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美国与美洲人的美洲 (第2/11页)
尴尬,却经常不能被认清,也难以被接受。因此,在许多时候,中国完全可以“以静制动”按照自己的战略做好自己的事情,不必亦步亦趋“拿香跟着拜” b?崇尚竞争和暴力的国家 美国是一个崇尚竞争的国家。在竞争与合作之间,美国人更倾向于竞争。美国的竞争与好斗不仅表现在国际政治和军事上,在管理上,美国同样强调竞争。竞争与美国的个人主义风气密不可分,也与暴力(竞争的较为极端形式)密不可分。新保守主义者罗伯特?卡根写道,在美国建国之初,欧洲人就已经认识到它是一个“危险的国家”DangerousNation,RobertKagan,AlfredA?Knopf,NewYork,2006?这与美国人后来的自我期许差异很大。在对待暴力的态度上,美国与它的文化母体欧洲已经出现很大的不同,以致有了双方分别来自火星和金星的说法。欧洲人汲取了历史的教训,学会了享受他们几个世纪以来积累的文化与财富。另外,欧盟还处在整合阶段,没有足够的力量和意愿对外侵略。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还处在崇尚竞争与暴力的阶段。美国人的暴力倾向让欧洲人吃惊。在2005年出版的一本书里,荷兰人德?瓦尔回忆了他刚到美国时的感受: 20多年前,我第一次离开欧洲到美国来,被美国媒体中的大量暴力吓住了:并不单指每日的新闻,从电视连续剧、戏剧、舞台剧到电影都是这样的。到处都有斯瓦辛格和史泰龙的身影,所有的美国电影都要拍到暴力。因此人不可避免就变得麻木了。例如,如果你说《与狼共舞》很暴力,那么别人就会像看疯子一样看你。他们只记得这是一个田园牧歌般的伤感片,里面有美丽的风景,是关于一个优秀的白人男人如何尊重美国的印第安人的故事。看电影的人忽视了这部片子里的血和伤口。弗朗斯?德?瓦尔:《人类的猿性——一位权威的灵长类动物学家对人类的解读》,94页,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年。 德?瓦尔是动物学家,专业是猿类学。他在工作中见惯了黑猩猩的暴力,但仍难以接受在电视上看到人类被打掉脑袋,被撕落手臂,因此怀疑他的国家荷兰是“胆小鬼的土地”不过,他认为动物性还有非暴力的一面“和谐共处”和“竞争”都是人类的天性,是从猿类祖先那里继承来的。不同的是,每个社会在这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不同。美国的那个点更靠近竞争和暴力。在文化上,美国是欧洲的直系后裔。在以暴力与色情为主的大众媒体文化上,美国在暴力上比欧洲开放,在色情上比欧洲保守。美国的电视充斥着暴力,让欧洲人很不习惯。 对暴力的麻木其实就是对暴力的宽容和鼓励。美国的印第安人就是在“田园牧歌般的伤感”(美国文学和影视再现西部时的基调)中被几乎完全消灭。数十万(如果不是数百万)伊拉克人因为美国的入侵而死去,他们的“血和伤口”也被忽视了。美国军方公布美军的伤亡数字时精确到每一个人,但没有人在乎伊拉克人的死亡。《现代启示录》、《野战排》、《兄弟连》、《黑鹰坠落》等美国电影和电视剧都是大作,受到全球观众的追捧,有些已经成为经典。虽然充满了血腥暴力,但它们的主题却似乎是反战的。以宣扬暴力的方式反对战争,两者表面上是一对矛盾,实际上各有服务的目标:以暴力吸引观众,以反战给予他们慰藉。人们从反战的主题中获得道德的安慰。但在潜意识中,暴力具有特别的吸引力,尤其是当暴力安全地发生在一定空间距离之外,并以虚拟的形式再现在眼前的时候。技术正在把战争推向这一阶段,如无人机。战争是技术运用范围的一小部分,技术总有一天将超过人类的控制能力。 本书在许多地方都批评了美国。这不是因为美国比别的国家更为邪恶,而是因为它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强大给了美国更多的能力和机会去行善或行恶。美国追求自身利益必然会损害别国的利益,因此,美国的贪婪本性暴露得比别的国家更多。毫无疑问,美国在很多时候滥用了它的力量,直接和间接地屠杀了大批无辜平民。但是,与前几任世界霸主国家相比,美国追求自身利益的行动还算是比较克制的。个中原因固然有国际关系道德的进步(有美国的很大贡献),形成了一个牵制大国的氛围,也与美国的国际行为受国内诸多因素制约而比较检点有关。一个世界大国犯下错误或罪行,可能对它自身的损害不是很大(也许还有利益),却能够给其他地方的人们带来极大的灾难。无论在国际政治中还是在国内政治中,道理都是相通的:权力必须受到制约,仅仅依靠权力者的觉悟还远远不够。美国的权力在它的国内、在世界上都不缺乏批评者和制约者,但仍不足以制止它行恶。在中国逐渐强大的过程中,制约霸主权力应该是中国可以对世界有所贡献的一个地方。“国际民主”一直是中国的口号。 c?美国的地缘环境和扩张路径 北美只有两个国家:美国和加拿大。在全球地缘政治中,北美并不重要。原因不是美国的弱小,而是它的强大。美国强大到能够把地缘政治竞赛场设在欧亚大陆和其他地方。200多年来,美国一直在客场作战,本场非常安静,少有战乱,没有大国竞争。不多的例外是1814年英国军队占领并焚烧首都华盛顿,1939年日本偷袭珍珠港,2001年恐怖组织对纽约、华盛顿的袭击。珍珠港不在美国本土,袭击范围限于停泊在港口的军舰。911恐怖袭击对心理的冲击远远大于实际的损害。对比二战期间美国对德国城市的大轰炸,德国对英国城市的轰炸,就知道911袭击造成的人员和物质损害是很有限的。除了这三次袭击之外,美国凭借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保护,一直成功地把战争拒在本土之外,同时坚持不懈地在别国领土上大打出手。 当初,13个北美殖民地赢得独立时,合众国只是一个普通的、位于大陆东缘的小国。它能够打败英国,是因为英国本土距离遥远(那还是木帆船时代),而且英国深深地卷入了在欧洲大陆的竞争。甚至到了1885年,美国还认为它无力抵御“欧洲四流国家”舰队的进攻。沃尔特?拉塞尔?米德:《美国外交政策及其如何影响了世界》,20页,中信出版社,2003年。发表这个评论的是美国第18任总统(1869-1877)尤利西斯?格兰特,他曾在内战时担任北方的联邦军总司令。按此说法,美国的海军最多相当于那时欧洲的“五流国家”也许有些夸张。不过,这与美国有很长的海岸线,大城市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