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卷四海征伐第二章大国民 (第5/5页)
之本,以道守万物的就算是大汉地国民,说的简单点,就是一个老百姓,他自立而且能够团结其他大汉人、坚强并且向往荣耀、遵守大汉的法律而且理性,不盲目听从其他歪魔邪说,不盲目听从荧惑的话、信道教而且尊崇自然,不盲目破坏自然的就能够算是大汉的国民!” “幼安,你想想一下,如果大汉拥有这样地三千四百万国民,那我们地大汉应该有多么富强啊,不要说安息和贵霜,就算安息、贵霜和罗马三个帝国来攻打我们,他们也只能溃败而回!” “这个国民的标准并不高,随着县学地开展和推广,大汉拥有这样品质的人会越来越多,我们的大汉帝国也就会越来越强大!” 受到刘协的鼓舞,管宁也难得的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拍着大腿大声说道:“那真是强大啊!”刘协呵呵一笑,道:“儒家的君子学说不是不好,可是比朕这个国民说的标准太高了,朕反正是做不到,首先孟子的富贵不能yin,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一条,朕可就做不到。你看朕落难得时候,明知道外面的百姓在受苦,朕也不闻不问,董卓实力强大地时候,朕也是一次次容忍。所以朕也不配称一个君子。” 管宁道:“圣上虽然自称不配做君子,但在我们这些书生眼中,圣上是圣人啊,历来各朝代的君王哪有如此重视书生的。只不过教课授业,研究学术,专研理工,每年却可以得到数百万钱的年俸,不过管那些俗事,也不用和小人争斗,臣等被世人称为君子,其实若无圣上,我等如何来做这个君子啊!”刘协心中其实也清楚这些学子为何不和自己争斗,处处配合自己新政。每年那么多年俸洒下去,让他们可以安心从事学术和理工问题,专门培育良才,即能够通过御府上言参与政事,却又不和政治家们争权夺利,安心于教,沉心于各自专业内。 他和管宁说道:“朕已经将儒学的未来划出来,大国民地定义仍然维持儒学忠孝仁爱礼义廉耻八德之说,不过要有些变动。所谓忠,不仅包括忠于大汉帝国,忠于大汉皇帝,要以大汉帝国为荣,还要包括敬业乐业;孝就是要孝敬父母、尊老敬贤,但不得再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种没有经过理性思考的话,能否生育很多不是自我能够决定,难道这就能说他不孝吗?仁与爱不仅包括妻妾子女。还包括爱己,要有自尊,甚至是爱护自然的一草一木,仁也不是帝王必须必备的品质,不要用这个来要求皇帝,实际上儒学根本不要涉及对皇帝地约束。这种约束由法学来承担。法学会要求帝王公正严明、勤政德内,甚至要求皇帝也要知法守法;礼和义。不仅包括尊敬别人、尊敬老师、尊敬长辈,还包括守法,要敢于仗义,维护社会公德,敢于见义勇为;廉就是为官的德行,是官员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求朝廷的官员树立为大汉帝国服务的思想,要有为国为民牺牲奉献的精神;耻就是指人们的羞耻之心,号召国民堂堂正正做人,为富国强民做贡献。” “当然,君子之说也不用废弃,八德是儒学的魂,君子学说就是儒学的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没有错,但是有一个基本问题,那就是坚持道的正统性,明白法地正确性,人是存在向利性的,这些只能作为学子的一种深层次要求,不能过于拔高,更不能将它视为儒学的全部,朕提议啊,对这八条进行正确的考证,现在外面邴原派和钟派,包括你的管派对它们都有不同的理解,朕认为呢,格物首先说的是认识、研究、了解万事万物,是对外界事物的考察,致知是因而得出相应地真理和道,诚意这个问题上你们都是统一的,正心的争论太多,朕认为改成理性比较合适,不要总是谈心定之学,要谈理性思维思辨,罗马的学者不是提倡分析学和逻辑学吗,这就是理性的根基,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有争论,是朕和儒学之间的争论,到底家在前还是国在前,要考虑清楚,儒学以为有家才有国,朕的《治国论》说的很清楚,有国才有民,有民才有家,国为大,民次之,家最末,所以齐家、治国、平天下改成强国、富民、荣家尤其这个荣家要注释清楚,荣耀家世,不是要贪污腐败,让家世中人都沾光,而是让家世成为一个清白有荣耀光辉的家世。” 管宁沉思良久,默念道:“格物、致知、诚意、理性、修身、强国、富民、荣家!” 刘协颔首道:“对,这就新君子学说地八条,不仅儒学要改,法学也在改动,配合《治国论》和《新道德经》,道家、儒学和法学都在改动,这三门是大汉的基本学科,必须统一,法学相对应的会强调一个三体同心的思想,即国民、朝廷和皇帝都是为了帝国而服务的思想,皇帝是大汉帝国的象征,但不是朝廷地象征,天下治理地不好,那是中央治略府的错,不是皇帝地错误,治理的不好,皇帝就有权利更换中央朝廷的主要官员,皇帝的职责是争取和保卫帝国的权益,就是统领中央治略府、中央统帅府和国民去征战,得到更多地权益,去守卫边疆,保卫现有的帝国权益。同时,法学将和《治国论》一起强调国民先忠于大汉帝国,其次忠于大汉皇帝,因为有大汉帝国才能有大汉皇帝,如果皇帝不对,那就要在皇位继承人中选择更优秀的人担任皇帝。” 关于新儒学和新法学的设定,在和管宁商议之后,刘协召开中央太学府会议,和国内最顶端的院士连续商讨了一个多月,才最终确定下来,刘协新推行的道家正统,儒学和法学西化的思路首先得到同意,而新儒学和新法学的思想也逐步得到本学科院士的同意,虽然其中也发生了很多令刘协不得不下狠心的地方,也处理了一些较为保守的院士,但总体还是让刘协满意的。 结束了这些讨论之后,各方面的新思想开始逐步实行,刘协也长长的吁叹口气,后面他要集中精力去做的事情,就是皇子培养的问题,如何能够让自己的继承人达到皇帝九禁条约的要求,这才是他最头痛的问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