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嗨不过是电影 (第2/3页)
的问题,我此时也很难回答。他又问美国还会留下什么吗?我想了一想,道:“实话实说,能留下的东西可能不会太多。带有美国特征的大部分事物将要被全盘清除,尤其是它那种盛气凌人的霸权主义文化。那是战争的起因。 一部分美国人将被允许留在本土,做世界工厂的廉价劳动力;另一部分仍在留恋过去的美国人将被移民到南极洲去,在那里垦荒屯田。这样做的目的是永久解除美国发动侵略战争的能力。“莱格霍恩听了,低头不语。过了一阵,他说:”不,黄先生。有的话我不知道该不该说。我觉得事情不那么简单。“”噢?你想说什么?“”半个月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件事情。“莱格霍恩清了清嗓子,接着说:”我仔细研究了世界形势。我发现,在战争期间,传统制造业在中国的领导下,在美利坚之外的土地上得到了飞速的复兴。为打赢这场战争,全世界建立了无数大型工业企业,每天生产千万亿吨钢铁、汽车和化工产品。然而,一俟战争结束,它们的生产能力便开始过剩,而市场一夜间也变得极度狭小了。你们正在走上马克思早就预言过的那条不归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市场,你们必定要进行激烈的竞争,垄断将盛行一时,最后,你死我活的冲突将达到白热化。到那时,你们必定要发动第四次世界大战。只不过,这次是在你们自己之间拼个输赢。世界将因此而走向最后的毁灭。“我听了有些吃惊,重新打量了一下莱格霍恩。这貌不起眼的美国佬,这蹩脚的好莱坞导演,这养脱衣舞娘的下流坯,这可耻的亡国奴,能说出这样的话来,有些出乎我的意料。然而,的确,有这种担心的不止一个人。在整个亚洲,在战争临近结束时,便流传着这样的议论了。我们不知道在过去几十年里全球到底建立了多少制造业企业。我们不知道,它们在国有和私人资本的催逼下不断地加速生产,已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惊人程度。早就已经有人预言,随着战争的结束,由于生产过剩导致的经济危机必然来临。莱格霍恩只不过把话说得更加直白。我问:”你预计危机在什么时候爆发?“”快的话八个月,慢的话将在一年半以后。那才将是人类真正的毁灭。“听了他的话,我托着下巴陷入了沉思。 莱格霍恩看了看我,小心翼翼地说:“因此,我在想,美国作为一个市场经济曾经十分发达的国家,如果能保留一点什么,也许能对拯救世界有好处呢。”“唔?”“危机将因此而得到缓解。”“依你说保存什么呢?”“好莱坞。”我听了一愣,随即爆发出一阵大笑。莱格霍恩却一脸严肃。他从随身的文件包中拿出一叠打印纸,说这是他考虑了很久的一份计划,想让我看一看。我飞快地浏览了一遍,感到莱格霍恩还是有一些想像力的。但我沉着脸说:“这绝对不行。没有人会认真地对待这个建议的。再说,好莱坞是美国腐朽文化的典型代表,是战后要清除的首要邪恶目标。”“不,我可不那么想。我研究过中国文化。我觉得你们中国人会同意的。只有保存好莱坞才有助于消除经济危机。出于利益上的考虑,这是你们最关心的。另外,”他凑近我,小声说“有关人员也都能从中得到巨大的好处。比如说你,我都想好了,可以在这新兴的事业中为你留下百分之十的股份。”“什么意思?”我心中一动,但表面上不动声色。莱格霍恩说:“战争结束了。世界成了制造业巨头的玩具,而再不是军人和政客的筹码了。那些汽车和钢铁大王已脱离了你们这些战争分子的掌握。他们不再为军工生产而存在,而军工生产也不再需要他们。你们将成为靠边站的人物。所谓飞鸟尽、良弓藏喽。下一次战争真的开始,将是新体制下的新人得到重用。我们这些老家伙,都要提前考虑后路喽。当然,这一切都会做得悄无声息,不会让外人知道的。”莱格霍恩直勾勾地看着我。我最近其实也常常在想这样的问题。我觉得他说得有几分道理。 “我得考虑考虑。”我说。考虑的结果是我决定试一试。我把莱格霍恩的建议写入了给北京大本营的报告。但我仍然认为这是一个玩笑,没有人会正眼看它的。 结果我错了。半年以后,根据《中美共同安全防卫协定》,好莱坞被保留了下来。后来才知道,莱格霍恩把环节中的关键人物都打点到了。按照协定书的细则,中国银行提供了一笔两百亿元人民币的贷款作为启动资金,使梦工厂重新运转。西方媒体一致欢呼,说二战期间美国人帮助了中国人,如今三战结束时中国人保留好莱坞,也算是礼尚往来了,充分显示了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不过,与旧好莱坞不同的是,复活的好莱坞直接隶属于托管委员会,拍任何一部片子都需要委员会下属的宣传部审批。好莱坞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联合总公司,各独立制片厂已经合并,莱格霍恩担任了董事长,环球、华纳、二十世纪福克斯等都在他的辖制之下。所有的拍摄计划都首先要上报莱格霍恩过目。如果莱格霍恩说这部影片的拍摄有损中国的国家利益,那么,它就泡汤了,都不需要再往上送审。就是这样。好莱坞重新开张了。当时,除了少数几个人,还没有谁真正看清这件事的深远意义。 莱格霍恩本人重cao旧业执导的第一部电影,是翻拍工业化初期的影片。这是一部写实风格的大制作。拍摄前他也征询过我的意见。剧本是美方和中方合作完成的。托管委员会当然不会反对,因为每个委员都收到了莱格霍恩的红包。这部电影描写了二十世纪初期,人类在莱特、福特、艾迪生这些人的带领下,建设工业化社会的宏大场面,并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它耗资达八十八亿人民币。这些钱主要用于购买道具,比如按真实比例复制而成的钢铁托拉斯和汽车辛迪加,以及相应的钢铁产品和汽车产品。这一切当然是委托中国公司生产的。战争结束后,董事长和总经理们就再没有见过这么大笔的订单了,尽皆乐不开支。这么大投入的影片当然拍出了一流水平,毕竟是好莱坞嘛,在富裕的中国和亚洲各国放映后,票房自然也不错,很快收回了投资并赚了钱,还了贷款还有盈余。莱格霍恩又把钱投入了下一部影片。在新电影中,莱格霍恩设计了一百五十万辆汽车追逐冲撞最后又被炸毁的大场面,按照合同,这些汽车全部由一汽和二汽公司生产。随后是五十二集的战争片。大量积压的坦克、军舰和飞机都有了出路。这部冗长的电影以无与伦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