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讲刘邦胜利之谜 (第1/3页)
第十讲 刘邦胜利之谜 秦二世三年十月,刘邦破咸阳,驻军霸上。霸上在哪里呢?在现在西安市长安区的白鹿原。陕西有一个作家叫陈忠实,写过一本书叫白鹿原,就是刘邦当年驻军的霸上。这个时候,赵高已经谋杀了秦二世,立子婴为帝,但是子婴不敢再称皇帝了,他改称秦王。当刘邦的军队来到的时候,子婴穿着白衣服,孝服,脖子上挂了一块丝巾表示要自杀,跪在路旁向刘邦投降,刘邦取得了灭秦斗争中的重大胜利。 胜利对于刘邦是一个考验,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在上一集已经交代过了,刘邦这个人的特点是“好酒及色”是喜欢酒rou和女人的,我们可以想像一下,秦皇宫里面有多少酒?有多少rou?有多少女人?一个从边远地方来的这么个乡巴佬进了秦始皇、秦二世的皇宫看见那么多的酒,那么多的rou,那么多的美女,他会怎么样?刘邦的反应是正常人的反应,今晚就住这儿了。 但是他手下的将领樊哙劝他不要住,这个地方不是咱们住的,咱住不得,我们还是住军营吧。刘邦说,那不行,早年我就说“大丈夫当如是也”我好容易我有了今天,我今晚不住这儿?不行,我要住这儿。樊哙劝他,他不听。这时候张良来劝他,张良说,沛公,不要住在这里,这是谁住的地方?这是暴秦的君主住的地方,难道你想成为第二个暴秦吗?樊哙的话虽然说得不中听,但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们还是退出秦宫,还军霸上吧,我们还是住到白鹿原去吧。那么这一次劝说刘邦听了。 刘邦这个人是很会做人的,他这个思想转了弯以后,他表现得非常大度,他不但不住在秦皇宫了,他还做了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不杀子婴,子婴投降了以后就成了他的俘虏,手下的将领都说要把他杀了,这不就是秦始皇的孽种吗?不杀他吗?刘邦说,不要杀他,人家投降了嘛。人家已经投降了,我们为什么要杀人家呢?这是不吉祥的,不要杀他。 第二件事情就是约法三章,刘邦把秦国的父老召集起来说:天下苦秦久矣,大家受秦王朝残暴统治已经很苦很苦了。他说,我知道秦代的统治是靠苛法,很苛的法,苛到什么程度呢?“诽谤者诛,偶语者弃市”什么意思呢?如果谁诽谤朝廷,诽谤皇帝,要灭族,哪怕你没有诽谤,你两个人在街上交头接耳,杀头。他说,我知道秦地的人民已经忍无可忍了,今天我刘邦来了,我跟你们约法三章,哪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如果杀了人,那你要偿命,如果你是伤了人家,或者是你偷了人家的东西,根据你罪行的情况轻重,予以量刑。就这三条,杀人、伤人、盗,只有这三条我们治罪,其他的我们不管,这个就叫做“约法三章”“约法三章”这个成语也是从这儿出来的。 第三件事情不受犒赏,因为他“约法三章”以后,秦国的老百姓非常高兴,来了这么一个宽厚仁慈的人,于是就牵着牛、羊、猪、酒,就要劳军,刘邦说,谢谢,谢谢,谢谢各位父老乡亲,我们有军粮,大家生活也不容易,苦日子过了很长时间了,我刘邦的军队怎么好意思来sao扰大家呢?大家千万不要害怕,我不是来征服你们的,我是来解放你们的。这一下子秦这个地方的人民群众可以想像出来是“欢欣雀跃为何如”大家都希望刘邦留下来做秦王,就怕刘邦不肯留下来做秦王或者不能留下来做秦王,刘邦大得人心。从这个例子里面,我们就看出来刘邦能够一步一步走向胜利,最终夺取全国政权的第一个原因,这个原因是什么呢?在胜利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又有虚心纳谏的态度但是与此同时,刘邦也犯了一个错误,刘邦也不是不犯错误的人,他也是会犯错误的,做了一个错误的决策,当时有一个不知名的谋士向刘邦提出一个建议:说你现在应该派兵把守函谷关,因为函谷关是从中原地区进军秦地的必经之路。他说,你如果把函谷关把守起来,秦这块地方就是你的了。刘邦想这个有道理,马上派了一支军队把守函谷关。 而这个时候我们知道项羽在北边打仗,项羽把北边的战局也平定下来了,带着自己的军队浩浩荡荡地也往关中地区开过来了,开到函谷关的时候,刘邦的军队把函谷关守起来了,打不进去,项羽哪能受这个,马上下命令给英布,英布给我攻下来。刘邦的军队是打不过项羽的,项羽一打,就把函谷关打开了,项羽的军队开到了鸿门,这个情况对于刘邦来说就不利了。这个时候刘邦自己的队伍内部出了一个叛徒,有一个官职叫做左司马的,名字叫做曹无伤的人出卖刘邦,左司马是个什么官呢?司马就是军中法官。实际上我们读《史记》,我们知道,《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司马迁这个姓就是以官为名,司马家族本来是做军法官的,不是做史官的。这个曹无伤就跑去报告项羽,说这个刘邦很坏的,野心很大的,他到秦王宫里去,把金银财宝都运走了,要在关中称王。项羽一听,勃然大怒,马上下命令说,明天早上让我们所有的将士饱餐一顿,给我把刘邦灭了。 当时的情况是什么样呢?项羽兵力四十万,号称一百万,刘邦的兵力十万,号称二十万,刘邦如果和项羽打它一仗的话,那叫“以卵击石”根本就不是对手,可以说此刻的刘邦是危在旦夕。幸亏这个时候项羽的队伍里面也出来一个通风报信的,此人是谁呢?项羽的叔叔,项伯,项伯和张良是好朋友,他知道张良现在在刘邦的军队里,明天大军出发,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城门失火,也得殃及池鱼。大军开将过去,张良很可能也就死于战争。所以他连夜从鸿门到霸上,去给张良通风报信,当时鸿门离霸上是四十里路。项伯把这个情况告诉张良以后,张良说,让我想一想,项伯说,你不要想,你走,你何必和刘邦一起同归于尽呢?赶快跟我走。张良说,不行,他说,我本来是韩王的人,是韩王让我到沛公这里来的,来帮助沛公的,我现在不辞而别,这是不仗义的,我得跟沛公说一声,于是张良马上去见刘邦,向他报告有这样的情况,刘邦说“为之奈何”这可怎么办?张良说,谁给你出的主意,要你把函谷关把守起来。刘邦说,哎呀,不是有一个谋士,他说我只要把这个门一关,这个地方就是我的了。张良说,这个馊主意啊,请你想一想,你打得过项羽吗?司马迁写道:“沛公默然”刘邦沉默了好半天说“固不如也”实在是打不过“且为之奈何?”那怎么办呢?张良说,现在只有一个办法,请项伯说情。 于是张良就把项伯请进来了,刘邦就说,项伯,老哥,你看这个事是这样的,这个项将军恐怕是误会我了,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