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亲密的谈话 (第5/5页)
的起重机相比,他们显得非常缈小——然而不论是棚屋还是起重机,在泰坦尼克号面前都黯然失色。 开船的时刻到了,一声震耳欲聋的汽笛声响了起来,宣布启航。梅尔向下面指着,福特尔的目光跟了过去:如同城堡的吊桥一样,船的舷门升了起来,一群动作迟缓的乘务人员几乎没来得及上船。 另一声洪亮的汽笛声传来。把船系在码头上的粗大的船索被解开了,扔进了水里,船索溅起了很高的水花,很快,它便被码头工人拖到了岸上去。几只拖船鸣着笛各就各位,它们那粗重微弱的笛声同泰坦尼克号那高亢的笛声相比有一种喜剧般的反差。 从主甲板上的某个地方——福特尔无法确定其位置——传来乐队正在演奏的歌剧《巧克力士兵》中的片断,乐曲被最后一声汽笛声所淹没,这预示着这艘巨型轮船终于启航了。它慢慢地、平静地从它的泊位移开,然而它没有使用自己的蒸汽动力,而是被六、七只拖船拖着。 现在,那只看不见的乐队开始演奏《英国魔下的大海》了。主甲板上的每一个人都在向岸上的陌生人群挥着手,岸上的人群也在向船上挥着手,手帕在空中飞舞;一些乘客,包括梅尔在内,向水中投掷着鲜花。当这艘庞大的泰坦尼克号驶离码头时,岸上的人群沿着海岸向前跑着,高声祝福着,欢笑着。 “噢,杰克,”梅尔说,她的脸上泛起了红晕,眼睛由于快乐而闪闪发亮“这一切太激动人心了!” 的确如此——这是一个史诗般的启航:硕大无比的船只,在甲板上向下面挥舞着手臂的人群,演奏着乐曲的乐队,燃煤的气味,从拖船的烟囱里喷出的滚滚烟雾。在这一片交响乐中,那些拖船拖着泰坦尼克号向码头外的海域驶去。 这是小说中描写的送别场面,直到泰坦尼克号轻轻颤动着——那些拖船已经把它拖到了能够自己航行的水域,然后放开了它——告诉船上的乘客们,它终于可以在自己的动力下航行了。船速六节,这条巨轮超过了两艘船——白星航运公司的“海洋号”与稍小一些的美国轮船“纽约一号”它们泊在码头上,由于伊斯美所说的煤炭工人罢工的原因而闲置着。 那些并排泊在一起的轮船使原本狭窄的海道愈加狭窄了;码头上挤满了旁观者,更多的人爬上纽约号的甲板,倚在栏杆上,为了更清楚地看到这艘世界上最大的轮船如何出发进行它的处女航。他们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距离他们不过八十英尺远的泰坦尼克号上的幸运乘客,向他们挥着手臂。 “我不喜欢这些。”福特尔说,从栏杆旁边向后退一步。 梅尔仍在向纽约号上的送行人群挥着手,她问:“为什么?出了什么事。亲爱的?” “那些轮船离得太近了,”福特尔说,向那些轮船点了一下头“我们的这艘大船排出了大量的水…这会引起湍流…” “噢,亲爱的,我相信船长知道他在做什么…” 空中响起了一声礼响,接着又是一声。 礼炮齐鸣,似乎六响炮的每一个炮膛都把炮弹射向了天空。 “杰克!” 纽约号粗大的钢索像廉价的鞋带一样崩断了。 福特尔用手臂揽住他的妻子,把她拥紧。“没事的,亲爱的…别担心…” 钢索弹向天空,在空中卷曲着,如同失误的套索特技,码头上的观众四散奔逃,尖声狂叫。纽约号甲板上的那些希望能看得更清楚一些的人群也在奔跑着,尖叫着,很快地从船上跳了下来,或者正要跳下船。 在泰坦尼克号的主甲板上,从船桥处传来的铿锵铃声同那些拖船上发出的救援警报混淆在一起。乘客们都僵住了,不相信眼前看到的这一切——他们没有尖叫,只是偶尔吸一口冷气,或者大声疾呼;夫妇们(像福特尔夫妇)互相拥抱在一起,一起注视着纽约号,它现在已经摆脱了船索的羁绊,正在摇摆着,如同一扇可怕的门,然后,它船尾向前,直向泰坦尼克号冲过来。 伊斯美的断言——这艘船是永远不会沉没的——看起来将要接受过早的检验。 泰坦尼克号加了速,它的尾流看起来似乎能把那些小船推向后面,但是纽约号离它太近了,它的尾流远远不够。泰坦尼克号越向前行,纽约号越向它靠近,船尾对着船尾… 这惊心动魄的一秒钟似乎有几分钟那样漫长,眼看两艘船即将相撞,乘客们抓紧栏杆,彼此绝望地拥抱在一起… …纽约号的船尾在距离泰坦尼克号的船尾几英寸的地方擦了过去。 主甲板上,如释重负的叹息声与一些笑声,甚至还有一些掌声与欢呼声响了起来,五彩纸屑漫天飘洒着,乐队又开始演奏令人心旷神怡的小曲,后来福特尔才知道那曲子叫做《白星的远航》。 与此同时,纽约号仍然在海上自由地漂浮着。然而那些拖船已经驶到它的身边,准备去营救它;泰坦尼克号也暂时停了下来,直到一切问题都已解决。 “你说得对,亲爱的。”福特尔说。 梅尔望着他,既释然又茫然。“你说什么?” “这的确激动人心。” 梅尔扮了个鬼脸,拥抱了他,但是福特尔——这位悬念小说作家却无法摆脱掉某种预感,这千钧一发的擦肩而过——实际上,几乎是不可避免的碰撞——对这艘巨轮的伟大航行而言,是一个不吉祥的开端。 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他于打算为伊斯关写一部关于泰坦尼克号的侦探小说,他已经有了见鬼的第一章,不是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