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娘子_第十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节 (第2/10页)

是天天想写信?”蔼如抢着说:“无奈一想起写信就犯愁,不知打哪里说起。我常常在想,生在乱世,倒是无情的好,免得牵肠挂肚受罪。”

    洪钧不作声,尽量回忆过去柔美在握的感觉。与眼前相较,她的手似乎硬了些,当然是消瘦了的缘故。

    “现在,谈谈你的事。”蔼如问道“你打算几时进京?”

    “还没有打算。”洪钧摇摇头“无从打算起!捻子真害苦了我。”

    这是说,潘司事为捻军所害,洪钧会试的资斧便完全落空了。蔼如想问,莫非他苏州的亲友,一无资助?但话到口边,又咽了回去,默默地盘算着。

    “我们苏州的俗语:‘船到桥门自会直’。你也不必替我发愁。”

    “我真是在发愁。以前天大的事都难不倒我。从霞初一死,我的心情不同了,自己也不知道什么缘故。”蔼如突然问道:“你进京会试,要花多少盘缠?”

    听得这句话,洪钧的心乱了。他知道她问这句话的用意;只是自己始终还不能决定,应该不应该再接受她的帮助?而此刻却必须作这个为难的决定了。

    “三爷,”蔼如催问着“你平时总计算过吧?”

    “光计算过有什么用?”

    “谈谈也不要紧。”蔼如问道“总得五百两银子吧?”

    “省一点,不用这么多。”洪钧不知不觉地作了决定“有三百两银子,也可以敷衍了。”

    “我来想法子!”蔼如低声地,仿佛自语似地说。

    洪钧无以为答。他的心里很复杂,也很矛盾。对于她的慷慨,实在不愿接受;却又挺不起胸来说一句辞谢的话。惭感交并,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回答才得体!

    蔼如也保持着沉默。她并不期待着洪钧作任何表示,因为她拿这件事当作自己的难题,只是在思索,如何才能找出那几百两银子来?

    洪钧终于开口了,恰好问到她的心事:“你打算怎么想法子?”

    “还没有想出来。不过,”蔼如有意加强语气“一定有办法。”

    洪钧本想说一句:“不必勉强!”意念刚动,立生警惕:这样的说法太虚伪、太无味,多少日子积累的感情,也许就断送在这句话上了!

    于是,他只能吐口气:“唉!‘最难消受美人恩’。”

    “你不要这么想!不要——”她没有再说下去。

    不要什么?有何碍口之处?洪钧无法猜测,因而用询问的眼光看着她。

    在明亮的月光下,她觉得他眼中所显示的要求,是那样的殷切,使她真不忍实说了。

    “你也不要太存你我之见。”

    这就是说,他的困难即等于她的困难。他不知道这是她安慰他的话,还是她真的有此想法。但不论如何,他觉得听她这句话,心里好过得多了。

    “事情是一定做得成功的。”蔼如又回到正题上“不过,这一阵子让捻子闹得市面萧条,只怕要等些日子。”

    “不要紧!”洪钧毫不思索地回答“现在是八月,哪怕年底凑齐都来得及。”

    “也不致于到年底。”蔼如想一想说:“总得一个多月的功夫。”

    这天是八月十三,等一个多月的功夫,也不过才九月底,尽可从容安排旅程。只是在烟台坐等,不仅一个多月宝贵的光阴,虚耗可惜而且,终日盘桓在望海阁,于人于己,诸多不便,不如先回苏州。

    主意一定,随即说了出来:“这趟来我本是这么打算,第一是打听小潘的生死存亡;第二是,找潘观察商量,看他能不能帮我的忙。现在千斤重担,既然你一肩扛了去,我就不必再去找潘观察了。玩两天我就走,虽说临阵磨枪,磨一磨总比不磨好。”

    “嗯,嗯!”蔼如深深点头“别的都好办,只有你入闱以后的那枝笔,别人怎么替也替不得。你早早请回去,安心用功。不过,”她幽幽地说“身子也要紧,自己保重!”

    “我知道,你放心好了。”洪钧握着她的手说。

    这一双手握在一起,便不再放开;一直握到蔼如的卧室,还是并肩相携,诉不尽的别后相思。

    “啊呀!”蔼如突然松开手,皱着眉说:“我倒想起一件事来了,前几天听人谈起,这一向汇兑不通,那可怎么办?”

    “汇兑不通?”洪钧也愣住了。

    “那也是因为捻子闹的。”蔼如看一看洪钧的脸色说:“现在着急也无用。明天到银号里打听了再说。”

    “啊!洪三爷!”大源银号的吴掌柜,还认识洪钧,很殷勤地寒暄“是哪一天回烟台的?”

    “来了两三天了!”洪钧问道:“这一阵子买卖怎么样?”

    “不好!不好!”吴掌柜指一指店中伙计“你老看,闲得都在拿唱本儿解闷了。”

    果然,一共四个伙计,倒有三个在手里捏一本书,低着头在看。他不由得也苦笑了。

    “洪三爷难得请过来,必有指教!”

    “我来打听一下,南边的汇兑通不通?”

    “要看怎么汇法?信汇没有把握,票汇可以效劳。”

    “哦!”洪钧问说:“此道我是外行。请问,信汇与票汇,莫非不同?”

    “有区别。信汇是由小号出信,汇款直接送到指定的地方;票汇是由小号出票,自己到指定的地方去提款。”

    “这,这不是差不多吗?”

    “在客户是差不多的,在小号就不同了。信汇,我们要负责,说什么时候汇到,一定要汇到;这个责任现在负不起。”

    “那么——”洪钧还想问票汇;话到口边,蓦然顿悟,银号出票,自己提取,迟早皆与银号无关。

    “就因为捻军闹得路上不安静,信局没有把握,也许两三个月才到,岂不误了客户的用途?所以宁可暂停。”吴掌柜又问“洪三爷可是有款子要汇到苏州?”

    “是的。”

    “那何不用票汇?关上常有人到上海,托他们带去就是。”

    这句话提醒洪钧“是,是!”他拱拱手说“承教,承教。”

    “洪三爷太客气了。”吴掌柜扬手向外吩咐:“到源聚德去叫菜,有贵客在这里便饭。”

    这是他拉大生意的手法。洪钧不由得心里着急,吃了人家一顿,抹抹嘴说,到九月底再来汇款,岂非笑话。

    因此,他连声辞谢:“不,不!我中午有约。”说着站起身子,打算告辞。

    “洪三爷的事,小号应该当差。汇税免了。请洪三爷说个数目,我好起票。”

    这一下,洪钧越发着急,只能装出从容的神色推托:“数目还没有定。我先到关上问一问再说。”

    这样支吾着脱了身,想起信局也办汇兑,随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