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宋史2·真宗英宗仁宗神宗卷_九五鬼这才是宋史2真宗英宗仁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九五鬼这才是宋史2真宗英宗仁宗 (第2/3页)

方,但这件事在百官中传开了。大家都在背后痛骂丁谓诳惑圣聪,祸国殃民。

    这个时候,太子太师吕蒙正、司空张齐贤等都已先后谢世。

    宰相王旦年老多病,多次请求去职退休,赵恒就是不批准。王旦身为宰相,虽然不满五鬼的所作所为,但他们都有赵恒庇护,根本就奈何不了这几个人。他明知赵恒的所作所为不合情理,但也没有办法制止,眼看着五鬼乱朝,却又无能为力,对于勤勤恳恳为国cao劳的宰相来说,实在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每当王旦感到无奈的时候,他就会想起从前的宰相李沆。

    赵恒刚继位的时候,宰相李沆总是将全国的水、旱、盗贼等事奏报给赵恒。王旦当时还是参知政事,他认为这样一些琐屑小事不必向皇上奏报。李沆却说,皇上还是一个少年,应当让他知道百姓生活之疾苦,否则,他血气方刚,不是留意声色犬马,就是大兴土木、求神拜佛。并说他老了,看不到这些事情的发生。王旦他日或可见到这样的事情发生。李沆病逝后,赵恒果然东封西祀,大兴土木。想不到一切都被李沆一一言中。

    王旦私下常对人说,李文靖不愧是个圣人,有先见之明,我真是自愧不如啊!

    王旦见五鬼实在是闹得不像话,自己又制服不了这几个人,便想到了狠人,他就是被五鬼之一的王钦若设计罢了宰相之职,下放到地方的寇准。于是,他秘密奏请赵恒,将寇准召回来。赵恒听从了王旦的建议,下诏召寇准入京,命他为枢密使。

    寇准进京出任枢密使后,果然同五鬼之一的三司使林特较上了劲。

    林特只是一个三司使,当然斗不过寇准,但他有皇上做后台,在寇准那里吃了亏,抽空就到赵恒面前唠叨了几句:“寇准给臣小鞋穿,无事找事,说什么维护玉清昭应宫的费用太多,用于祭祀的花销太大,国库快成一个空壳子。他还在查臣的账,说臣的账目有问题。”最后,他满脸委屈地说“玉清昭应宫的日常维护、祭祀费用的支出,都是陛下亲自吩咐开支的呀!他寇准心里不服气,总不能拿我出气吧?”

    林特的意思很明确,寇准名义上是整他,实际上是冲着皇上来的。

    赵恒听了林特的汇报,果然来气了。但他没有直接找寇准,而是传召了王旦,冷着脸对王旦说:“寇准还是老脾气,处理事情不知道转弯,你看怎么办?”

    王旦见赵恒生气了,说道:“寇准是个很耿直的人,如果不是仁主,是容不下这样的直臣的。”

    王旦这句话,也是绵里藏针,意思是说,寇准是个耿直的忠臣,不是仁慈的君主,是容不下这样的直臣的。如果皇上容不下寇准,那就不是一个仁君。王旦的回答,可算是用心良苦。

    王旦的激将法,对赵恒似乎没有起到作用。没过多长时间,赵恒便命寇准为武胜军节度使,判河南府,徙永兴军。寇准等于是到京城出了趟差,又回到地方了。

    王旦知道皇上着了魔,除了五鬼,谁的话都听不进去,只能暗自哀叹,毫无办法。

    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底,赵恒又拟改元。

    次年改元天禧元年(1017年),元年元旦,赵恒亲赴玉清昭应宫,上玉皇大帝宝册衮服;第二天,上圣祖宝册;十一日,在南郊设坛祭拜天地,再到天安殿受册号,作《钦承宝训述》,并昭示群臣。群臣又是歌颂一番。

    三月,赵恒命参知政事王曾兼会灵观使。

    王曾不愿附和怪诞,便请求赵恒把这个职务封给王钦若,他自己坚决不受灵观使之职。

    王曾是青州人,宋真宗咸平年间,由乡贡至殿试,廷对列为头名状元。有友人向他祝贺说:“状元及第,一生吃穿不愁。”

    王曾正色说道:“平生志不在温饱,难道就只为了一个吃吗?”

    后来,他入史馆,翰林学士,接着又提升为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

    赵恒见王曾不受灵观使之职,不高兴了,指责王曾同朝廷唱反调,不“附会国事”是想标新立异。

    王曾连忙跪答道:“皇帝虚心纳谏是明,臣子尽忠为国是义,我只知道尽忠为国这个大义,不晓得什么叫立异。”

    王旦当时也在场,见王曾不畏皇权,如此率直,暗暗点头,退朝后对僚属们说,王曾性情耿直,敢于直言,他日德望勋业,不可限量,我年纪大了,恐怕见不到了。

    数日之后,王旦决意辞职,连上了三道请辞奏折。赵恒不但没有批准,反而还加授太尉侍中,五日一朝,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王旦固辞不受,并且还托同僚转达赵恒,请收回成命。赵恒见王旦态度坚决,只好作罢,但俸禄还是加上去了,宰相之职仍然照旧。

    这一天,赵恒在滋福殿单独召见王旦,君臣二人相对,赵恒见王旦日渐衰老,不禁黯然地说:“朕有重大的事情要托给你,不想你身体这样差,朕真的很担心啊!”随即叫内侍召来皇子受益,命他跪拜王旦。

    王旦慌忙起来避让,受益起至阶下,还是拜了下去,王旦只得跪下答礼。站起来安慰地说:“皇嗣盛德,一定能继承皇家大业,陛下何必担忧呢?”

    接着,他连续推荐寇准、李迪、王曾等人都可为宰辅,自己可以让位了。

    赵恒见王旦身体实在是不好,加之态度坚决,便答应免去他的相职,但仍命他继续担任玉清昭应宫使兼职太尉,领宰相半俸,并允许王旦乘车入朝。这可是特别的礼遇。

    王旦的病越来越重,赵恒亲自到王旦家里探望。他见王旦瘦得变了形,有些伤感地说:“朕不想委你以重任,而你却病成了这样,朕真的很忧心啊!”并问王旦,万一他仙逝后,朝中各位大臣,谁能接他的班。

    王旦躺在床上,两眼无神地看着赵恒,说道:“知臣莫若君,皇上自择吧!”

    赵恒一连说了几个人的名字,王旦只是摇头。赵恒似乎急了,急促地问:“到底是谁?你不妨直说吧!”

    王旦轻轻地咳了几声,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以臣的愚见,非寇准莫属。”

    赵恒认为寇准太过偏激,叫他再推荐其他人选。

    王旦说:“除了寇准,我实在不知道谁更胜任宰相了。”

    赵恒急了,说道:“寇准经常说你的短处,你为何一再保荐他呢?”

    王旦回答说:“臣蒙陛下过举,久参国政,岂无过失?寇准事君无隐,为人正直,所以臣才屡次荐举他。至于其他人,臣就不知道了,恐臣病困,不能再侍奉陛下了。”

    “除了寇准,再没有第二人选了吗?”赵恒焦急地问。

    王旦答奏道:“知臣莫若君,陛下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