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仙踪_二十章南征北战6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二十章南征北战64 (第3/3页)

来帮帮忙,至于新人的那份饷额,完全可以从他们三个老东西的饷额里匀出来

    三个老东西也吃不了那么多,又无家室可牵挂,留着么用途。三人将这份血书和三人多年的积蓄都一起托聋哑老头转交给上级。

    结果第二天夜晚。三人正要入睡之时,忽然听到太庙里隐隐传来一阵哭泣之声,三人披起衣服,打起灯笼寻声找去,却见有人正在太庙里对着一众牌位悲声哭泣。看那人年纪也老大不小了,模样却有些痴痴呆呆,想必便是传说中地弱智低能人士了。三人顿时醒悟,必然是托聋哑老头上交的血书和贿赂起了作用,上面果然派了个新人进来。尽管这人有些痴呆,但是对于寂寞太久的三人来说,能有新面孔加入进来便已经很满足了。

    新人虽然有些痴呆,整天不言不语,疑为哑巴,但人却极为勤快,一个人便包下了所有的太庙清扫工作,积极主动。任劳任怨,唯一的缺点就是太喜欢哭泣了,动不动就痛哭流泪个不停。于是闲得无聊的太庙三人众便给他起了一个很恶搞的名字“孟姜女”

    太庙里的生活几乎与世隔绝,除了那个聋哑老头每天来送生活物资,每月来送饷银之外,就再没有别的人会来这里了。即便每月从老头那里领到发下来地饷银,若想要买些东西,也只能把银子再交给老头。委托其代为采购。尽管多添了一张吃饭的嘴,但送来的物资饷额却仍旧只是三人份的,不过四人都不是什么大胃能吃之人。再加上年老的三个孤寡前辈也自知时日无多了,留着钱也是没用的,因此经常出钱委托聋哑老头采购些酒rou来加餐。

    受此次地震波及,年久失修的太庙摇摇欲坠,三个曾经精忠报国。血洒疆场的退役老兵也被这自然灾害地天威给吓得战战兢兢,惟独那个平素里痴痴呆呆,疑为弱智。整天哭泣的“孟姜女”无所畏惧,竟然冲进了即将坍塌的太庙之中去送死,三位年老体衰的前辈想阻止却也没有能阻止得住,结果就成就了一段感人肺腑可歌可泣忠义无双的英雄事迹了。

    帝都洛阳其他的建筑都在“有益无害的小地震”之中安然无恙,惟独大秦的太庙却给坍塌了,这也并非是当初大秦工部官员们有意在建太庙时搞出个豆腐渣工程来节省成本,提高利润,而地的确确是因为太庙年久失修,过了安全使用期,建筑材料出现自然老化方才出了这等大事。如果放在后世自由民主平等和谐的社会里,政府机关重要部门地大楼在地震中不幸坍塌了,而那些平民楼房教学楼房公益建筑却因为加工加料以至于结实耐用得能在地震中完好无损的保存下来,则是一件可以充分体现民主社会里地产商人高尚道德和公仆牛马伟大情cao的先进事迹。可惜在大秦这个封建帝王朝里,平民建筑都能挺过来,惟有太庙给坍塌了,却实在是一件很不光彩,颇令大秦王朝蒙羞的尴尬事。尽管太祖文皇帝发怒显灵的迷信说法在曾经普及过义务教育地华夏大陆早已经没有了民众市场,不过当今圣上和大秦朝廷对于太庙的极度忽视却也是一个难以掩饰,显而易见的事实。

    不过幸好地震之中,太庙里出现了这样一件感人肺腑可歌可泣忠义无双地英雄事迹,多多少少也能转移下大秦民众们的注意力,给大秦皇帝婠婠和一众大秦官员遮遮羞了。

    所以忠义无双的大秦英雄“孟姜女”烈士想不出名,想不被当成大秦官方头号典型模范来重点炒作宣传也是不可能的了。礼部官员们查看档案记录之时,才愕然的发现这个孟姜女烈士竟然毫无记载,于是赶紧张开想象的翅膀,给孟姜女烈士编造了一份完美无缺,最符合英雄形象的档案资料来:“大秦烈士孟姜女原本是优秀光荣的大秦军人,为国效力浴血边疆多年功绩显着,退役后主动要求看守太庙,平时工作主动积极认真负责…”

    尽管孟姜女这个名字起得有些古怪变态,不过已经一统整个亚欧大陆的大秦有足足八千万的子民,更加荒诞古怪的名字也还多着呢。例如吏部一个胡人小官吏便叫做张,兵部有个看大门的竟然叫霍去病,工部侍郎的名字更加嚣张居然叫陈胜,既然如此,这个烈士名为孟姜女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大秦忠义烈士孟姜女的光荣事迹被当成帝国教育典范宣传开来之后,当大秦皇帝婠婠也亲自为他写了祭文使其风光下葬之后,大秦官方在整理烈士孟姜女生前之遗物时,却又意想不到的牵扯出一件足以让整个大秦帝国彻底蒙羞,特务机构白衣卫颜面扫地,当今圣上一病不起的天大乌龙事件——大秦烈士孟姜女的真实身份竟然就是失踪已久的康泰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