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部长2_第十七章何去何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七章何去何从 (第2/4页)

 贾士贞进了屋,常书记摘下眼镜,热情地迎上去,像对待客人一样,主动伸出手,贾士贞有些莫名其妙,但还是礼节性地握了握常书记的手。贾士贞的心里突然间咯噔一下,常书记作为市委一把手对他从没有如此热情过,这种热情显然有些过分让他接受不了。贾士贞顿时有一种异样的预感,但他不知道这将预示着什么。

    常书记的热情给了贾士贞一个相反的信号,这个信号强烈地刺激着他。其实,市委公选的县处级领导干部到位之后,贾士贞一直在考虑程斌、张敬厚、庄同高三人的安排问题,当然常书记最关心的还是自己的秘书,这一点,贾士贞非常理解常书记。

    两人坐下后,常书记开始表扬贾士贞的工作,说省委、省政府,以至省直机关对贾士贞在西臾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反响很大,领导们也高度赞扬和肯定这次下臾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贾士贞一言不发地听着,他倒不是觉得常书记的表扬有水分,让他听起来不大舒服,他似乎觉得有一种什么预兆,这种预兆到底是好还是坏,他怎么也估计不到。贾士贞并不适应这种表扬和这种不协调的气氛,因为他毕竟不是幼儿园的孩子,也不是亟待提拔的下级,他毕竟是一个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这种表扬显然是多余的,或者说是一些领导对你有什么动作之前的“糖衣炮弹”

    贾士贞显得十分平静,大有宠辱不惊的样子。表扬之后,常书记仍然极其兴奋地说:“士贞哪,你还年轻,省委对你很信任,很重视,所以…”说到这里,常友连似乎特意停住了,故意卖关子,点了一支烟,又吸了两口才说“省委准备让你去中央党校学习一年,不需要我说,你是知道的,中央党校是培养高级领导干部的地方。”常书记的话似乎并没有说完,但他却突然停了下来,目光落在贾士贞身上。在这一瞬间,贾士贞的头脑里涌出许多疑问。当然常书记说得并没有错,通常情况下,党校是培养领导干部的地方,尤其是中央党校,在人们的习惯思维里,到中央党校学习过的人,一类是即将提拔的地厅级领导、一类是提拔部省级的后备干部。然而贾士贞想的,却又是另一方面。他从省委组织部调到西臾市担任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满打满算只有七个月,而且他到西臾之后,对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才刚刚开始,在这样特殊情况下,是不会安排他去脱产学习一年的。让他离职一年,组织部长的位置怎么办?其实他并不是像某些人那样害怕失去组织部长的权力。而是换了一个人,人家还能按照他的思路来推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吗?毕竟目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还没有形成一整套切实可行制度。想到这里,贾士贞的心脏像是停止了跳动似的,难道是?贾士贞的头脑里突然间跳出一连串的问号,去中央党校学习,这是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啊!只要他一离开市委组织部长的位置,无论暂时配不配新组织部部长,干部工作他就管不了了。不言而喻,他这段时间所做的努力,他的那些改革方案有可能成为一纸空文。尽管在这一瞬间,他的头脑里想得那么多,但是他仍然显得那样沉着而老练,微微笑了笑,说:“中央党校学习,确实是一个好机会。”

    常友连余兴未消,站起来说:“你们年轻人,实在是机会难得呀!可惜我老了,我至今还没去中央党校学习过,真是让人羡慕啊!”常友连在室内踱了几步,又回过头说“不过省委常委还没有最后定下来,省委领导给我吹吹风,也算是征求我的意见吧!我当然支持了,这关系到一个干部的前途嘛!”

    贾士贞仍然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他上任后第一次到常书记办公室的那次谈话,也坐在这个位置上,他觉得那次和常书记的谈话,常书记对他是多么的亲切,多么的真诚,而此时,他怎么也找不到那种感觉,常书记好像戴着一个陌生的面具。这个面具一戴,把他们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远了。当然常书记早已不是当年的常市长了。他让不清那位民间的哲人说过一句话“官场上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

    五十二

    本来贾士贞准备公开选拔干部工作告一段落后,回省城和妻子女儿享受两天天伦之乐的,上次玲玲临走时他有一个承诺。每隔半个月左右,回去一次。然而,玲玲走了已经一个多月了,他总是觉得脱不开身。现在省委准备让他去中央党校学习,他完全可以马上回省城,一方面和老婆孩子团圆几天,另一方面等等省委的消息。

    离开常书记办公室,贾士贞漫步在大街上,忙碌一天的人们,大都已经躲进自己的天地,大街上行人已经越来越少了,阵阵秋风吹过,让人感到几分凄楚,这种时候尤其能勾起人们思念亲人的情感,大概这就是触景生情吧!贾士贞举目四望,一时不知自己到了什么地方,心情越发有些沉重起来,这个一直充满活力、壮志凌云的年轻市委组织部长,突然间有一种孤独寂寞,想家的感觉异常强烈。眼前这熟悉的街道,熟悉的楼房,熟悉的环境,究竟是哪一天和这座陌生的城市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的,他已经无法记起来了。不知不觉,他来这座城市已经七个多月,七个多月对于人生,对于自然界,实在是太短暂的瞬间,然而在他心里好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间隧道,一个无法回首的空间。突然间,他的思绪逆着时光在向后倒退,他上任的第三天,一个人去了下臾,其实至今对自己当初那种盲目的做法都弄不清为什么,可是也正是那次荒唐的行动,让他亲耳听到群众对那些干部的评价,老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