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六拗相公 (第3/3页)
容忍这样的事情在他的眼皮底下发生?韩维就因为这一份奏折,遭到罢免。 韩维是王安石的追随者,当年赵顼为太子的时候,韩维在他的面前替王安石说了不少的好话,从这种意义上说,韩维有恩于王安石。罢免了韩维,王安石也失去了他最后一个朋友。 宁州通判邓绾给王安石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极力赞颂新法,对王安石的吹捧也是用尽了溢美之词,大得王安石的欢心,被推荐为御史,并兼管农业。 邓绾是因拍王安石的马屁而升官,他的一些成都同乡瞧不起他,有骂他是阿谀奉承的小人,有人讥讽他是一名投机的政客。邓绾对此却怡然自得,不以为然地对人说:“笑骂由他人去,好官我自为之。” 王安石在邓绾与曾布的协助下,继续做着“毁”人不倦的工作。 老宰相富弼因不满王安石的所作所为,辞去宰相之职,降职为博州太守之后,仍然极力反对青苗法,置上司对他推销青苗贷款不力的指责于不顾,给皇上上了一本,他在奏折中说:“此法行,则财聚于上,人散于下。” 邓绾见这是个讨好王安石的好机会,便向王安石建议,以阻碍新法之罪,把富弼宰相级别的待遇全部剥夺。王安石却欲置富弼于死地。幸亏赵顼念及富弼是位老臣,不忍加罪,才使富弼逃过一劫。 御史中丞杨绘,上本请求废止免役法,并奏请重新起用吕诲、范镇、欧阳修、富弼、司马光、吕陶等一批有能力而遭贬的大臣。杨绘被邓绾弹劾,逐出京城,下放到郑州去做了知州。 监察御史刘挚,上表陈述免役法有十害,也被谪为监衡州盐仓。 王安石命知谏院张璪撰文驳斥刘挚的建议,张璪不肯从命,也被逐出了京城。 在这段时期内,继被贬至邓州的吕诲病逝之后,一代文学大师欧阳修也客死颍州。 吕诲,开封人,是已故宰相吕端的孙子。 欧阳修本籍庐陵,北宋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金石学家。一生经历了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朝代,参与了许多重大的政治活动,是当时的文坛领袖。奉诏修《唐书》纪、志、表,自撰《五代史记》。苏轼作序时对他的评价说:“论大道似韩愈,论本似陆贽,纪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欧阳修初号醉翁,后号六一居士。死后赠太子太师,谥文忠。 王安石的儿子名叫王雱,从小聪明,有过目不忘之能,十五六岁时就写有数万言的著作,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旌德尉,睥睨自傲,不可一世。他做官不久,便因官职太小、俸禄太薄而辞官不做。在家里闲来无事,写了二十多篇策论,纵论天下大事。还写了数万字的《老子训解》《佛书义解》。 王雱虽然才华出众,议论惊人,但倜傥不羁、风流自赏,平时寻花问柳、选色征声,所有秦楼楚馆、诗妓舞女没有不知道王公子大名的。王安石非常宠爱这个儿子,事事也容他三分。 王安石为参政时,一天,程灏拜访王安石,两人正在谈论时政,互相辩论,王安石的儿子头发散乱,手拿女人的头巾出现在客厅,他一直走到父亲面前,见了程灏也不打招呼,便问他们在议论什么。王安石说他们正在谈论新政,并说他们的新政总是受到其他大臣的批评。 “这也有必要多议论吗?”王雱大大咧咧地坐下来,大声说道“将韩绛、富弼两人推出去斩首示众,看谁还敢反对新法。” 程灏是个道学先生,见王雱如此不懂礼节,大人说话还随便插嘴,有些不高兴地说:“大人说话,小孩子不要插嘴。” 王雱听后气得青筋陡胀,双拳紧握,几乎要冲上去揍程灏一顿。幸巧王安石以目制止,他才怏怏退出。 王安石做了宰相后,任用了很多年轻的官吏。为了提拔儿子,特地让人把他写的《老子训解》刻印成书,廉价出售。经过一番安排,书流入宫中,流到皇上眼前。 赵顼看了《老子训解》,大为赞赏。邓绾、王曾乘机在皇上面前推荐王雱。赵顼便召见了王雱,王雱在皇上面前大谈新法。这样的话题很合赵顼的口味,当即便命他为太子中允及崇政殿说书。 王雱崇尚法家,特别崇拜先秦的法家人物商鞅,言谈举止常有一些法家的观点,他常说,如果不诛除异己,新法就不能顺利推行。因此,当他在崇政殿讲解经书时,也常将自己的观点渗透进去。 赵顼受到他的启发,便在京城设立京城巡卒。 京城巡卒,实际上是新政权的一个特务机构,这些巡卒,就是朝廷派到坊间的密探,只要发现有人谤议新政,不问贵贱,一律拘禁。一时闹得人心惶惶,上至文武百官,下至普通百姓,敢怒而不敢言,说话都特别小心。 王安石奏请推行市易法,委任户部判官吕嘉问为提举。接着又推行保马法,让曾布确定具体条款,颁布各路实行。继而又推行方田均税法。 新法都是先在京东路试行,然后逐渐向全国推广。 反对新法的人仍然很多,枢密使文彦博、副使吴充上言说保马法不便施行,王安石并没有理会。 枢密都承旨李评,极力诋毁免役法,并奏罢閤门官吏。王安石上书,说他抵御新法,要求追究他的罪责。赵顼虽然口头上答应了他的请求,但一直没有下文。利州判官鲜于侁上书指陈时事,批评青苗法,影射王安石扰乱朝政,竟提拔为转运副使。 王安石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就是皇上对新法的兴趣在减退。于是他递上一份辞呈,请求辞去宰相之职,离开京师。其实,这是个以退为进的策略。 赵顼虽然对新法有所动摇,但还没有到否定新法的那一步,他当然不会放走王安石。经过一番劝慰,打消了王安石辞职的念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