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地缘大战略本及冲绳:东边之 (第2/13页)
本大使阿马科斯特认为,日本还存在着一个问题: 日本因地理上的限制和资源匮乏而不大可能成为一个战略意义上的超级大国——一个能够并愿意保护它国的国家。这样,日本军事力量的任何快速扩张都将可能被邻国视为一个威胁,而非一道再保险。迈克尔?H?阿马科斯特:《朋友还是对手——前美驻日大使说日本》,219页,新华出版社,1998年。 鉴于阿马科斯特的职业,可以推论他的判断基础是政策多于学术。他的话暗示日本难以取代美国成为东亚的霸主,因此劝它不要再打这个主意。不过,这两句话对中日关系同样有效。日本重新走上扩张之路的可能性很小,因为武力入侵和殖民统治目前已经不再时髦,在有“趋同”心态的日本人中间,这个事实增加了对和平的期望,减少了扩张的内部动力。更重要的是,大陆国家(主要是中国和韩国)已经不再积贫积弱,日本扩张的外部诱因不复存在。如果日本再次试图扩张,必将遇到强大的制约,反弹力之强可能会使日本损失惨重。但是,这并不意味日本将来不再扩张军力,不再寻求地区领导权。 当日本强大且又缺少对手的时候,它的地理形状是一个优势,便于向海洋和大陆两个方向出击。但是,当日本挑起战争,而它的海空军不能在更远的地方阻挡敌人时,日本各岛便很难防守。二战就是一例。日本是一个狭长的岛国,在环绕东亚大陆的第一岛链的北部。它由两大群岛组成:日本群岛和琉球群岛。琉球的岛屿比日本四个大岛更小、彼此距离更远,且向南一直延伸到台湾岛。两个群岛是中国东部外海的一道屏障。中国与日本有争议的钓鱼岛在琉球和台湾之间。钓鱼岛问题实际上由琉球群岛的地位而来。从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年)起,琉球就是中国的朝贡国,与安南、占城、高丽等最密切的朝贡国有相同的地位。1609年,日本九州岛南部的萨摩藩今鹿儿岛县。打败了琉球,占据了琉球群岛的北端,南端仍归琉球国王管辖。在这一段时间,萨摩藩主避免让中国知道琉球的变化。1875年,日本勒令琉球停止向中国朝贡、请封,并废除大清的年号。1879年,日本灭琉球国,设冲绳县。第二年,李鸿章与日本谈判琉球事件,又创办海军。日本提出与中国瓜分琉球,南部的先岛群岛归中国。清廷没有批准已经草签的分界协议。琉球问题暂时搁置下来。二战之后,美国托管了琉球群岛,设立了军事基地。1970年,美国把托管琉球的“施政权”转移给日本。所以,日本在法律上并不对琉球群岛拥有主权。 同样作为一个岛国,即使在它国势最强盛之时,英国也没有在欧洲大陆寻求领导权。历史经验告诉它,那样做的风险太大,胜算太低。拓展海外殖民地给了英国巨大的发展空间。当德国在欧洲大陆崛起,殖民地纷纷独立之时,大英帝国就分崩离析了。它不能同时应对来自欧洲和殖民地的挑战。 在拥有足够资源和军力的前提下,日本的地理位置能够使它(或掌握它的大国)封锁中国在台湾以北的进入太平洋的通道。但是,与英国之于德国的地理位置不同的是,日本的位置有些偏北。在拥有足够资源和军力的前提下,中国也能够封锁日本南下通向马六甲海峡的航线——这条航线对日本非常重要。因此,两国的地理各有优劣,取胜的关键在于哪个国家拥有更多的军力和资源:经济、军事和外交资源,以及对抗的意志和决心。 日本和东北亚的所有邻国都有领土纠纷,包括俄罗斯,并和中国、韩国和朝鲜有历史纠纷。这些国家对日本抱有很大的戒心。在二战期间,东南亚遭受的日本暴行相对较少,时间也较短。那时,东南亚国家大多处在西方的殖民统治之下,日本入侵只是给它们换了一个统治者。它们没有切肤的亡国之痛、之耻、之恨,甚至还有感激之情——两败俱伤的殖民地之争给了它们独立的机会。现在,它们愿意借助日本保持本地区的均势。因此,如果日本要扩大势力范围,唯有向东南亚发展。它的石油进口的80%以上都经过东南亚而来。这种战略选择和1940年前后很相似。其南下通道必须首先经过台湾附近海域,日本已经在这一地区增加军事存在,在阿富汗战争期间,还向印度洋派遣了军舰。 二战时期,为了获得足够的资源,保护本土和已经在中国获得的土地,日本从中国一直打到东南亚。这个事实已经证明了日本不适宜扩张——不仅在战略文化上不适宜,在地缘政治上更不适宜。日本发起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军队遍布东亚和东南亚,一步一步与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为敌,目的却只是为了保住最初的扩张成果(朝鲜和中国的东北、华北)。所以,这个扩张从一开始就是非常脆弱的,难以持久,在某个时刻一定会出现激烈的反弹,伤及日本本土。如果日本再次出现扩张的态势,它仍将必须一路扩张下去,直到灭亡,否则就保不住最初的成果。这是由它的地理位置和资源决定的。 在台湾岛以北的海域有许多小岛,这些岛屿现在为日本所有。以这些岛屿和礁石为中心,日本声称的专属经济区连绵不断,完全把中国和太平洋隔离开了。在海上石油运输线上,中国对日本占有优势,因为通往日本的航线需要从中国海岸之外经过。中日之间的竞争还体现在对原油的争夺。中、日、韩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区。中日在俄国的输油管线走向上有过激烈的竞争。如果有一天日本从美国阵营独立出来,而俄国对中国的防范之心继续加重,将出现日俄联手应对中国的可能。那时,中美会找到更多的共同利益。不过,日俄之间有一个大的争端,即日本的北方四岛问题。因为这四个小岛,日俄在二战后还没有签署和平协议。朝鲜是第二个技术上仍与日本处在战争状态的国家。因为有俄国和朝鲜,与中国关系闹得太僵不符合日本的利益。日本对华政策仍将以牵制为主。 一般而言,大陆国家倾向领土扩张,岛国注重扩张商业利益。这是因为岛国有航运之便,却不容易守住扩张之后的领土。但日本是一个例外。它以一个岛国倾力在大陆扩张,真是“贪心不足蛇吞象”对中国造成的巨大伤害现在成为日本担心中国的主要原因之一。即使在20世纪上半叶,领土扩张也应该适可而止。占领或瓜分一个人口较多、有明确历史和文化认同的国家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如果不能彻底消灭受到伤害的国民的意志,或者与他们达成和解,施害国以后就一定会吃到苦果。沙俄时期就开始建立的苏联帝国瓦解了。现在,俄国的周围有许多警惕的眼睛。德意志第三帝国灭亡后,不仅失去了它侵占的领土,还失去了大片原来属于德意志人的土地,领土反而缩小了许多。日本是一个岛国,战败后只被打回原形,几乎没有领土损失,甚至还能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