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1章成功与成名之间 (第1/2页)
第21章 成功与成名之间 我从影的最大痛苦,是至今未找到一个真正的好角色。经过这些年的探索和磨炼,我觉得对生活和艺术的理解更为成熟了,更适合演经历坎坷、感情复杂、内心世界丰富的角色,但这样的机会可遇不可求。…我在好莱坞常演东方女性,但剧本作者是西方人,对角色的理解和刻画不够准确、深刻。拍片时,我按自己的体会要求对角色的言行作些改动,遇到开明的导演还好,但有些导演思想保守,绝不允许任何修改。…要看成功的标准是什么。如果赚钱,我觉得自己是成功的。但如果指电影事业,还不能说成功。 ——陈冲答《环球文萃》采访 一九九三年四月十一日 十点左右,陈冲从她旧金山的家来电话,说她刚从威尼斯回来。因为她主演的《诱僧》获威尼斯电影节评委会的提名,她出席颁奖仪式去了。 陈冲的每个电话几乎都是一个“刚回来”的报道——从泰国、从越南、从香港,有次是从阿拉斯加的爱斯基摩地区“刚回来” “我今天有一堆翁山苏姬的材料要看。”她告诉作者“一个朋友刚刚给我寄来。这个朋友跟翁山苏姬有过很近的接触…” 作者知道陈冲对翁山苏姬的兴趣。一本关于这位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缅甸将军的女儿的传记出现在书店不久,陈冲就产生了写她、演她的想法。她尽可能收集了一切有关翁山苏姬的著作、文章,包括她自己写的文章。陈冲认为这位女政治家是一位不同凡俗的女人,她学识渊博,意志坚强,身世曲折。陈冲感到她与翁山苏姬的内心世界有共鸣,她更敬佩翁山苏姬的为人,从精神到情感。她盼望有朝一日能以扮演这位伟大的女性来实现她在表演上的最大胆的梦想。 这两年,陈冲在好莱坞活动策略有所改变:从全然被动地等角色找上门,到主动出去找角色。就是说,她开始发现题材,为自己创造自己最情愿扮演的角色。就这点论,陈冲有优长于其他好莱坞女明星之处:她是个书迷,可以半躺在那儿一整天,整本地吞下长达三四百页的小说、传记、报告文学,她还有编剧的擅长,有时为自己角色设计的一些戏、台词都是极生动而有深度的。 作者在电话上问:“你打算自己写翁山苏姬吗?” “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有整块的时间,先收集材料,有些作品是要许多年来搞的。还有政治因素:翁山苏姬的处境每天都可能发生变化,所以我并不着急。”陈冲答。 作者想,逮着一回陈冲不容易,不如就去跟她谈一谈有关她的最近一期的大事、小事、家事、外事。 半小时之后,俩人在陈冲家见面。 作者:头发长了不少! 陈冲:(瞄一眼镜子,将头发刨了两列)剃的时候没想到这么难长! 作者:刚从《诱僧》外景地回来的时候,没把彼得吓着? 陈冲:刚回来是最难看的时候;长出那么点(比画)小发茬,还不匀!彼得倒不在乎,一分钟就适应了。彼得是个很开通的人,我做的事,我认为有道理去做的事,他都支持。 作者:剃光头、拍床戏得不得他同意? 陈冲:我事先都告诉他,他认为剧情必须我那样做,他一点意见也没有,他对我的为人绝对放心,拍《诱僧》回来,正好我公公、婆婆从洛杉矶来看我们。我怕把他们吓着,去飞机场接他们的时候戴了头套,晚上给他们烧菜,几盘菜炒出来,我一头汗,假发套捂的!我不管了,一把抓掉发套,光着头炒菜,舒服多了!从那以后,我就没戴头套。 作者:彼得认不认为剃头、床戏这类事是一种牺牲? 陈冲:不单单是他一个人的牺牲啊。要成就俩人的事业,同时要成就一桩婚姻,双方都要付出许多牺牲的。刚结婚的时候,我主张把家安在洛杉矶,但彼得在旧金山已经有一定的声誉,朋友、同学、病员都在旧金山,虽然他做胸外科在洛杉矶并不难找工作,但他更适应这里。所以我就做了牺牲,常常在洛杉矶和旧金山之间飞来飞去。彼得的牺牲也很大:不能享受一个正常的家庭生活,我常年出外景,一拍就是两三个月。 作者:(玩笑地)你告诉他,趁年轻时多拍拍戏,老了回家天天陪他!… 陈冲:(笑)人家彼得就活该让老的陪? 作者:你们有没有想出办法来对付长久分开的生活? 陈冲:…我要是不拍片,你说我天天躺在这儿做什么?有一次彼得真的苦恼了,对我说:“你能不能别再出远门?”我说:“那我就得改行了!”他说:“我不在乎你干什么;我爱你、娶你不是因为你是个电影明星,只因为你是你这个人。所以你做什么都不重要,只要在我身边!”…(她被这段复述引出一点苦恼,眉微拧。) 作者:彼得很实在,话也说得这么实在… 陈冲:(目光虚掉了,笑笑)他真的好——他那么耐心,那么温和,我们俩从来不吵的。不是我不吵,是他不跟我吵。我脾气急,又没耐性;我还有个毛病,只跟最亲的人发脾气。小时候冲我外婆发,有时跟我mama发,现在是彼得。他总是很快能让我平息下去。他从来都是半开玩笑抱怨我“扔下他”不过这一次是认真的。这一年我去了多少外景地?去亚洲拍《天与地》,去中国拍《诱僧》,又去阿拉斯加拍《死亡地带》,紧接下来是去香港为《诱僧》做宣传,然后是《天与地》的宣传…难怪彼得受不了…一本正经跟我提了抗议。 作者:你们争起来没有? 陈冲:我听了这话就闷了。一听就知道他不是脱口而出:是把这话想了一阵子的。大概我在外景地的时候,他就一直在想。我们两个分离,对我来说痛苦少一些。我从小就习惯到处跑,出外景,再就是拍电影到底跟一般工作不同:每到一地都有新鲜事让你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