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的抒情_22春游颐和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2春游颐和园 (第3/3页)

揍作成的无梁殿。这个建筑无论从工程上和装饰美术上来说,都是一个伟大的创作。是近二百五十年的建筑工人和烧琉璃砖瓦工人共同努力为我们留下的一份艺术遗产。在建筑规模上,它并不比北海那一座琉璃殿壮丽,但从建筑兼雕塑整体性的成就说来,无疑和北京其他同类创作,如北海及故宫九龙壁、香山琉璃塔等等一样,都是值得格外重视的。上山的道路很多,东由景福阁,西由石舫后,都有较平缓的正路可慢慢走去。如欢喜热闹不怕累,还可从排云殿后两侧抱月廊上去,再从那几百磴之字形石台阶爬到佛香阁,歇歇气,回头欣赏一下昆明湖远近全景,再从后翻上那个琉璃牌楼,通过智慧海小门就到达了。欢喜冒险好奇的,又不妨从后山上去。这一路得经过几层废殿基,再钻几个小山洞。行动过于活泼的游客,钻入山洞时,头上脚下都得当心一些,免得偶然摔倒,或头上撞碰到什么起棱石角。另外东西两侧还有两条比较平缓的山路可走,上了点年纪的人还是不妨从东路上去。就是从景福阁向上走去。半道山脊两旁多空旷,特别适宜远眺。南边是湖上景致;北边园外原本却是村落自然景色,很动人。夏六月还是一片绿油油的庄稼直延到西山尽头,到秋八月后,就只见无数大牛车满满装载黄澄澄的粮食向生产合作社转运。村庄前后也到处是粮食堆垛。可惜近年来已被一栋平地矗起红砖红瓦大楼房把这片乡村自然景色破坏了。

    从西路走可先逛长廊,到长廊尽头,转个弯就到大石舫边了。大石舫可不怎么美观,特别是上面镶了些红绿玻璃,和长廊彩绘相似,全是为供那个艺术鉴赏水平极低的老佛爷而准备的。除大石舫外,这里经常还停泊有百多只色彩鲜明的小游艇出租。欢喜划船的游人,手劲大可租船向前湖划去,一直过西蜂腰桥再向南,再划回来。比较合适的办法是绕湖心龙王庙,再穿十七孔桥回来。那座桥远看只觉得美丽,近看才会明白结构壮丽,工程扎实,让我们加深一层认识古代造桥工人的聪明和伟大。船向回划可饱看颐和园万寿山正面全部风景,从各个不同角度看去,才会发现绕前山那道长廊,和长廊外临水那道白石栏杆,不仅有单纯装饰效果,且像腰带一样,把前山建筑约束在一起,从水上托出,设计实在够聪明巧妙。欢喜从空旷湖面转入幽静环境的游人不妨把船向后湖划去。后湖水面窄而曲折,林木幽深,水中大鱼百十成群,对小船来去既成习惯因此也不大存戒心。秋天里,后湖在一个极短时期中,傍岸水面常常忽然冒出一种颜色金黄鲜明的小莲花,一朵朵从水面探头出来。花朵约两寸来高,花头不过一寸大小,可是远远的就可让我们看见。至近身时我们才会发现原来花朵上还常常歇有一种细腰窄翅黑蜻蜓,飞飞又停停。彼此之间似相识又似陌生,又像是新认识的好朋友,默默地亲切地贴近时,还像腼腆害羞。一切情形和安徒生童话中的描写差不多,可是还要美丽温柔一些。一般游人不会注意到它的生存关系,因此始终还没有人写出。这些小小金丝莲,一年只开花四五天,小蜻蜓从湖旁丛草间孵化,生命也极短暂。我们缺少安徒生的诗的童心,因此也难更深一层去想像体会它们生命中的悦乐处。见到这种花朵时,最好莫惊动采折,作煞风景蠢事。由石舫上山路,可经过画中游,这部分房子是有意仿造南方小楼房式做成,十分玲珑精致,大热天玩一玩也很够了,住下来不会太舒服,可是在湖中远望却特别好看。走到画中游才会明白取名的用意。若在春天四月里,园中好花次第开放,一切松柏杂树新叶也放出清香,这些新经修理装饰得崭新的建筑物,完全包裹在花树中,使得我们不能不对创造它和新近修理它的木工、瓦工、彩画油漆工,以及那些长年里在园子里栽花种树浇水施肥的工人,表示感谢。

    颐和园还有一个地区,也可以作为一个游览单位,就是后山沿围墙那条土梗子。这地方虽若近在游人眼前,可是最容易忽略过去。这条是从谐趣园再向北走,到后湖尽头几株大白杨树面前时,不回头,不转弯,再向西一直从一条小土路走上小土山。那是一条能够满足好事游人好奇心的小路,一路走去可以从荆槐杂树林子枝叶罅隙间清清楚楚看到后山后湖全景。小土埂上还种得好些有了相当年月的合抱大马尾松,松根凸起处,间或会有一两个年青艺术家在那里作画。地方特别清静,不会有人来搅扰他的工作。更重要的还是从这里望出去,景物紧凑集中,如同一个一个罨画镜框样子。若是一个有才能的画家,他不仅会把树石间穿着色彩鲜明的少年,同水上游人种种活动,收入画布,同时还能够把他们表示新生生命的笑语和歌声同样写入画中。如照相,可不会见好,因为距离远了点,对面树木丛杂,照出来只是一片绿,见不出层次。

    1956年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