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孟域蓝波扑面来 (第3/4页)
早已从总承到底盘,从传动系统到cao作系统,都严重地腐烂,老化和失灵了,本来早就该报废了,可一直来都瞒着旅客,修修补补,敲敲打打,让它继续在道路上行驶。其实这既是对车上乘客生命的不负责,也是对司职人员的不负责。象这种超期服役的车辆,由于烂到了极限,尽管驾驶员技术如何高超,也只能暂时冒险地行驶一段里程,如果继续下去,最终终是逃不脱车毁人亡这一结局的。要避免这个结果,眼下最好的办法,也是唯一的办法,那就是报废旧车,重新购制一台新车。 但是,要真正报废这台行驶多年,又有着光辉历史的旧车,又是何其的艰难啊? 虽然,人们都很清楚,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政权推倒另一个政权传递式前进的,就象接力赛跑一样,当一个运动员跑不动了,他手中的接力棒就得交给他的下一个运动员,一个接着一个,续续不断,运动员可以停下来,赛跑却不能停下来,接力棒得一直传递下去。政权就是这支接力棒。而在现实中,当一个政治集团他夺得政权这支接力棒后,总是想把自己的这个政权长久的、稳固的延续下去,那怕这个政权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破败不堪了,他也不敢承认,他也是不肯轻易付与他人的,总要作一番垂死的挣扎。这就好比运动员已经接过手中的接力棒,尽管他已经跑完了自己的这段路程,早已气喘嘘嘘,应该把手中的接力棒交给下一个运动员了,这样在赛跑的路途中,只有运动员的不断变换,才能永远都保持着蓬勃的活力,保持着一个飞快的速度。但是,当这支接力棒传到自己手上时,拿着接力棒的运动员,总想自己多跑一点时间,多跑一段距离,都不肯心甘情愿地交给下一个人。这似乎没有错,可他影响着历史的进程,前进的速度。布尔什维克现在正是拿着这支接力棒奔跑的运动员,看得出来他早已脸上失去了血色,气力用尽跑不动了却还在拼命的坚持,应该往下转交了,而他就是抓住不放。戈尔巴乔夫决定顺应形势的发展要求,从自己的手中交出这只接力棒。 虽然他这也是出于一种无奈,一种迫不得已,但他必须要这样做。只有这样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才是苏联的惟一出路。 他同样感到有一种悲哀向他袭来。但要拯救这个国家,拯救这个民族,他必须要抛弃那些个人的俗念,向西方学习。母宁说是一种和平演变,不如说是把权力作一次再分配。只有把这种权力置入人民的监督之下,让人民自主的选择权力的拥有者,人民才能得到实惠,国家才能带来兴旺,社会才能更快的发展,如果这种权力象过去一样,一直为某个党派集团所垄断着,这种权力它就永远只能为这个党派集团的少数人服务,而大多数人只能在没有权力的空间,享受着窒息的阴霾。这也好象是一个舞台,人民都是坐在台下的观众,按说,观众掏了腰包,是有权要求上演他们所喜欢的节目的,当权者只是台上的演员,他们是没有理由由着自己的性子想演什么就演什么,观众也只好观看什么的。西方国家为什么发展得快,就是因为他们有一种很好的竞争和监督机制,一旦演得不出色或不受观众欢迎的演员和节目,他们就得哄你下台,要求换其他演员来演。布尔什维克的执政,不正象一个蹩足的演员吗?尽管他演技相当差,但他一占上了这个舞台,就不想自己主动下场,没完没了的要坚持演下去,全然就不顾观众的情绪和忍受程度。是时候了,应该换换角色了。戈尔巴乔夫最后终于下定了决心。 历史的烟云袅袅娜娜,越过那层峦叠宕的山壑,冷凌的时光从历史的锋刃上流过,沉寂和喧豗都只不过时间长廊里的一闪,成为匆匆的过客,惟有遗留下的不朽声名,才会随时间一起,永远定格在史籍上并传承下去,那怕是流芳百世,永垂不朽,那怕是遗臭万年,恶名昭著。 滚滚的历史涛声,惊掠着戈尔巴乔夫的耳鼓。也许他额头那块黑色胎痕,就是他卓尔不群,有别于普遍常人的标识。他选择的“不成功,便成仁”,革命从我始。他决定要跃入那湛蓝色的大海里去畅游一番,那怕是呛水,那怕要淹死,他都决定一试。他已没有了退路。 (四) 他的改革是从桎梏经济发展,制约生产力提高的社会政治体制上入手的。他知道要想从根本上让苏维埃走出困镜,必须要从这里开始,否则,那便是叶公好龙,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他的这一思想一亮相,立即就遭到周围身边人的反对,特别是那些老布尔什维克更为强烈。他们说,这不就等于把我们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就这样不费一枪一弹轻而易举的转让出去吗?那我们过去出生入死,冒着枪林弹雨流血牺牲干什么呢?不就是为了打下江山后,自己好坐江山,舒舒服服的享受享受,快快乐乐地过一阵安逸的日子吗?尤其是那些以各种手段已经谋得了偌大一份丰厚家业,这样一来不等于釜底抽薪,革命革到了自己的头上。依靠权力成功,享受着权力的魅力,一旦离开了权力的中心,丢失了权力这根魔杖,这就等于将湖池里的鱼从水中打捞起来,置放在日头底下曝晒,那不晒成一条鱼干那才怪呢? 他天真的认为:布尔什维克不是动不动就讲唯物辨证法,讲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吗?过去的那一套行不通才改弦易辙,这不正是合符辨证法,合符历史发展规律吗?怎么会出现这么大的阻力呢?怎么过去提着灯盏经常给人照明的人,现在自己却要摸黑呢? 他面对的敌对势力是如此的强大,他开始是不曾想到的。在布尔什维克的章程上虽然写着为共产主义奋斗牺牲一切这样震撼人心的言词,可那曾想到,那只是挂在晒场上的一只鹰皮,只能吓唬一些企图偷食的小鸡子而已,真正它的作用又有多大呢?它能动起来去捕捉小鸡,这恐怕连三岁的孩童也不会相信。戈尔巴乔夫这才明白,这一套哄骗老百姓的把戏,早已哄骗不住了,反倒哄骗起自己来了。他狼狈不堪,进退维谷。他怎么也想不到,昔日与自己称兄道弟,亲如手足的朋友也会站在他的对立面,口诛笔伐一起来反对他。他这也才真正认识到,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所谓“主义”上的同志,只有利益上的朋友。 布尔什维克推翻沙皇政权时,首先亮出的旗帜就是不能沿用帝制时代那套子承父业的世袭制度,列宁逝世,并没有让他的儿子接班,而是斯大林接任的,当时,人民的确认为这是一种新兴的权力禅让方式,取代了腐朽没落的家天下,受到人民空前的欢迎。孰不知其实这同样也是一种世袭制,只不是这种世袭制比过去的那种父传子,子传孙的范围宽泛一些罢了,过去世袭的圈子仅限于家族内部,外戚干预便是篡政,而现在的世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