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12·大坂风云_第三十章前夜决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章前夜决断 (第2/4页)

和。因此,我们应按兵不动,先挫挫对方锐气才是。”

    “是。”

    “如此一来,敌人忍耐不住,就可能出城。一旦打起野战,习惯了长途奔袭的军队和躲在城里疏于训练的士众,差别自然就显出来了。当然,这一切要等全军到达之后再决定。佐渡意下如何?”

    正说着,家康忽地想起尚等在二条城里的青木一重和几个老女人。若有可能,当再见他们一面。念刚及起,家康不禁又感到一丝愧意,这许是老人的愚痴吧。

    本多正信低头沉思良久,令人意外地回道:“其实,老夫并不想阻止大人。”

    “什么?”家康把手搭在耳后“我刚才说得很是清楚,待大军全部到达之后,再作决断不迟。”

    本多正信微微摇了摇头“过了七十,老夫才终明白了大人的心事。大…人担心的,是怕有负已故太阁大人。”本多正信一语中的。家康睁大眼,默然。

    正信略微向秀忠的方向转了转身子,继续道:“大御所大人定是想等右大臣母子回心转意。长年服侍大人,正信终于明白,大人的敌人从来就不是实实在在的对手,而是藏在内心的义与不义。眼下的事情,依着大人心思就是了。不过,由于这次战事出乎大人意料,所以,大人尽了最后的诚意之后,就把剩下的一切全交给老夫去处置吧。”

    “把一切都交给你?”秀忠也被正信弄糊涂了。

    “是。”正信高声道“明知这非一场出乎大人本意的战争,但最终还是发展到不讨伐大坂,就无法平定天下的地步。恕老夫自作聪明,关于避免战乱的手段,实际上,正信心中颇为清楚。明知其恶却不出手,而是任其胡来。之所以这般做,是因为大人乃稀世之人,乃旷世奇人。凡人就该像凡人那般,在浅薄之处分清正邪。否则,就无法给后人留下教训…”

    家康抬手打断了他“好了,佐渡!”

    “是。”

    “我全明白了,原来你就是这样辅佐将军的。”

    “辜负了大人的信任,抱歉得很。”

    “好。既然你已想到了这一步,我也无法一意孤行了。不错,我确是有些割舍不下…已用不着再客套了,待大军一到,就杀过去。”

    “恐有不妥。”正信以郑重的语气驳道“如此一来,就会陷将军于不孝。应再次把大人的真心传达与大坂,之后再决定是否开战。否则,这场战事当真会沦为早有预谋。”

    听到正信坚定的断言,家康闭目沉思起来。虽遭反驳,但他内心却有说不出的快意:正信老家伙,要替我做挡箭的靶子呢:后世定有人指责,说这是一场德川家康讨伐太阁遗孤的战争。我内心深处确很担心,唯正信完全看透,欲做替罪羊。我有一个好家臣…议事时最忌讳伤感,可家康还是禁不住热泪盈眶。

    家康慨然道:“你的意思,是照我的想法行事…将军也无异议吗?”

    “无异议。”

    “好,好!上野介大人,现在讨论布阵,把地图拿来。”家康觉得欠正信和将军的人情,故未提到千姬。

    此时,大野治房和道犬的人已窜到郡山,正四处纵火,家康还全然不知。

    众人展开地图,讨论了一阵。既然要打野战,纪州口和奈良就可能成为战场,还要防止有人去堺港纵火。众人还甚是关心战后的大坂如何重建。讨论的结果,是把堺港作为大坂的出口,与海外联结。大坂城内居住数十万人,使其拱卫皇都。这种想法比秀吉公更进一步,终把大坂变成了巨大的商埠,和大坂商家的先见不谋而和。

    但复兴大任由谁担负?家康主张让孙子松平忠明担任,秀忠则力推六弟忠辉。“忠辉不合适。”家康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忠辉曾想得到大坂城,此时还仅是在选择承担复兴重任的城代,并未考虑永驻城主之事。然而,家康无意间的这句“忠辉不合适”却在后来掀起了万丈波澜…

    密谈持续了两个多时辰。

    待秀忠返回伏见城,家康立刻命正纯把大坂的老女人们和青木一重叫到面前。在得到秀忠和正信的同意之后,家康想把最后的使者派往大坂,同时也让使者把老女人们送回去。使者选定两人,一是高木正次,为秀忠的使者,另一人乃是小栗忠政,为家康的使者。

    不知将发生何事的老女人们再次被叫到家康面前,人人脸色苍白。常高院还好,大藏局和二位局已是作好赴死的准备。

    一看见老女人们,家康就禁不住想落泪:生于比乱世,女人真是可怜啊!

    “常高院,”家康看看显得还有些生气的京极遗孀“你都看到了,战事已无可避免。饶是如此,我仍未放弃希望。幸好你们和一重还留在这里。我想把你们送回大坂,做一次家康的使者,劝说右府和夫人接受议和。不知你们意下如何?”

    “甚好。”常高院立刻道“一旦交战,就连犬子也必须参战…”

    青木一重向前膝行一步,打断了她:“常高院,好了。青木一重已经回不去了。”

    “何出此言?”

    “在下想起了片桐市正大人。想发起战事的并非大御所,也非将军,而是大坂。他们怎能听得进去?无论我们如何费尽口舌,怕都没用了。”

    “大人不妨就留在此处,我们女人再…”

    见常高院情绪激昂,家康抬手阻止了她:“一重。”

    “大人。”

    “这么说,你不愿为家康传口信了?”

    “唉!大坂已无意听取意见,否则有乐斋父子也不会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