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宋史2·真宗英宗仁宗神宗卷_九五鬼这才是宋史2真宗英宗仁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九五鬼这才是宋史2真宗英宗仁宗 (第3/3页)

时自择便了。至若愚臣,晓得他事君无隐、谋国尽忠的人,只有寇准一个,别的臣一个都不知道。”

    赵恒看了王旦一眼,安抚几句后,便启驾回宫了。

    赵恒到底还是没有采纳王旦的建议,没有起用寇准,而是任命王钦若同平章事。

    4、名相抱恨而终

    王钦若没有什么本事,他最大的专长就是会察言观色,顺着赵恒的杆子爬。上朝的时候怀揣几个奏本,不同的奏本有不同的内容,探明皇上的意图后,再拿出相应的奏本奏事,其余的就塞在怀里不拿出来。

    枢密副使马知节是员武将,他看不惯王钦若的小人嘴脸,有一次当着皇上的面,半玩笑半认真地说:“怀里还揣了几道奏折?全都拿出来吧!”

    王钦若见马知节揭了他的老底,恼羞成怒,指责马知节诬陷大臣,马知节并不惧怕王钦若,要他脱了衣服查看。朝堂之上,赵恒当然不会让王钦若脱衣服的。衣服虽然没有脱,但两人的梁子算是结上了。

    退朝之后,马知节恨恨地对王旦说:“本想用笏板打死这个jianian贼,又恐惊了圣驾,不敢轻举妄动。此贼不除,朝廷永无宁日啊!”王旦看着这个不愿与五鬼同流合污的同僚,敬佩不已,敬佩之余,却又心有愧疚,因为他身为宰相,任由五鬼乱朝,却不能制止。

    有一次,王钦若没有请示赵恒,擅自提拔了他的一名亲信的官职,马知节在朝堂上将这件事给捅了出来,并大骂王钦若是jianian臣,扰乱朝纲。

    赵恒这次真的发火了,王钦若提拔自己人,竟然连招呼都不打,这不是公然挑战他的皇权吗?一怒之下,免去了王钦若枢密使的职务。马知节免掉现职,改任彰德留后,下放到地方去了。

    这场交锋,王钦若和马知节弄了个两败俱伤。

    王旦免相后,王钦若仍拜为枢密使,进任同平章事。

    王钦若当了宰相之后,愤愤不平地对人说:“十年之前,我就该拜相,就是那个王子明,迟我十年做相。”

    王子明就是王旦,十年前,由于他的谏阻,打消了赵恒拜王钦若为相的念头。故在拜相之后,他才说出了这样的话。

    王旦病在家里,听说王钦若入相,悔恨不已,病情加剧。赵恒听说王旦病情加重,派专人到王旦家里探视他的病情,每天达三四次之多,有时还亲自到王旦家里,亲自为他煎药、熬粥。

    王旦无话可说,只是悔恨地说,有负圣恩。在他弥留之际,叫他的儿子把杨亿请到家里,口述遗表,请杨亿代为启奏。他对杨亿说,自己忝为宰相,抱歉很多,遗表中只叙生平遭遇,感谢皇恩。并请皇上亲庶政,近贤臣,远jianian佞。最后对杨亿说:“你是我多年好友,所以拜托你办理这件事情。”

    杨亿依王旦的口述,给王旦过目,然后带走了这份遗表。

    晚上,王旦将几个儿子都叫到病床边,对他们说:“我这辈子没什么别的过失,就是‘天书’这件事没有尽力谏阻,是个没办法弥补的大错误。我死以后,要把我剃光头发、穿上僧服入葬,就算是对天下谢罪吧!”说罢,瞑目而逝。

    王旦死了以后,他的几个儿子要遵从父亲的遗嘱,以僧人之礼安葬他们的父亲,幸亏翰林学士杨亿劝阻,王旦才没有像和尚似的入土。

    王旦病逝后,杨亿便将他的遗表呈送给赵恒。

    赵恒亲赴王旦的家中悼念,在灵前痛哭失声。下诏追赠太师尚书令魏国公,谥文正。下令停朝三日,并将王旦子弟、外孙、门客十数人都给予安置,几个儿子各进一官。

    王旦任宰相十八年,是宋初任宰相最长的人,称名相。赵恒信神弄鬼,不理朝政,朝廷的一些琐碎事都由他处理。但他迫于五鬼的挟持,明知五鬼乱朝,却不敢同他们作斗争,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同流合污,明知赵恒的天书是假造的,却不敢极言谏止,致使天书的闹剧愈演愈烈。但是,如果不是他总理朝政,收拾乱摊子,当时的政局和社会经济可能会更糟。临终之时,他能够深刻地剖析自己的一生,对没有谏止赵恒天书的闹剧痛悔不已,不失为名相的风范。

    王钦若当了宰相后,并没有什么建树,他除了装神弄鬼、结党谋私之外,似乎就没有什么特长,他最大的本事就是排除异己、陷害他人。

    参知政事王曾是一个直臣,对赵恒装神弄鬼的行径极为不满,拒受会灵观使之职。

    王曾认为王钦若是个jianian佞,尽管他做了宰相,并不附会于他,更不会与他同流合污。王钦若做了宰相之后,身边有这么一位志不同、道不合的副宰相,老觉得碍手碍脚。于是老在赵恒面前嘀咕,说王曾是一个异类,不合群,他连皇上的话都不听,更不把其他大臣放在眼里,这样的人做参知政事,他这个宰相的工作很难开展。

    赵恒对王曾上次拒任会灵观使一事一直有些想法,他虽然不是一个明君,但也不是一个大浑蛋,所以并没有把王曾怎么样。这次王钦若旧事重提,他也觉得这两个人实在是难以共事,于是听信了王钦若的谗言,免去王曾的参知政事,下放到南京去。

    赵恒因皇子受益年纪渐大,自己又经常患病,下诏立受益为太子,改其名为赵祯。

    朝廷册立太子,照例是大赦天下、赐宴群臣,天下同庆了。

    天禧三年(1019年),永兴军巡检使朱能,勾结宦官周怀政,在乾佑山伪造天书。当时寇准正出镇永兴军,便将天书上奏给出朝廷。

    赵恒得知这个消息后大喜,下诏举行隆重的仪式,将天书迎进宫里。鲁宗道和孙奭先后上书,说这是jianian臣妄诞,荧惑圣聪,请求速斩朱能以谢天下。

    赵恒不但不听他们的意见,反而下诏召寇准进京。

    寇准奉诏进京之时,他的门生给他出了三个对策:到河阳之后,称病不到京城,请求在外任官这是上策;进京面圣,当面戳穿乾佑天书是假的,这是中策;再进中枢,委屈自己的志向和气节,这是下策。

    寇准不以为然,堂而皇之地进京面圣去了。

    恰巧在这个时候,商州有个叫谯天易的道士,私藏禁书,并且对人说他能驱使六丁六甲各路神仙,在搜查他住处的时候,搜出了王钦若写给他的书信。

    朝中大臣们乘机弹劾王钦若,说他借用六丁六甲之名装神弄鬼。这一下可击中了赵恒的心病,同时王钦若又犯了众怒,谯天易遭了殃,王钦若也跟着倒霉,赵恒下诏,罢了他的宰相之职,下放到杭州去了。

    正好,寇准应召赴京,受任同平章事,丁谓为参知政事。

    王旦在九泉之下,如果知道寇准终于又回到宰相之位,不知有何感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