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嗨不过是电影 (第3/3页)
的真实性和疯狂感再次征服了东方观众,并进一步行销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票房收入达到了天文数字。不久,在莱格霍恩的授意下,又有更多的美国导演告别了隐居生活,加入了制作队伍。场面更壮观了,道具更真实了,需要毁坏的东西更多了也更尖端了。中国生产什么,好莱坞就拍什么。好莱坞拍什么,中国就生产什么。一年以后,好莱坞迅速地成长为了一头贪婪的大白鲸,把中国在环球各地生产出的全部产品一口吞下,终于成为了推动战后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这时候,我常常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今的人类为什么如此迫切地需要好莱坞呢? 我觉得,电影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它曾在信息革命的时代迅速衰落。现在,信息时代成为了过去,新的工业化时代来临了。电影的复兴,难道不是也有很正当的理由吗?历史总是螺旋式上升的。另外,这些年来,人类全身心投入战争,大众娱乐权被剥夺了,如今,战争结束了,人们重新产生了享受的需要,也就是对文化事业和精神产品的追求。所以观众一听到好莱坞这个名字,便都如痴如醉了。莱格霍恩这小子还真是挺有洞察力的,懂得与时俱进。但不久后我才知道,为了保证上座率,莱格霍恩和中国最大的食品垄断企业永和豆浆合作,偷偷在全球快餐中掺入了致幻剂,使人类产生了后来心理学家所说的“复制向往”总之,这个星球上所有实际发生的事件或者将要发生的事件,都要用好莱坞这超级漏斗来筛一遍,这正是战后出现的最大消费潮流。复制,复制,再复制!全人类高声呼喊着这样的口号。中国人造东西,卖给好莱坞,好莱坞就用它们生产电影,电影又卖给全世界,好莱坞由此赚到更多钱,去买更多的中国产品,拍出更赚钱的电影。良形循环的机制,就这么建立起来了。 不久后,好莱坞在全球的分公司已达到了三万八千多家。从喜玛拉雅山麓到尼罗河畔,从黑海之滨到撒哈拉沙漠,从南极冰盖到亚马逊热带雨林,到处都布满了摄影棚。地球上没有一座楼房,没有一条街道,没有一处海滨游浴场,没有一个公共厕所,不是为了拍摄电影而建造出来的。 从刚刚出生的婴儿到行将就木的老人,从狂犬病患者到国家领袖,每个地球人随时都有可能被征召为群众演员。人类惟一的娱乐或者说活动,就是拍电影、看电影和生产好莱坞需要的道具。电影拯救了世界。全球经济飞速发展了起来,第四次世界大战的危机消除了。 许多国家都修改了宪法,规定只有电影明星才能竞选总统。而在这些国家,国会三分之二的议员都具备好莱坞背景,每个公民家庭里也肯定都有人与好莱坞有着这样那样的关系。如今,地球人不知道自己是活在电影里,还是在现实中。这种感觉其实是蛮好的。而我和莱格霍恩也早已成了亿万富翁。 随后,好莱坞又把关注的视角投向太空。一度中断发展的航天产业因此又兴旺了起来。为拍摄登陆火星的影片,由中国和好莱坞共同出钱,成立了世界航空航天总局,在海南岛上开发宇宙飞船,在北极圈里研究火星城市。为拍摄小行星撞击地球,莱格霍恩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合作,把婚神星给俘获了,放置在距地球十七万公里的地方,再购买来集束核弹把它炸个粉碎。除了太空事业,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科学领域,因为拍片的需要,研究日程都提前了,探索进度都加快了。受益于一部基因工程主题影片,我和莱格霍恩这些有钱人的预期寿命已可望延长到五百五十岁。后来,有一天,莱格霍恩提出拍摄人类历史上最宏伟的影片,那就是地球有一天发生了大爆炸,人类集体逃往外星。炸毁地球这事在以前很难办到,但是,现在有了好莱坞,就不同了。使用所有的核武器绝对能制造出逼真的效果,尤其是,在特定地壳处的爆炸将引发地幔层流体的释放,导致全球性溢流玄武岩的大事件。地球这道具无法复制,为了真实,特别是,为了保障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也没有必要复制。在筹拍过程中,中国商人承担了向太空运输人类的任务。仅仅是制造和提供飞船,以及出售船票,加上由此带动的来料加工业和第三产业,便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失业者都找到了工作,许多人一夜暴富。这件事最终促成了太阳系经济的形成,这是后话了。 炸毁地球那天,莱格霍恩在太空中布置了两万六千个拍摄点。倒计数为零时,莱格霍恩一声“开拍”我和好莱坞的其他大股东坐在月球观礼台上看到,地球表面忽然出现了无数道高强度的闪光,以这些亮点为中心,冲击波引起的环状光圈碰撞激荡,使人眼花缭乱。接着,大地和海洋便被升腾而起的五彩烟云遮蔽了,地球那梨形的轮廓顿然消失了,这行星瞬息间化为了悬垂于漆黑太空中的一朵不规则花蕾,它呈现出蝶翅般蠕动的丛丛毛边,这形状还在不断变化、扩散,如同超新星爆发的遗迹,再也不能恢复其本来的模样了。在这个过程中,我没有看到中国在哪里。此时,莱格霍恩又一声口令,星空中,变魔术般出现了千万艘中字型飞船,巨大的金属船体闪闪发光,炸窝的群蜂一样向众星飞驰而去。在这极度真实的氛围中,我的内心深处忽然涌现出了一种极度不真实的感觉。地球真的不存在了么?还是,嗨,不过是一部电影?紧接着我心头又浮起了另一个疑问:所谓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所谓的美国战败,会不会也是一部电影呢?这种想法使我惴惴不安。我摸摸我的衣服,又摸摸我的头发,想发现它们是不是莱格霍恩库房中的道具,而我是不是他雇用的一个群众演员。我没有得出明晰的结论。这里有一种可能,就是我太入戏了。 又过了几百年,莱格霍恩依然壮心不已。此时,太阳已经在他的提议下提前终结了其发光的使命,成为了电影胶片上的一簇黯淡影像。我们坐在飞往半人马座比邻星的飞船上,心想下一步拍什么。莱格霍恩说,嗯,接下来,该是反映宇宙大爆炸的故事片了。电影当然是要拍得无比真实,就像记录片一样。所有的人类成员、外星人和其它生命形式都要担当群众演员。要达到的效果是,除了导演本人,没有人能感觉到,这是在拍电影。我听后顿时浑身发冷,哆嗦着问:“你确实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莱格霍恩皱着眉头看着我,生气地说:“你别瞎想。嗨,不过是电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