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芜英雄路_心灵模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心灵模式 (第3/3页)



    书,这是被迫害时代的中国回族的一种形象,是他们的心灵模式

    那种生存的苦难,也许应该让它永远逝去了。但是这种认知的方式——它的真

    诚,它的拒否,它的勇气,它与一方水土一部民众的血rou联系,它的凭借灵性和不

    为一般见识束缚,也许却能给它以外的大世界以某些借鉴。

    19世纪和实证主义都过去了,也许应当留取的只是考据家们当年追求真实的初

    衷。发现了《热什哈尔》并为它提起笔来时,我觉得自己第一次可以正视昔日师长

    的期待了。

    当然,一册《热什哈尔》并不能承负整个时代转变中的大问题。即使它千真万

    确地被几十万回族人民认为是自己的心声,也不能说它已经彻底地写出了那心灵。

    但是它默默指示着一种途径:从这里不仅“书”可能挣脱旧的束缚走向现代和未来,

    而且人心也可能战胜漫长的冷漠,去接近一种最神秘的温暖。

    在中国,如同《热什哈尔》这样的书能幸存至今,确实是回族的贡献。藏书者

    和作者都真正熬过了黑暗迫害的光阴。血干了,变成更厚的黄土,深埋了这一类奇

    书,也深埋了隐遁的作家。

    4

    有趣的是,原著者的名字,似有似无。

    民间只是传说,《热什哈尔》是“关里爷”写的。关里爷是住在哪一道“关”

    的“里面”很难细究。只知他的宗教经名为艾布艾拉曼·阿布杜尕底尔,书中常

    以“嬴弱的仆人艾布艾拉曼”或者“干罪的我、阿布杜尕底尔”自称。

    据传说,关里爷为甘肃伏羌人(今甘谷县),家曾住伏羌东关内“关里”一

    书由此而来亦未可知。他是19世纪前叶极重要的回教人物,不仅以学者名,更主要

    的是他曾在哲合忍耶苏菲派史上举足轻重。 (关于他的事迹应另有专文。 )由于

    《热什哈尔》的作成,应该强调——关里爷开创了这种文体。在关里爷之后,有志

    之士开始模仿他,在各个时期都写过一些阿拉伯文抄本。再后来,所谓“热什哈尔”

    甚至成了一切宗教内史事抄本的代名词。不过,晚近的抄本和中国回族的这种内部

    写作,大都缺乏如同关里爷那样的恐怖环境,对于神秘主义和奇迹理论的掌握也大

    都不如关里爷深沉。

    关里爷逝世后,坟墓曾被清政府毁坏。后来迁修的坟在今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莲

    花城。由于对他的怀念,百姓们虽然无法了解他的全部经历,但仍年复一年为地上

    坟诵经。因此也记住了他的忌日——农历九月初七。他生年不详。

    此书译音是关里爷盼念的后来人,年轻满拉(经学生)杨万保和他的同学马学

    凯。他们把翻译此书做为自己诚信的表白,日日沐浴后开卷,夜夜苦劳中推敲。大

    阿訇马兆麟为他们提供了辈辈秘藏的抄本,大阿訇王栋帮助他们切磋史实文字。我

    仅仅作了一些秘书工作,对汉译稍稍作了一点润色。应他们强求,我虽在译者中补

    了一个名字,其实仅仅想表明我需要这样的搭救而已。

    关里爷在《热什哈尔》的首句中写道:“当古老的大海向着我们…潮动迸溅

    时,我采集了爱慕的露珠。”

    当审定这一句译文时,杨万保正和我在一起。我们凝视着这段被破译出来的话,

    心中充满了异样的感觉。这不是水。我们感到自己吮吸着一种神奇的液体。我们似

    乎窥见了一道隐藏在手宙中的、虹一样的轨迹,我们自己不仅追上了它的显化,而

    且自己正消然溶成一粒露珠。

    这露珠渺小微弱, 但是它不是稀释的水。它是200年来为着心灵的纯净前仆后

    继地牺牲的人们的血。它是我的求知的中介。

    关里爷并没有为自己命题,但是他获得的这个题目真如神赐。这简直是天然,

    简直是前定,一滴概括了一切。

    中国的秘密向来如此,当上层萎缩和丧失的时刻到了,底层人民便登台表演。

    这大陆里埋着的宝藏是丰富的,当你真地觉得像是触碰到逝者的心灵时,那感动是

    无法释说的。

    ——未来,当人们都渴望着成为“爱慕的露珠”时,薄薄一册《热什哈尔》将

    胜过万吨废纸,获得人们真正的尊敬。

    1990·苦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