在它的西南部、面向中国的一侧;在2009年又计划向钓鱼岛附近派兵。日本最担心的就是中国。在19世纪,日本扩张的首要目标就是打败中国,先是在朝鲜打败中国,然后在中国本土打败中国,把整个东亚大陆变成它的殖民地。近年来,日本牵制中国有两条途径,第一是紧跟美国,通过加强日美军事同盟来制约中国。但这个同盟对日本也是很大的约束,妨碍日本放手争夺地区领导权。第二是促进台独,如果台湾从中国彻底分离出去,中国在海上与日本竞争的潜力会被大大削弱。一个独立的台湾会被纳入日本的势力范围,这将是日本扩张的第一步。在1895年的《马关条约》中,日本要求中国承认朝鲜独立,割让辽东半岛和台湾。朝鲜半岛和辽东半岛是日本进一步入侵东亚大陆的跳板,而占领台湾岛则是日本作为岛国的本能,日本的扩张就是从海洋开始的。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维持了半个世纪。目前看来,第二条路不太容易走。 日本是东亚国家,但属于美国阵营,是美国在东亚的一个棋子。自从福泽谕吉(1834-1901)提出“脱亚入欧”论(1885年)以后,日本一直在积极走向这个目标。不过,日本唯一脱离亚洲的是它的地缘政治:侵占亚洲国家,攫取领土和资源,以赢得和欧洲大国对等的地位。这种态势把日本与东亚隔离开来。日本的盟友都在西方:英国、德国,后来又加上美国。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中期,日本一直学着欧洲国家的样子发动侵略,最后却被欧美国家和苏联联合起来打败了。显然,这个学生太出格了,还没毕业就开始攻击老师和校长。二战之后,日本退回到大陆之外的几个岛上。除了占领了琉球群岛和虾夷人的北海道之外,半个多世纪的扩张大多白费了。主要原因是日本向西方学习的方法不得体“脱亚入欧”的战略指导有错误,对地缘政治缺乏最基本的了解。战后,日本又出现了“脱欧返亚”论。在欧(美)、亚之间的两难选择清楚地显示出日本缺乏文化根基。其实“脱亚入欧”从最开始就是一个伪命题,既不可能,也没必要。日本的最大价值在于日本自己。在东西方摇摆、不能确定自己的位置使这个国家具有潜在的危险性。这种潜在的危险已经爆发过一次,对东西方都造成了极大危害。 在二战战败之后,日本和琉球成为美国的占领区。虽然美、日两国早已签订了和平条约,但日本的地位一直没有大的改变。作为亚洲最早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它对本地区的后起工业国(尤其是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中国)心存疑虑,担心力量对比的改变。这就决定了它只能维持和美国的结盟,继续依赖美国的保护。但是,日本在西方阵营中并不自在。它的领导人在七国首脑会议上缺少自信。另一方面,日本无法在亚洲找到适当的位置。它对过去的战争暴行采取粉饰的态度,中国、韩国、朝鲜等国都不能接受。日本既不能领导亚洲,又不能被亚洲领导(因为它已经是美国的附庸了),也难以与中国合作,共同促进亚洲一体化(因为美国不能接受一个独立发挥作用的日本)。中日两国彼此的疑心和敌意太重。这是美国愿意看到的。美国鼓励日本进一步承担军事责任。这样,日本在和中国打交道时才更有资本、更有信心,而中国更难接受日本的和平意图。如果日本重新武装,邻国必定增加对日本的警惕,东亚的分裂将更大。然而,日本的活动余地不会很大,因为美国对日本的疑虑并不比东亚国家小很多。一个强大而独立的日本不符合美国的利益。美国在必要时可以放松套在日本脖子上的锁链,却绝不会放手。美国不会忘记日本偷袭珍珠港,也不会忘记日本经济在1980年代“入侵”美国。美国在1985年用《广场协议》发起进攻,再次打败了日本。在“脱亚入欧”之后,日本只能继续“脱亚入美”在亚洲为美国充当英国角色,却缺少英国的自主权。 长期以来,英国的最大安全隐忧是在欧洲大陆上形成一个庞大的国家。为了避免出现这样一个大国,英国总是在战争中加入到较弱的一方,防止它们被兼并。日本没有这样的选择。在和日本隔海相望的东亚大陆上,中国的领土占据了大部分,而且中国的统一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对于日本,中国已经足够大,但还没有足够强。冷战之后,英国仍然借重美国抗衡欧陆国家,对欧盟也是三心二意,但现在也不得不考虑严酷的地缘政治现实:英国只是欧洲大陆的一个离岛,英吉利海峡两岸的利益更加密切,而美国则远在美洲,尽管它们有着同样的盎格鲁-萨克逊文化。在多年的抗拒之后,英国已经在向欧洲大陆漂移了,虽然还在半推半就。从中长期来看,日本的选择余地不会比英国的更大。或许它将接受一个并不是由它主导的区域一体化,同时不损害与美国的密切关系。 不过,日本对它在亚洲大陆的作用还抱有希望。李登辉提出过“七块论”设想中国分成7个独立的国家。他得到了一些日本人的赞赏。日本如果想模仿当年的英国人,在亚洲大陆上纵横捭阖,只能先制造一个分裂的中国,然后才能上下其手。除非中国犯下大错,这种期望没有牢固的现实基础。而且,美国前驻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