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香扑鼻文集_孟域蓝波扑面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孟域蓝波扑面来 (第1/4页)

    孟域蓝波扑面来

    (一)

    现在提起戈尔巴乔夫这个名字,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也许早就忘了,尤其是一些年轻人,可能还会感到十分陌生。其实,这个名字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他几乎响彻全球,是个极具传奇色彩的铁腕人物。在全世界,凡是关心时事政治的人,没有几个不知道他的。

    他是一个敢想敢干的英雄,也是政治斗争中的一个牺牲品,一个惨遭失败的悲剧人物。他在苏维埃这块荆棘丛生,处处布满陷阱和地雷的土地上,推行新的社会变革,先是被荆棘刺得浑身滴血,进而落入陷阱,被地雷炸得七零八落。就这样,一代枭雄,在弹指挥手间,烟消灰灭,结束了他那短暂的政治生命,最后竟落得连基本生活都没有了保障,只能靠撰写回忆录挣一点菲薄的稿酬来聊以营生度日,其凄凉的惨景,的确令人不寒而栗。

    他是在一片唾骂声中被赶下台的,惨是惨矣,但他胆子也够大了。是他把一个由伟大导师列宁同志亲手缔造的,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送上了不归路;是他让苏维埃联盟共和国这个大家庭化整为零;是他把苏联布尔什维克这个由工人阶级组成的政党,从执政多年的政治舞台上拉了下来。他真是太富想象力和胆大包天了,他竟敢怀疑被世界无产阶级尊为导师、奉为至宝的马克思主义;他竟敢把和马克思齐名的列宁同志亲手创下的这份家业,亲自定下来的这套运行模式说出许多不是,进而要进行社会改革;他敢于公开叫板马列主义,并提出了许多疑虑;他放着一个好好的党的总书记不当而想当个什么总统,真有些冒天下之大不韪,这些连一般人想都不敢想更不要说去做的事,他竟敢冒险去做,并且一意孤行,我行我素,撞了南墙也不回头。他触犯了许多当政者的利益了,当然他受到了空前的孤立,遭到全党的反对也是一种必然。就象吃惯了西餐,习惯于用刀子叉子匙子这些餐具进食,突然一下子要改成吃中餐,让其拿一双光滑而简捷的筷子,当然很不习惯,也拿不稳使用不好,有时甚至还会从手中掉下来,遭反对是肯定的。只是这样反对太激烈了、太凶猛了,他还未来得及向大家解释,讲解如何使用筷子,使用筷子都有哪些好处时,大家就都把手中的筷子纷纷地向他脸上掷来,使他一时的眼睛都难于睁开,更不要说给大家讲解了。进而大家又便拾起过去已经使用惯了的西餐用具。

    这些许许多多都是导致他失败的原因,但最根本的一条还是他的急于求成。常言道:欲速则不达。他上任伊始就大刀阔斧,想一下子吃下一个胖子,在一夜之间改变整个国家颜色,孰不知船烂还有三斤钉。在偌大的一个政权体内,还没有来得及培训出一批得心应手的干将,没有求得一大批志同道合的支持者,没有挑拣出一大批和自己同心同德、能扶大厦之将倾的顶梁立柱,就开始动手cao刀了,并错误地判断属下的那些布尔什维克会如章程听写的那样,和自己去共赴国难的。其实,这才是他的致命失误。想想,在一条共享浮沉的船上,你尽管是一个不错舵手,你却不按既定的方向驶行彼岸,而欲想改变航线,同坐在船上的人能答应吗?要吗向你大声吆喝一声,要你调转船头,要么把你撑舵的资格取缔,要吗掀翻这条船大家都下水。戈尔巴乔夫最后的结果正是这样。他掌舵的这只船被掀翻了,他被跌落水中,全身都湿淋淋的。

    历史是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永远都没有停止的时候,在这条滚滚东流的历史长河中,戈尔巴乔夫毕竟曾掀起过一阵波涛。如果把它放在这条历史的长河里,去看一看被他所掀起的那一阵狼花,那一阵涛涌,或许能从他的灵魂深处,他的心灵世界里,找出一些他的苦恼、他的悲痛、他的失误、他的教训,看一看他在设计之前的初衷到底是什么,或许对他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更为立体的了解他。中国不是有一名古话,不能以成败论英雄吗?尽管戈尔巴乔夫是以失败而结局的。但他到底是一个改革家,还是苏联人民的罪人,后人自会有评说的,历史也自会有评说的。

    (二)

    苏联在斯大林领导时期,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卫国战争,当时国家一切服从战争,国民生产总值急剧下跌,人民生活水平也一路下滑。斯大林的伟大贡献就是打败了希特勒,使祖国的土地没有丢失一寸,但是,随着他功绩的赫然卓著,于是他便成了苏联人民心中的一尊神,被供奉了起来,一言堂、一长制、一手遮天已经成为习空见惯。后来,虽然经过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一些纠正,当然这些纠正也带有许多成见和功利性,但大的框架没有变,整个运行机制也没有变。到了契尔年科和安德多波夫时代,已经积重难返,无能为力了。布尔什维克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从一九O三年创立到列宁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的胜利,布尔什维克已经走过八十多年的历程,的确走得很辛苦,很艰难,尤其是在以苏联为首的这个社会主义大阵营里,东欧许多国家步其后尘也被接纳进来之后,它就象一个上了年岁的老态龙钟的老太婆,本已自顾不暇,蹒蹒跚跚,背上反而又被压上了一个包袱,使他走得更慢了,几乎有些力不从心,背不动了。他很想御下包袱休息休息。接下来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戈尔巴乔夫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走上苏联这个政治舞台的。他刚接任总书记时,他也想好好地治理治理,让国家富强起来,让人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让这个纵横亚洲和欧洲世界上第一大的国家插上腾飞的翅膀,赶超上美国。他甚至还想,苏联地域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人口又不算太多,如果能把它建设成世界上第一大经济强国,这不仅能够遏制太平洋对岸时时欲称雄称霸的美国,也能在欧亚大陆一呼百应,发挥其盟主的作用,展示出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真正强大和生命力。然而,他的这些想法,仅仅只是想法而已,真正离现实相差得太遥远太遥远了。就象一艘航行多日的船舰,放眼望去,都是一望无际的茫茫大海,那里看得到陆地呀!特别是苏联目前的现状,象是一幅百孔千疮、虫蛀斑斑的挂画,四处破烂不堪,惨不忍睹。什么贪污受贿、腐化堕落,司法不公,道德沦丧,社会动荡、贪图享受、不思进取、拉帮结派、权钱交易、以权牟私、不正之风…等等等等,犹如浊流冲进了村庄,渗透到了每一个角落,几乎没有结净之地了。难道这就是列宁曾经努力过的社会主义?它到底优在何处,好在何方呢?一盘已成败局的残棋,他应该走先那个子,先走那一步呢?这时他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他非常清楚,无论走什么子,怎么走,也只能是苟延残喘,拖延一点时间而已,最终是走不出失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