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 (第5/8页)
管说了,我们一起商议。” 周祖培是有意见的,但不知如何表达。他觉得这道明发,措词得体而有力,足以正载垣等人之罪,但奉行谕旨,却不容易“无人臣之体”是大不敬“擅自改写”谕旨是矫诏,再加上危言欺罔,阻挠回銮,以及专擅跋扈等罪,只要有一款成立,便是死罪,而这些人目前仅仅解任,活动的力量仍旧存在。这样,将来六部九卿、翰詹科道会议定罪,就必有一番极严重的争执,倘或不能制肃顺的死命,一旦反扑,后患无穷,大是可虑。 他正在这样踌躇着,恭王已先发言“启奏两位太后,”他说“臣奉派传旨,责任重大。有句话,必得先请示两位太后,倘或载垣、端华、肃顺诸人不奉诏,应作何处置?” 慈禧太后一听这话,张大了眼睛,炯炯逼人地问道:“他们在这里也敢吗?” “刚才臣等奉召之时,载垣还想阻拦,说‘太后不应召见外臣’。” “这不成了叛逆了吗?”慈禧太后极有决断地指示:“果真如此,非革职拿问不可。” 抓着这一句话,周祖培赶紧接腔:“太后圣明!” 这是赞同太后的主张的表示,慈禧太后随即向恭王说道:“那就再拟一道谕旨吧!曹毓瑛在不在这儿?马上写旨来看。” “未奉宣召,曹毓瑛不敢擅自进宫,让文祥写旨好了。”恭王接着又说:“肃顺扈从梓宫,已过了青石梁,将到密云,臣请两位太后降旨,派睿亲王仁寿、醇郡王奕澴将肃顺拿住,押解来京。” “好。一起写旨来!” 于是文祥退出东暖阁,就在养心殿廊下,向太监借了副笔砚,将拿问载垣等人的谕旨写好,重新进殿,呈上旨稿。 慈禧太后看完以后,随即在纸尾盖了“同道堂”的图章,一面把谕旨大意讲了给慈安太后听,一面从她手里接过“御赏”图章,盖在上面。等把这一道最要紧的手续完成了,才递到恭王手里。 等跪安退出,恭王手捧三道谕旨,仍旧回到军机处,载垣和端华已经听得风声,说是两宫太后对召见诸臣,号啕大哭,猜到必有谕旨,却不知内容如何?心里正在惊疑不定、坐立不安的时候,听得靴声橐橐,从窗里望出去,恰好看见了恭王手里的文件。 端华沉不住气,想先迎出去问个究竟,让载垣一把拉住,使了个眼色,意思是要他装作不知,静以观变。 于是端华重新坐了下来,刚取出鼻烟壶,只听外面恭王大声在问:“乾清门侍卫在那儿?” 这原是布置好的,刚一声喊,从隆宗门进来一班侍卫,一起给恭王请了安,垂手肃立。 他从手里取一道谕旨扬了一下:“你们听仔细了,奉旨:将载垣、端华、肃顺革去爵职,拿交宗人府。如果载垣、端华等人胆敢不奉诏,你们给我拿!” 这是暗示载垣、端华不要自讨没趣,但先声夺人,端华一听郑亲王的爵位革掉,失去护符,这一下送到宗人府拷问治罪,可有得苦头吃了!一想到此,心胆俱裂“叭哒”一声,把个八千两银子买的,通体碧绿的翡翠鼻烟壶,从手里滑落,打碎在地上。 其时已有一个侍卫掀帘进来,高声说道:“请诸位王爷、大人出屋去吧!有旨意。” 载垣有片刻的迟疑,终于还是走了出去,他一走,端华等人自然也跟着到了廊下。只见恭王神情庄肃地说道:“奉旨: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退出军机。应得之咎,派恭亲王会同大学士、六部九卿、翰詹科道,分别轻重,按律秉公具奏。” 在一提到名字时,那五个人已跪了下来,等宣完旨,个个面如土色。比较还是穆荫镇静些,说了句:“臣遵旨。”然后大家都磕了头,站了起来,垂头丧气地退回屋内。 载垣突然开了口,他是一急急出来的一句话:“我们没有在御前承旨,那里来的旨意。” “哼!”恭王冷笑一声,回头对周祖培说道:“你们看,到今天,他们还说这话。” “只问他们,奉不奉诏就是了!” 这句话很厉害,载垣不敢作声,端华却先叫了起来:“这是乱命…。” 一句话未完,恭王大声喝道:“给我拿!” 说到“拿”字,已有侍卫奔了上来,七手八脚地揪住了载垣和端华,同时把他们的暖帽从头上摘了下来。 “岂有此理!混帐!你们敢这个样子对待国家大臣?”载垣高声大骂。 “送宗人府!”恭王说了这一句,首先走了出去。 等一出隆宗门,但见远处鸡飞狗跳般乱成一片,顾命大臣入朝的舆夫仆从,都让守卫宫门的护军驱散,这面载垣和端华还在大声吆喝:“轿子呢?轿子!”乾清门的侍卫没有一个答腔,推推拉拉地把他们架弄到宗人府去了。 恭王没有心情理这些,他现任要处置的是如何传旨捉拿肃顺?依照他们商定的计划,这应该由文祥去办,为了郑重起见,明知文祥是个极妥当的人,他仍旧把他拉到一边,在把那道派睿亲王仁寿和醇郡王奕澴拿问肃顺的谕旨递过去时,特别告诫:“肃六扈从梓宫,别激出事来!咱们可就不好交代了。我怕老七办不了这件大事。” “七爷不至于连这一个都办不了,”文祥很沉着地答道: “等我来筹划一下。” “对。不过,可也要快。”恭王又说“我先陪他们到内阁去谈谈,回头就回翔凤胡同。你这里的事儿一完,马上就来。” 于是恭王陪着桂良他们到太和门侧的大学士直庐,文祥仍回军机处。解任的军机大臣都已回家,闭门待罪,整个枢廷,只剩下文祥一个人维系政统,由于这一份体认,使他顿感双肩沉重,似觉不胜负荷。同时想到声势煊赫的王公大臣,片刻之间,荣辱之判何止霄壤?宦海中的惊涛骇狼,也着实令人望而生畏。 正这样感慨不绝时,朱学勤已迎了上来,他是以值班军机章京的资格留在这里的。此刻人逢喜事精神爽,脸上挂着矜持的微笑,但一见文祥的脸色沉毅,不知出了什么意外,笑容顿敛,只悄悄跟着他进了里屋。 “唉!”文祥叹口气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朱学勤不知他是为谁感叹?不便答话,只问:“到密云传旨派谁去?” 文祥想了想说:“劳你驾,看杨达在不在?” 杨达是步军统领衙门的一个佐领,文祥把他挑了来做侍从,人生得忠诚而机警,朱学勤觉得派他到密云办这件差使,是个很适当的人选,于是亲自到隆宗门外去把他找了来。 “修伯,你用恭王的名义,写封信给醇王,把今天的事,扼要叙一叙。连同这道上谕,一起加封寄了去。” 朱学勤照他的嘱咐办妥,另外又取了一个军机处的印封,套任外面,一起送了进来,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