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欧洲和俄国:西与北 (第4/10页)
的经济发展道路更值得中国参考。国人在清朝末期就已经认识到这一点。李鸿章、蒋介石都对德国有强烈的兴趣,并有所借鉴和模仿。李鸿章在德国访问时还专程拜访俾斯麦,讨教强国之术。在1936年德国与日本结成反共同盟之前,中国和德国有着良好的关系。德国帮助中国训练军队,建立军事工业;中国向德国出口战略原材料。1937年下半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8年初,纳粹德国为了日本而抛弃中国,并承认日本扶植的伪满洲国。中国的近代化努力多次被战争打断,没有能够走下去。李鸿章与蒋介石的时运不济,他们面对外国入侵不能组织有效的抵抗,国内贫弱不能全面改革。这不全是他们的错。中国当时在国际上可打的牌又少又差,不是今天所能比较的。今天中国向外国学习可以更从容,更自信,对于背叛有更多的应对手段。 欧亚大陆的北边:俄国 俄国几乎占据了欧亚大陆的北段。除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端的一小部分属于挪威之外,欧亚大陆的北部海岸线都属于俄国领土。这条海岸线面对北冰洋,可以通航,在冬天需要破冰船。在二战时期,美国就是通过北冰洋向苏联运送物质,以避开德国飞机和潜艇的攻击。在冷战期间,北冰洋上的冰是苏联战略核潜艇的理想掩盖物。在当前全球变暖的时期,冰盖正在消失,北冰洋海岸线的价值越来越大,沿岸国家(俄国、美国、加拿大、挪威)争相在北极划分势力范围。不过,作为贸易港口,俄国仍更多地依靠它在另外三个方向的出海港口。 俄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却是欧洲、亚洲之间的过渡地带,既不在西方,也不在东方。经过欧盟和北约的东扩之后,西欧已经把东欧纳入怀抱,进抵俄国边境。两者彼此用猜疑的目光打量对方。现在,欧盟和欧洲这两个词几乎可以互换。东欧原来是欧洲的破碎地带,宗教、文化和语言都与西欧有较大的差别。现在,欧盟仍处在内部整合时期,这个时期的完成看来似乎还很遥远。俄国感受的压力将随着欧盟的巩固而增加。它向西方扩张的可能已经很小了。 a?俄国的扩张方式 从立国之初起,俄国就是一个扩张型国家,准确地说,是一个大陆领土扩张型国家。它继承了蒙古游牧民的传统,从一个内陆小邦扩张成横跨欧亚大陆北部的大帝国。俄国走的是陆地扩张的路径,到了中国边界之后,成为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俄国和美国一样,也是一个濒临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两洋国家。其实,它们都是三洋国家,还有一面朝向北冰洋。北冰洋也是两国竞争的场所。与美国相比,俄国在海洋上的地缘环境差得多,从它的海港到大洋还有一段距离,要经过其他国家的门口。俄国曾试图向南打通波斯,从那里通往温暖的印度洋,成为一个四洋国家,但没有成功。俄国的海洋野心以陆地为基础,不能脱离与陆地的接触。 中国有学者把俄国列入参加地理大发现的国家之列,专门讨论“俄罗斯的地理发现能否成立”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360-361页,商务印书馆,2002年。我的观点是,俄国向远东扩张与环球航行的努力不同,在重要性上略次一等。它更接近于欧洲人在地理大发现之后对美洲、非洲等大陆内部的探险、杀戮和征服。虽然俄国(以及其他北极圈国家)有探险者经北冰洋向东航行,希望到达东方,但大多数人走的是陆路。他们与欧洲的探险家一样,了解新的地理知识,相信地球是圆的。俄国人越过乌拉尔山的时间与西南欧人跨越大西洋的时间大致相同,甚至还略早一些,虽然其历史意义不能与后者相比。探险对这些国家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是(新)一轮扩张的开始。1483年,俄国的一支军事远征队从彼尔姆地区(那时刚被并入俄国不久)出发,向东翻越乌拉尔山,第一次进入西西伯利亚,用武力迫使一些土著部落归顺莫斯科。1598年,俄国军队最后打败失必尔汗国(西伯利亚汗国,中心大致在今天的秋明东北一带。西伯利亚因此得名),为东进扫清了一个大障碍。1618年(明万历四十六年),俄国使团从托木斯克出发,在得到西蒙古阿勒坦汗的允许后穿过他的领地,经过今天的呼和浩特、张家口、南口,到达北京。四天之后,他们拿着万历帝的回信返回俄国。这时,葡萄牙的传教士已经从海路而来,在明廷里立稳足了。1643年,即清兵入关的前一年,俄国的远征队到达黑龙江流域。清初,中俄在打了几场仗之后,于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签订《尼布楚条约》,尼布楚即今天的俄国涅尔琴斯克。划定两国边界。俄国在远东的扩张暂时停了下来,直到鸦片战争之后。这时的俄国人并没有停止土地扩张。他们继续向东,越过了白令海峡。1784年,俄国商人在北美洲建立了他们的第一个殖民点。 虽然前期的成绩显赫,但还有探险的因素,俄国真正致力于向东方扩张是在克里米亚战争之后。因为在战争中挫败,向土耳其方向扩张已经不可能,俄国掉头向东,兼并了中亚的三个汗国和土库曼,开始与中国西北地区接壤。在沙俄时期,俄国把乌拉尔山以东的地方都称为西伯利亚,由三个地区组成:西西伯利亚、东西伯利亚和远东。苏联时期,远东从西伯利亚分出来,两者并称。西伯利亚有655万平方公里,远东有近622万平方公里。俄国远东地区的北部开始于北冰洋海岸,其东南部就是1858年的《中俄瑷珲条约》、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割去的共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俄国东扩威胁到英国占领下的印度,两国开始了在中亚的大角逐。 俄国的地缘优势是面积辽阔和冬季严寒。拿破仑和希特勒这两位欧洲强人都入侵过俄国,都因为这两点而遭受惨败。他们在战争初期的进展都很顺利,俄国似乎不堪一击——直到他们兵力分散、补给线过长,然后遭遇严寒。在很大程度上,入侵者是被地理和气候打败的。俄国有极大的战略纵深,正如孙武所说的“常山之蛇”“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孙子兵法?九地》。俄国仅在乌拉尔山以西的欧洲地区就已足够广阔——在失去乌克兰以前。 美国赢得冷战,原因是美国没有入侵苏联,而是对苏联实施围堵,限制它的扩张,在阿富汗给苏联放血。苏联的扩张受到限制,不能维护内部(有苏联及华沙条约集团两个层次)的凝聚力。像苏联这样的大帝国,如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