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色陈冲_第18章不做ChinaDoll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章不做ChinaDoll (第3/4页)

仍谈起《双峰》,仍谈起乖戾美貌的乔伊以及她的扮演者陈冲。

    “想去台湾拍片吗?”

    “想啊!”陈冲不假思索地回答如此的发问。

    如果问为什么,她会被问住。为什么,她不完全答得出。陈冲生活中,不少“为什么”都是所答非所问地被答复了。说她情绪化,心血来潮,她都笑笑,表示认账。

    也许是因为对台湾好奇。同是中国人,又不同的中国人,用陈冲自己的话说:“像一些从来捞不着见面的亲戚:特别想见,又有点怕见。”

    也许是想在另一片中国国土上找一点宠爱、关怀和欣赏。也许只是像她自己说的:“出国这么多年,一直用美语演戏;转回头用中文谈台词,大概会觉得好新鲜?”

    陈冲的想去台湾拍片的愿望一直因为种种缘故而不能实现。

    首先是忙。《末代皇帝》之后,不喜欢社交的她开始收到各个国家重要人物的邀请。英国王子查尔斯和黛安娜公主邀请她和尊龙共进晚餐。另一次是接受法国前总理蓬皮杜夫人的邀请,去巴黎午宴。尽管这样的活动本身并不占去太多时间,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是颇耗时的。欧洲社会对服饰和场合的相符非常重视,穿戴不仅体现一个人的教养、身份,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对主人的尊敬。因此陈冲必须花相当的时间订服饰和修饰发型。再就是这类活动总是会惹来大群大群的媒体,她必须做言词准备。

    《末代皇帝》在世界各国公映一年之后,陈冲仍不断随剧组周游列国,做宣传和演说。有时她失去耐心,对好莱坞这套“公关”策略牢sao满腹:“没完没了?!…时间和生命都花在这种事情上(宣传和接触媒体),哪里还剩下多少时间让我去创作新角色!…影片和角色本身好,不用宣传;它们本身糟,宣传也没用!”她在给一个友人的信中如此发着脾气。

    最主要的障碍是陈冲的身份。在她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期间,她曾在香港主演的一部影片《恶男》竟被台湾当局拒绝在台上映。所以直到陈冲拿到美国护照,她与台湾演艺界的合作才开始列入正式计划。

    台视筹拍的四十集连续剧《随风而逝》的拍摄过程仅仅两个月,对陈冲来说,是一次很重要的经验。她向新闻界,也向朋友们谈到自己的苦恼:她所不具有的“两栖性”——西方的表演训练使她一下子无法适应中国的表演要求,常觉得“横也不好,竖也不对”这次实验性的合作让她想到,她需要一位中文台词教练,她越来越感到自己与中国语言的生分了。

    就这样,陈冲大洋彼岸、此岸,从一个外景地到另一个外景地,从来都是让拍摄计划把自己的生活填塞得过分地满。否则“清晨醒来,空虚非常厉害。…在这种时候,黑白的Fax,和电话里失真的声音都不管用。”陈冲把自己心里最真实的感觉写信告诉亲近的朋友:“什么时候我们能坐在一起缝自己喜欢的裙子?…”

    从台湾又飞往澳大利亚、泰国,直接进入了另一部电影《龟滩》的拍摄。陈冲已弄不清是自己让生活如此之忙,还是生活在让自己忙。

    忙,似乎是忘淡她情感上的欠缺,可有时她发现越忙她便越发地感到这份欠缺。

    来到《龟滩》摄制组外景地时,她独身一人,其他人员已先她到达了。旅馆很高档,空荡荡的大厅,鞋跟踏上去的声音更显出它慑人的空寂。

    服务人员告诉陈冲,她订的那间房还住有客人,得等一两个小时才空得出来。

    陈冲问:“我能先打个电话吗?”

    服务生弄清她要打的是国际长途,歉意地笑笑说:“不行,请你还是等进了你自己的房间再打。”他的意思是电话账将难以结算。

    陈冲最怕这类等待,它使她茫然、伥然,使她有种无所归属的感觉。往往,这感觉一冒头,她便抓起电话向自己在上海的亲人,或向在美国的友人倾诉一通。有些朋友担心她巨额的电话账单,总提醒她:“好了好了!吃力地到处拍片,别都花在电话上了!”

    “不要紧的!…”她想告诉朋友,独自“闯码头”异乡异客的无着落感,似乎非得有熟悉的声音才能让她定下神。

    然而朋友和亲人都为她着想,急匆匆结束谈话。

    她在一封信中这样写道:

    不要担心我的电话账单,我在这个万里迢迢的国度工作,我必须花一半的钱在自己的“心”上,…听听我熟悉的声音,对我是一大安慰,感到自己还与你们同在…

    她还在信中剖析自己:

    我是条变色龙,很快就失去了我自己的色彩,变得跟这儿的泥土一个颜色。用粗俗的外表和态度来保护自己,来避免内心的触动:这儿没有人知道我是个那么渴望温情的情种,也没有人知道我有时也看很高雅的书。他们眼中,我是个“大笑姑婆”喜欢吃,讲跟他们一样的话的人。

    摄制地旅馆的日复一日似乎抽空了她的感情生活,尤其这辉煌而空旷的旅馆大厅:她在这里等待——

    服务生终于向陈冲走来,对她说,房间就绪了,她可以进去栖身了。

    陈冲进门,以小费打发走服务生,然后拴紧门,带一点凄惶地打量一眼房间。一切都小异大同,一切都是规格化的——床、沙发、桌椅,就像快餐店的几样饭菜。不必打量她也知道它们什么样,这样的熟识,却是永恒的陌生。

    都知道陈冲是极合群的人。连在《龟滩》中扮演她儿女的三个小演员,很快已和她打闹成一团。与其说她喜欢人群,不如说她喜欢工作。

    对《龟滩》中Minon这个角色,陈冲是抱很大希望去扮演的。《末代皇帝》之后,好莱坞有人预言陈冲将一举成为最有名的美国女明星,然而接下来的几部影片的默默无闻,使正趋上升的她也受到影响——知名度出现一个“衡温带”虽然《双峰》给观众留下了强烈印象,但它毕竟不属于力作。在陈冲接到经纪人推荐来的《龟滩》时,她几乎认为一个类似《苏菲亚的选择》的命运选择终于出现了。

    陈冲立刻去买了《龟滩》的小说原著,从文学的多维空间,她更加懂得Minon这个女性形象。这将是她所扮演的最有力量,最多侧面,最富于行为的一个女性形象。这是个把高贵与低贱融合得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