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末班地铁 (第4/6页)
便是填一堆表格。表格有固定的格式和用语。表格很多很厚,很快便把他的身体和情绪淹没。 每一个用语和数字后面,都可能有无数双眼睛和心灵在盯着。每一个错误都可能酿成灾难。这种灾难也许在物质世界中并不实际存在,但却能在思维空间中生成和长大,哪怕是以一种纯想像的方式。 表格构成了另一个世界。他曾经为习惯它的规律而吃过那么多苦头。直到十年前,他才真正成为一名填表格的行家里手。而这本身意味着他与这个世界的合同关系已临近了终结。 今晚,当他填完时,心里第一次觉得少了点什么。 地铁,多少年来,每到这时便是他心灵的慰藉。它把他从程序中解救出来,赋予他一个特殊的空间:不类似家,又不类似办公室。曾经,他已习惯地铁上的无所用心,漠然置之。而地铁正像一个真正的男人,有着那么一段连续却又不连贯的、在黑暗深处猛烈撞击和运行的思维。 这是骑自行车和乘小汽车的人感受不到的。 那座他在办公室中需要处理的抽象城市,便在他的头上飞掠而过,无形无影,各种数字和代码,都成为一张平面,地铁完全可以忽略高楼和平房的存在。 他最初是上白班的,后来主动要求上了夜班。夜班更紧张,但大家都埋头干活,话都很少说。这比较符合他的性格。他从中体会到惬意。 而且,这样一来,一劳永逸地错开了每天下班后至睡觉前那些没完没了的家务和老婆的唠叨,以最正当的名义。 领导把下班的时间排得很好,刚好能使值班者赶上末班地铁。披着星光离开,似乎能听见地球在轨道上挣扎着前行的嗄嗄声,他获得了报偿。 但今晚,他是不敢坐末班地铁的了。 不过,他得回家。他已有两天一夜没有回家。这已很不正常。虽然发生了那种事情,但是家还是得回的。 他推了自行车,向外走去。 经过那个地铁站口时,他有些控制不住车把。他只好下车来推着走。他看见一对年轻的男女正勾肩搭背往车站里走。他的心扯动了一下。他忍不住向他们叫道:“喂,别进去!”那对人儿扭头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他脸红了。女的低低说了声:“神经病。别理他。”便挽着男的继续往地铁站中走下去。 他们的背影,在他眼中定格了,像人体展览的器官,然后出土古尸一样一块块斑斓起来。他一刹那回想起了自己的初恋和新婚。这种事情,他已有很多年懒得去想它了。 霓虹灯广告的火焰扑过来。这回他真的用手臂格挡了一下。他甚至感到了一丝灼热,这使他联想到核辐射。六十年代,有关核攻击的民防知识被普遍地介绍,他心中充满了对冲击波和光辐射的认识。但那个年代早已褪色。在最近几年里,大街上的警笛,只是驱逐市民疏散开,以让要人的车队通过。 广告上的可口可乐图案犹如漫画。城市正在膨胀,一扇扇窗户和一盏盏路灯正在快速地红移。他一惊,赶忙骑上自行车,飞快地逃走。 他已有很多年没有骑自行车上下班。女儿和女婿正在积极筹划购买家庭轿车。这种事他们没有跟老俩口商量。他也从不指望能享到他们的福气。 【5】 他回到家。像多少年一样,开锁的声音没有惊醒熟睡的老婆。他蹑手蹑脚洗了脸和脚,小心地在她身边躺下。她的呼噜声千篇一律地响着。这种声音使他想起地铁一夜夜的喘息。 夜已深。现在,正是那个时候… 然而,大地没有一丝一毫震动… 但宇宙中肯定正有什么大事在发生,它已经远远超出了人类的阅历所能推测的情形。他想把老婆摇醒,跟她讲他的奇遇。但想了想,还是不讲罢。他们在结婚一年后,就已经绝望地意识到了彼此间这一辈子都不可能达到沟通。 要在这么多年后,让她接受一件他说出来的事情,已经失去了意义。 次日晨,老婆醒来看见他躺在身边,只淡淡地说了一句:“回来了。”吃早饭的时候,他们谈了一会女儿的事情。 “他们已经有一个半月没回家了。”“那个男的,靠不太住啊。当初没看出是个忘恩负义的自私鬼。”“这也是素素自找的。”“那也得跟她说说。留个心眼。”“年轻人的事,还是别cao心。我们已经够让他们心烦的了。”快吃完时,他决定还是提一下地铁。 “最近不要去坐地铁。你也告诉素素一声。”“怎么了?”“都在说,有恐怖分子要在地铁中放毒气。”“我怎么没听说?”“这不告诉你了吗?”“我反正也不坐。那么贵的票。我只坐公共汽车。”“但是素素坐的。他们的车还没买下。”老婆答应了他,便匆匆上班了。老婆是那么可怜,在一个快倒闭的集体所有制工厂上班。认真来讲,是他没有使她过上幸福日子。好在当初他们结婚的时候,并没有互相许诺过未来应该怎么样。女儿却已发誓不过他们那样的生活,因此才找了一个做手纸批发生意的小老板。最初他们很生气,因为她拒绝了他们介绍的一个老实的公务员。慢慢地老俩口才认了命。 他一人在家里,心里不知怎么,很慌乱。他吃了一片药,睡了一觉。醒来后觉得身上什么地方硌硬,才想起拾的那张身份证放在衣袋里。 他把它拿出来,仔细端详。 身份证极普通。上面有那人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和住址。 那张照片使他想起了他昏睡着流口水的样子。年轻人长得有点像他的女婿,那混小子。 他看了半天,觉得无味,便又把它放回了口袋。 中午吃了点剩饭。不踏实的感觉仍然在继续。他产生了去附近那个公共图书馆的冲动。 在图书馆中,他查到了这个城市的地铁资料。 城市的地铁是一九六五年开始修建的,那是个划时代的日子。随后不久,文革也开始了。 文字使他模糊地记起当时的景象。在隔离木板后,机器轰鸣,灯火经夜不息,不时有游行队伍从附近走过,爆发出震天动地的口号声。那时候,可没有什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