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语言憧憬 (第2/5页)
迟于乌鲁木齐)。 《Akbaytal》又画了一幅,它们和《青砖小墓》均已赠友人。 如同以前我那么自认紧要、不顾别人的哈欠、再三向汉语中国解释阿尔泰语中的“黑”怎样在突厥系统中是kara在蒙古系统中却是hara一样,在油画中我下意识地解读“白”当时意识并不清楚。我只是对这两个词入魔。似乎久久以来,我总顽固地企图向人们宣布我在草地天山发现的这两大宝藏。我曾对恩师翁独健先生滔滔不绝地讲过,老头似信非信。在写作《黑骏马》时我只有古怪的对“黑”的冲动,而写《黑山羊谣》时我已经提出了关于“黑”的理论。或者不是理论,只是感受已经十万火急,已经觉得不弄清高贵而残忍、神秘而不祥、美丽而无限的黑色,人便不是人。后来,读到维吾尔诗人铁依甫江的小诗《阿克》,我马上如遇知音如逢定理。我认为铁依甫江因这一首诗便不愧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我认为不能在作品中掌握这一认识的草原作家一律不及格。ak,白,这是事物的另一极。不是脱胎于纯游牧民生涯的人,不可能理解“白”的绝对纯洁、绝对理想、不可实现、圣、绝美。baytal一词如果译出来美感也就丢了:指未生育的母马,汉语可歪译为“处女马”它在蒙古语中的形式是geu,但蒙语中的geu的含义不及突厥,只是“骒马”至于ak,及其蒙语形式chagan却手挽着手,斩钉截铁地指示着牧人关于“白”的深刻认识。习作《Akbaytal》对于我的意义,仅仅在于唤醒了对“白”的记忆。我对于它的表现则要等待再一次——下文将会述及。 五六十年代,陆定一出任宣传部长、李维汉出任统战部长时,亡师翁先生曾戏作对联称:“百家争鸣陆定一,民族团结李维汉。”巧夺天工。我在这几年之后,喘息追忆,也有几个字能作总结:“要求七彩,先识黑白。” 文绉绉地来一句是不必要的;但是黑白两色由北方游牧民族教我认识——这件事实在是深有蕴味。就像以前一样,当人们还在搜索枯肠寻章摘句的时候,我已经向色彩——这全新的、充满诱惑的语言进军。这是奇迹,哲合忍耶回民认为:奇迹是真主的意欲。我原作证,因为我切肤地觉察到了一种伟力,它正成全着我最初的虔诚,让我成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美术界以红蓝黄为三原色,这是他们的道路;而我以黑白为—对原色,这种道路的诡异使我战栗。 第二批习作用的是油画纸。同样4张都裁成60×40cm那种习惯尺寸。一张为《雪树》,一张为《雨的路》,一张为《风景》,一张为《夜草原》。4帧均已赠友人。其中第四幅《夜草原》画的是黑白调子为主的一幅雪夜毡房,灯火流出红黄色的温暖,3道地平线3种暗色,草蓬刺出雪块,画得痛快极了。 这4幅画——今天若还在我手里大概就舍不得送人了——的境界,后来我失去了。当时总有一种“这些先不算”的短篇小说式的放松感,画得非常随意。当时我仅仅在一点留心:别陷入凡·高的笔触。由于我对凡·高倾心已久,我担心自己只是一个他的爱好者,爱好得临摹——后来发现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临摹,无论对于他或对于我,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那4幅画的优点是干净、果断。目的实现得很彻底。用彩极重。今天我非常怀念它们,我知道它们的拥有者未必像我一样重视它们。以后我不会轻易送人油画了。也许是因为后来总不能完全地实现目的甚至只能达到三四成,我非常惋惜自己当时没有冷静总结一下。那4帧画,尤其是画一片桔色的山热烈奔放地迎接暴雨的《风景》,简直有过随心所欲的作画感觉。有蒙古包灯光的《夜草原》,是一种一次画过便不应重复的题材,它不可缺少,但极易流行。我的这一幅完成于黑白原色的基础上,今天写着关于黑白的认识,然而最能使人从各种色彩中感到黑与白的,至今仅此一幅,将来也未必再有。 那是非常不自觉的阶段。那也是天性流露最多的一个阶段,我完全没有料到。那时我依然缺乏感性,我依然没有看透自己是要寻求语言。那些画是在完全不懂色彩情况下进行的色彩诉说。改换语言——这意味着怎样的困难,那时我毫无估计。 古代以色列人认为:不能为书写文字者立碑。由此理由,古犹太金石文物几乎没有传世。也就是说,那些古时的作家真地腐为泥土永远消逝了。他们的切肤感受,他们可能写到极致的华章美文,是和流水与风一样的东西。 这样的思路,可能会把人导向艺术手段。像米开朗琪罗选择石雕,他相信石头永恒。然而这不是我的命题。我喜爱的是古犹太人那种能信仰一神教的宿命心情。在请求允许我仗作家之势妄谈美术之前,我想,首先应当传播一点宗教气氛。我不以成败论英雄,也不以成败论自己。我的画可能永远也得不到职业画家那样的承认,但是我对表现的坚持,我对语言的憧憬是虔诚的,如同流水对下游、如同风对方向的投奔。 哲合忍耶回民中的大手笔选择的方式,确实是我见过的最富启发性的方式。从阿卜杜·尕底尔·关里爷开始,哲合忍耶便以阿拉伯文写作一种亦史亦文的作品。他们排斥了中国的文字,这勾我魂迷我性的语言,所以他们获得的东西我永远不能企及——如同信仰般的理解和欣赏。我作证:西海固阅读《热什哈尔》时的认真和倾心,完全如同仔细研究油画。 语言的改换——谜底果真如此么? 表现的孪生概念,果真是沉默么? 如果艺术也是一种宗教,也许它首先应该拒绝那些肮脏而不信神的异教徒。应当忍受一种扭曲,应当坚定地转弯,应当以拒绝为外壳,应当经过形式。必须强调中介、解读和翻译,必须变形带上一层硬壳。要相信神秘的感受会奇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