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二十 (第4/8页)
,晚讲《礼传》,道俗受业者数百人。天嘉中,除剡令,非其好也,寻复 去职。太建四年,征为秘书丞,不就,乃蔬食长斋,持菩萨戒,昼夜讲诵《法华经》, 高宗甚嘉其cao行。 六年,除国子博士,迁通直散骑常侍,兼国子祭酒,寻为真。孝克每侍宴,无 所食啖,至席散,当其前膳羞损减,高宗密记以问中书舍人管斌,斌不能对。自是 斌以意伺之,见孝克取珍果内绅带中,斌当时莫识其意,后更寻访,方知还以遗母。 斌以实启,高宗嗟叹良久,乃敕所司,自今宴享,孝克前馔,并遣将还,以饷其母, 时论美之。 至德中,皇太子入之释奠,百司陪列,孝克发《孝经》题,后主诏皇太子北面 致敬。祯明元年,入为都官尚书。自晋以来,尚书官僚皆携家属居省。省在台城内 下舍门,中有阁道,东西跨路,通于朝堂。其第一即都官之省,西抵阁道,年化久 远,多有鬼怪,每昏夜之际,无故有声光,或见人著衣冠从井中出,须臾复没,或 门阁自然开闭。居省者多死亡,尚书周确卒于此省。孝克代确,便即居之,经涉两 载,妖变皆息,时人咸以为贞正所致。 孝克性清素而好施惠,故不免饥寒,后主敕以石头津税给之,孝克悉用设斋写 经,随得随尽。二年,为散骑常侍,侍东宫。陈亡,随例入关。家道壁立,所生母 患,欲粳米为粥,不能常办。母亡之后,孝克遂常啖麦,有遗粳米者,孝克对而悲 泣,终身不复食之焉。 开皇十年,长安疾疫,隋文帝闻其名行,召令于尚书都堂讲《金刚般若经》。 寻授国子博士。后侍东宫讲《礼传》。十九年,以疾卒,时年七十三。临终,正坐 念佛,室内有非常异香气,邻里皆惊异之。子万载,仕至晋安王功曹史、太子洗马。 史臣曰:徐孝穆挺五行之秀,禀天地之灵,聪明特达,笼罩今古。及缔构兴王, 遭逢泰运,位隆朝宰,献替谋猷,盖亮直存矣。孝克砥身厉行,养亲逾礼,亦参、 闵之志欤! 译文 徐陵,字孝穆,是东海郯人。祖父超之,是齐朝的郁林太守,后任梁朝员外散骑常侍。父亲徐摘是梁朝戎昭将军、太子左卫率。赠侍中、太子詹事,谧贞子。母亲臧氏,曾梦见五色云朵化作凤凰,落到她的左肩上,不久生下徐陵。当时有个叫宾志上人的,社会上都说他有道行,徐陵几岁的时候,家裹人携带他去见宝志上人,实志上人手摩徐陵的头顶,说:“这是天上的石麒麟啊。”光宅寺惠云法师每每感叹徐陵年轻有为,称他是颜回。徐陵八岁能写文章,十二岁通晓《庄子》《老子》的文义。长大后又广泛地涉猎史籍,颇有纵横家的口才。 梁普通二年,晋安王为平西将军、宁蛮校尉时,父亲徐搞为晋安王谘议参军,晋安王又请徐陵参与宁蛮府军事。中大通三年,晋安王被立为皇太子,东宫设置学士,徐陵充当学士人选。稍后升任尚书度支郎,离京作上虞县令。御史中丞刘耋仪与涂庆先前不和,根据传闻弹劾途壁在上虞县贪脏,因此被免官。遇了很久,才起用为鱼垩王府行参军,再调任通直散骑侍郎。銮.筵塞童在东宫撰《长春殿义记》,让徐陵作序。又令他在少傅府讲述他撰写的《庄子义》。不久调任镇西湘东王中记室参军。 太清二年,兼通直散骑常侍。出使魏,魏人安排行馆宴请宾客。逭一天很热,魏主持宴客的瑟业嘲讽f鑪说:“今天的热是由涂当售引来的吧。”途堕当即答道:“从前玉虫到逭襄替墓制订了礼仪;今日我来访,又使你知道了寒暑。”魏收很惭愧。 到侯景侵扰京城时,徐陵父徐摘被困在围城之中,徐陵得不到家中消息,就吃粗食穿布衣,好像居丧的情形。适逢齐接受魏禅让,梁元帝在江陵秉承武帝旨意即皇帝位,又派使臣到齐。徐陵屡次请求齐准许他返梁覆命,始终被拘留不放,徐陵就写信给仆射杨遵彦说: 被一句话感动,夕阳的余晖为鲁阳公凝聚照耀;一念暗中契合,干涸的疏勒也为之涌出飞瀑流泉。何况元首伟大,辅臣优良,邻国声音相互听到,风俗教化相互会合!天象穷厄,专乱本朝,情计惶惑,于公伤怀,于私恐惧,可是保全身体回家的请求,白白费了岁月,狼狈困顿的申诉,空空塞满了卷轴,这样不图谋,不是我等希望的啊。执事没听说这些吗!上古女娲分鳖足立四极、轩辕划野分邑的时世,伏羲观河圃绘八卦、夏禹拜洛书成九畴的年代,骄阳肆虐,风妖逞凶,天塌西北,地陷东南,大旱时三川干裂,雨涝时五岳淹没。我大梁承应上天旨意而辅臣尽忠,继承清政却遭逢艰难。为什么呢?圣人不能造就时运,遣原本是穷困舆显达的常理。至如荆州刺史湘束王萧绎本是枢要的根苗,不用依附名称说法,经过一番陶冶之后,还可具有尧、舜的风范,即使在总章那样的宫观、明堂,再陈设上六代时的舞蹈,在主管音乐的地方演奏九州的歌曲,舜时的典乐官夔来敲打石器,晋国的师旷演奏编钟,也不足以歌颂此等美名,无以彰明他的大德啊。假如让他在楚地郊外祭梼天地,能不是承祀夏朝的君王?戡定艰难,便是匡扶周室的霸主,哪能仅仅是西周末豳王迁徙雍州一月之间整个豳国就变成了地方区域,姚帝迁移黄河边,刚一年就成了一个城市。现在正所谓遥远的南海越常国向北进献驯雉,茫茫海外肃音国放逸的牛群奔到南边即停止,我们君上的子民,胸怀卓识,深知南归的意义,可是得到的答覆却说投身到什么地方呢?这是我不明白的第一点。 又,晋熙等郡都并入贵朝,距我国寻阳能有几多路途。至于铛铛报时的钟声,隔着溆浦彼此能听见,天空中明明白白的烽烟,登上高台就可望见。遥想湓城,实碗泉流,庐山依旧,香鑪峰高。近来鄱阳嗣王在汇派统管军队,屯驻在水边,早晚书信往来,褒贬人事,辨别名分,我却穿着草鞋无从迈步,他是何种道路偏可并驾齐驱。难道就是这样的吗?这不对啊。还有,最近邵陵王与这个国家通和,郢中贵宾像风卷云霓一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