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电话之旅 (第1/5页)
电话之旅 值班室是一个时空连续体,也是一个情绪连续体。 周东迟到了一刻钟,这够糟的了。好在,这是一个新设立的低级别值班室,暂时还没有安装通用监视器。 周东的情绪还没有从来路上收回来。上班之前,他与小娟有一个约会。然后便碰上了堵车。光是堵车也罢了,可是与小娟的约会够让人沮丧的。 “咱们老这样,没劲。” “那干嘛呢?” “你怎么从来没有想去弄一张电话旅行身份卡?” “为你?” “就算不为我,也不为你自己啊?” “这挺难弄的。你我级别都不够。” “我希望你能随时出现在我身边。但你连这也办不到…” “我…” 周东一时想说,那你去找能弄到电话旅行身份卡的人吧。像我这种人,怎么能做得到呢。但他却嗫嚅着说不出口。他深爱着小娟,但在她面前,他总很自卑。周东只是一名招聘人员,还算不上邮电系统的正式职工。 因此,一直到值班室,他的情绪很不高涨。 这时,他看着墙上巨大的彩色显示屏。 上面标出了青山区密密麻麻的线路示意图。线路上不时出现能量闪动的尖峰,表示一个人或一群人正在通过四通八达的电话线路进行旅行。 这个值班室属于多级交换中心的第五级。它监视着青山区3700条电信线路。这些线路的端口连接着上百个转换器,其中有政府部门的,也有私人用户的。只有这时,周东才有了一份自信。他把握着世界,或者,世界的一部分。 另一名值班员王卫还没有来。根据守则.每次当班的应有两个。值下午班的两人没有等周东来当面交班便走了。谁怪他迟到了呢。 周东用计算机调出白天的值班记录。白天没有什么大事。途经本区的合法旅行者共有363名。有11名户籍在本区的人申请了电话旅行。除了一人外,其余都被接受了。那一人的身份卡已经过期,计算机很轻易便把它识别出来了。 白天的记录中没有美国人要侵犯的迹象。 通知一个星期前便从北京下发了,说是美国特种部队要通过电话网入侵中国各大城市。尽管主要的防范措施已由北京和上海的国际交换局采取,但全国所有分局的值班员也被告知随时处于戒备之中。然而,进攻始终没有发生,连可疑的信号也没有侦测到。 自从“艾克号”卫星事件后,中美关系就紧张了起来。美国总统几次威胁要教训中国,国会也叫嚣个不休。周东想,美国人是嫉妒我们的强大。可是,这能怪我们吗? 这样的事毕竟不是周东能过多cao心的。他为自己沏了一杯茉莉花茶。 夜总归不好打熬。来路上气压很低,像是要下雨。这座城市的梅雨季节已然来临。 然后,他开始工作。说起来也没有多少事要干。一切旅行申请都由计算机自动识别,并进行自动译码转换和传输。除非遇到疑问,报警器才提醒周东,由他来作判断。 周东要做的另一件事是观察整个线路的状况和仪器的情况,尤其是保证与相邻的中继站和长途局的畅通。 晚上七至九时,是旅行高峰期。能量尖峰有时都聚成了长串的链条,分不清单个的旅行者。其实,在传输过程中,信号本身是看不见的,屏幕上显示出的图像,是为了形象起见,放大模拟给值班员看。周东就像是一位警察,需要对交通流量心中有数。 人总对看得见的东西有把握。这个习惯看来很难改变。 八点二十分,蜂鸣器响了起来。计算机显示出它对一位旅行者的身份有疑问。周东调出对方的申请。这是一位准备从本地区出发到南京作旅行的用户。身份卡是新办的,但计算机却不能识别。周东略作检测便发现了问题所在。他根据计算机内储存的档案打通了用户的电话。 “您好,我是本区网络值班员。” “我正要找你们呢。我的卡没有问题,为什么要拒绝我的申请?” “先生,对不起,您执的是专用卡,是不能通过公用网旅行的。” “什么?不都是卡吗?” “您听我解释。电话网分为公用网和专用网。所谓专用网,是一些特殊的用户管理和建设的,它不归邮电部门管。所以您的身份卡不能被邮电系统的电信网识别。您只能去找一个有专用网的接口。” “有这等事?” 解释这件事颇费口舌,对方不乐意地撤回了申请。周东没有问对方是什么单位的。 但他想他可能是军事部门或某个大集团公司的。这些部门通过自己的关系,也申请到了电话旅行权,但它们只能在专用网上运行。总是有些用户试图通过公用网作范围更大的旅行,这种事以前也遇到过。一般情况下,值班员只是驳回其申请,而不予点破。 邮电系统与非邮电系统的矛盾,有时想起来也挺有意思的。 蜂鸣器第二次响起来时是九点十分。 计算机显示,有一位旅行者希望进行长途旅行,但他的身份卡只是丁级的,也就是说,只能进行市话范围内的旅行。计算机已把他的申请驳回,但旅行者仍然顽固地申请,因此计算机就自动转移到人工cao作上来了。 周东接通了申请者的电话。 “怎么回事?” “咳咳,对不起。这件事,我已给你们分局局长打过招呼。他说让我直接通过你这个站就行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