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电话之旅 (第2/5页)
“什么?” “他没给您交待吗?” “您等一下。” 周东查看了一下记录,发现没有谁交待有这么个关系。但他不敢掉以轻心,往分局局长家打了一个电话。 “哎呀,是有这回事。你看我忘了给你打招呼了。小周,是这样,这是我们系统的一个老关系老客户,就给他方便一下吧,啊?”周东能想象出局长睡眼矇眬。 “可是,他的那种身份卡计算机是不能接受的,因此也就不能完成数字信号转换呀。” “你们站不是有人工转换权吗?” “这…”“就这样吧?有人问就说是我说的。” “不会出什么事吧?” “放心。没事。” 通常,身份卡上就储存了旅行者的编码信号。临时进行人工编码,是应付紧急情况而采取的措施,需要三名局级干部的签名批准。但分局局长这么说,周东也不好违抗。 况且,私下安排旅行,在邮电系统中也时有发生。周东以前就帮上级弄过几回,但他还从来没有给自己和自己的朋友谋利。 所谓人工编码,其实最终也是要由计算机来完成的,只不过中间需要周东通过键盘输入13个特别指令。由于旅行申请者已有地区身份卡,这件事办起来倒很容易,只要把双相码变换规则作一次更改就行了。 周东把一切弄毕,没好气地对那人说:“下次记住,别硬把身份卡往计算机那儿送。它是不认来头的。” “多谢。晚安。” 能量尖锋又一次闪烁,向邻近的长途局运行。计算机开始自动记费。周东想,局长大概给长途局也打过招呼了。 技术的进步看起来气势汹汹,可是与几千年来默默存在的人情事故一顶撞,顿时变成了纸老虎。 是否在某个时候,利用职权也替小娟安排一次这样的旅行呢?周东刚一发觉这个念头闪现,便立即把它打消了。 周东从录音电话上取下磁带。上面有刚才他与局长的对话。录音电话是他私设的,以留后路。 十点钟时,蜂鸣器再一次响了。这次是表示计算机中有重要电子邮件。 周东作了查阅。电子邮件是邮电公安局发来的。一名罪犯正在逃往中部大城市的路途中。罪犯可能利用电话线路逃亡。邮电公安局没有说明那人所犯罪行的性质,只是报告说他的旅行证号是100975。 周东将这个证号输入计算机的一个特别程序。这样,一但罪犯用这个证号申请旅行,计算机将截获他,并自动报警。 他将不能通过电话旅行了,周东想。 他思忖,他是一个什么人呢?反正不是普通人。有旅行身份卡的,都是上层人或有特殊身份的人。国家对电话旅行控制得很严,就像早先的火车软卧。周东这样的人,就是代表国家来管制电话旅行的。 想了一会儿罪犯,他又可怜起自己。他不能作电话旅行。他只能挤公共汽车。如果他能随时随地出现在小娟面前,会是怎样啊。 不过,加强控制是有道理的。像美国,一下放开来,把转换器普及到家庭,随便打个电话,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线路到想去的地方,那样太危险了。据说,在白宫的复原器中,就曾经发现过持枪的醉汉。 一切又恢复了平静。罪犯不知在哪个空间逃逸。这与周东已无关系。 周东喝了一口茶,他有些想家。家在遥远的山西农村。父母仍然在贫瘠的山里种植土豆。不到50岁的人,可看上去像六七十岁的人。 周东已经有两年没回家了。他想,如果他能一下出现在父母面前,他们该多么惊喜啊。 可是,即便他有了身份卡,山里也没有通电话啊。 那里连火车也没通哩,很多人甚至连小汽车也没见过。 报纸说电话旅行使人获得的自由,是本世纪最大的一场革命,就像发明了铁路、飞机和信息高速公路。 但跟那些东西不同是,电话旅行是中国人发明的。这使周东在决定选修电话旅行这门课程时甚至有些自豪,虽然,周东大学的专业并不是电信学。 像大多数中国人一样,周东仍然过着平淡的生活。旅行以及旅行中发生的巨大变化与他无关——除了有一次。那是去年春节前夕,一位首长通过电话线路现身,看望加班的电信系统职工。首长早年曾在武汉市工作过很长时间。他亲切询问了值班员的生活和工作情况。 “小伙子,这项工作很重要呀,它关系到国民经济的高效率运行和社会的稳定。” 走到周东面前,首长停下了脚步,对他说。 “我一定不辜负首长的期望,把工作干好!”周东有点受宠若惊。 陪伴首长的是那个电话旅行原理的发明者周临,他领导了一个课题小组。专利是不转让给国外的,但不知怎么回事,转换器的制成品却大量出口,不久美国人也能自己生产了,有消息说是作了仿制。中国外交和外经贸部门曾以侵犯知识产权为由对此提出了抗议。 首长完事后便进入奥迪轿车里自带的转换间。他用的是红机。在拨号之后,他的身影逐渐模糊,然后在“磁屏”中消失了。 每次观看这种转换,周东都极度震撼。你想啊,活生生的人体变成了由“1”和“0”组成的一组数字,经过铜缆和光缆传向遥远的地方,然后被重组,多么不可思议啊。 那个与他享有同样姓氏的人,是怎么找到物质、能量和信息间的那个神秘的共同点的呢?为什么不是他周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