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_第十一讲刘邦成功之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讲刘邦成功之谜 (第1/3页)

    第十一讲 刘邦成功之谜

    刘邦胜利以后,曾经有一次和他手下的那些功臣、将相大家一起讨论一个问题,刘邦提出来说,请大家说一说,我和项羽争夺天下,为什么最后天下是我的?项羽丢了呢?你们大家都说真话,不要隐瞒朕,全部要说实话。这时候就有两位大臣,一位叫高起,一位叫王陵,就出列说实话了,说我们认为,陛下这个人很傲慢,不尊重人,项羽这个人仁而爱人,很仁厚,也很体贴人,这是实话了,当着刘邦说,但是为什么像陛下这样又傲慢、又不懂得尊重人的人得了天下,那个仁而爱人的项羽丢了天下,我们认为是这个原因,陛下每打下一个地方,就把这个地方分给那些功臣,得到了什么好处呢?也分给我们大家,所以我们乐意拥护您,您就得了天下。刘邦说,公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是你们看到一方面,没看到另外一方面,他说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子房就是张良,在指挥部制定战略方针,然后指挥远方的战场,取得胜利这个方面我不如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赏,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就是治理一个国家,保证后勤的供应,这个我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带领这个军队去作战,每战必胜,这个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是我们当今天下的人杰,可是这三个人都能为我所用,所以我能够夺取天下。项羽呢?那边只有一个范增,他还不能用,所以他丢掉了天下。刘邦认为,这是他夺取胜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在刘邦看来,用人是最重要的成功之道,就是刘邦的成功之道,也就是他的领导艺术,我总结了八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叫做知人善任,知人善任也是我们讲到领导艺术的时候,经常要说的一个词,但是我们要分析一下,什么叫知人善任?我认为知人善任,首在于知人,其次是善任。知人当中首在于知己,其次在知彼,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是最大的聪明。这个是很难,确实很难。而刘邦却恰恰是有一个自知之明的人,而且他也非常清楚地知道,一个领导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呢?是调动部下的积极性,是知道自己的下属都有什么才能,他的才能是哪些方面的,有什么性格,有什么特征,有什么长处,有什么短处,放在什么位置上最合适。这个是一个领导最大的才能,领导不是说要自己亲自去做什么事,事必躬亲的领导绝非好领导,作为一个领导,你只要掌握了一批人才,把他们放在适当的位置上,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作用,你的事业就成功了。这个根本道理刘邦懂,所以刘邦就成为他这个集团的一个核心。

    孔子治理国家讲施政,他有这样一句话,他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什么叫北辰呢,就是北极星,众星拱之,你看我们北极星,北极星是永远不动的,北极星外面是北斗七星,围绕着北极星旋转,北斗七星是动的,北极星是不动的,领导核心就是个不动的,让别人动起来。刘邦就是他们这个军事集团的北极星。萧何,张良、韩信、陈平、樊哙、周勃、曹参这些人就是他的北斗七星。所以刘邦能够取得成功。

    第二个特点是不拘一格,一个有着自知之明的人,往往也会有知人之明,一个连自己都不了解的人,往往也很难了解别人。刘邦由于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所以他也很了解别人。而且他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他不拘一格的使用人才,所以刘邦的队伍里面什么人都有,我们来看刘邦是一个什么样的队伍。

    在刘邦这个队伍里,张良是贵族,陈平是游士,萧何是县吏,樊哙是狗屠,灌婴是布贩,娄敬是车夫,彭越是强盗,周勃是吹鼓手,韩信是待业青年。可以说是什么人都有。然后刘邦把他们组合起来,各就其位,毫不在乎人家说他是一个杂牌军,是一个草头王,他要求的是,所有的人才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这叫什么呢?这就叫不拘一格,这是刘邦用人的第二个特点。

    第三个特点,招降纳叛,刘邦的队伍里面,有很多人原来曾经是在项羽手下当差的,因为在项羽的部队里面待不下去跑过来投奔刘邦,刘邦敞开大门,一视同仁表示欢迎,你愿意,欢迎,欢迎。比方说韩信,比方说陈平,韩信原来是项羽手下的人,因为在项羽手下不能发挥作用,来投奔刘邦,陈平走的路更多,陈平原来是魏王手下的人,不能发挥作用投奔项王,不能发挥作用再投奔汉王,当时陈平来投奔刘邦的时候,他是从项羽的军中逃出来,于是刘邦“大悦之”非常高兴,然后问他说,陈先生在项羽那里担任的什么职务呢?陈平说,都尉,刘邦说,好,你在我这儿还当都尉,马上任命他做都尉。任命以后,舆论哗然,很多刘邦军队里面的老资格的将领不服。就开始嘀嘀咕咕了,说我们大王也真有意思啊,项羽那边一个逃兵,逃到我们这儿来,说了三句话,就马上给他这么大一个官,和他坐在一个车子上面,议论纷纷,但是刘邦不予理睬,你们议论你们的,我任命我的,而且更加信任陈平。这就叫做招降纳叛。

    刘邦用人的第四个特点是不计前嫌。汉六年的时候,刘邦已经得了天下,刘邦已经封了一批功臣,但是还有很多功臣没有封,因为功臣他这个功怎么样计算,封一个什么样的爵位比较合适,这个事还很费商量,就把封功臣的事,一直这样拖下来,有一天刘邦在宫殿里面走,远远地看到一群人,坐在地上,在那儿嘀嘀咕咕嘀嘀咕咕,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刘邦就问旁边的张良,说子房,那些人在说什么呢?张良说,陛下不知道啊,他们在商量谋反啊刘邦说子房不要乱讲,天下刚刚安顿,谋什么反啊,张良说陛下不知道啊,陛下得了天下以后,封了一批功臣,大多数都是你的亲信,像萧何这些人,还有一些以前得罪过你的人,他受了处分,现在这些功臣们都在想一个问题,说这个天下还有多少可以封赏的,是不是可以拿出来封赏的东西已经不多了,像我们这种和陛下关系不密切的,甚至以前得罪过陛下的,是不是就得不到封赏了,或者甚至于会被陛下找一个岔子,给咔嚓了呢?他们想来想去想不明白,所以他们在那儿商量谋反。刘邦马上醒悟过来了,知道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那“为之奈何”子房你说怎么办呢?张良说请陛下想一想,在这些功臣当中,有没有这样人,他的功劳非常大,而他和陛下的关系呢,又非常地恶劣,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