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言_144第一百四十三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44第一百四十三章 (第1/3页)

    144第一百四十三章

    民国六年,公历1914年1月24日,农历腊月二十九

    一大早,关北城中几条繁华街道就热闹起来。

    今年年景好,采办年货人也多,不说城里城外工人,连往年一个铜板要掰开花庄户,如今手里都有了不少余钱,想着多买些吃食,给家人扯上几身布料,再买上两挂爆竹,请街边先生写上一副对联几个福字,贴门窗上过个好年。还要请祖宗保佑,明年还能有这么好年景。光是祖宗保佑还不够,得楼少帅一直坐镇北六省,那些洋人才不敢张扬,有李三少这尊财神爷,大家才能继续过好日子。

    据说李三少开城外农场里养了不少个头又大长得又大白猪,还请了那些留洋回来学生和有经验老农一起研究什么高产粮食,凡是北六省内农户和农场主,去买猪崽和粮食种子都有优惠。

    种子是不是高产,关北人还不知道,但猪崽长得,个头大,却是有目共睹。虽说这种猪rou不如黑猪rou有嚼头,但架不住rou多,除了自家吃,还能卖出一些。

    农场养殖成猪大多卖给罐头厂,城外已经开了三家罐头厂,李谨言工厂现不只生产各种罐头,还分出几个车间专门做香肠,腊rou,熏鸡等。很多外省老板也慕名到关北城进货,连带着开两家罐头厂生意也是蒸蒸日上。

    上个月,楼氏罐头厂正式改名楼氏食品厂,厂子规模扩大,又招了一批工人。

    店老板袖手站柜台后边,见伙计招呼几个穿着皮袄,戴着棉帽子大汉走进来,忙笑着说道:“年好啊,给几位拜个早年,几位看点什么?”

    几个汉子都是凤城人,自从楼少帅军队把日本人打跑了,凤城人日子一天好过一天,政府去年又鞍山本溪计划建造重工业区,很多凤城人都去那里找活干,这几个汉子都工地上找到了活,一个月保底也能赚到九块大洋,等到年后,跟着有经验矿工下矿井,工钱就能翻倍。

    年前矿上管事告诉他们,从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五,矿上放假,凡是矿上干活满三个月,每人发五斤猪rou,两瓶烧酒。这几天矿上得有人值班,值班人能领到两倍工钱。

    发东西时候,这些矿上干活人都瞪大了眼睛,猪rou和烧酒都白给他们?只是值班就能得两倍工钱?不少人心动了,但终也只有本地几个人到管事跟前报了名,其余人都选择回家过年。

    他们拼了力气干活,不就是为了一家人能围一起过个好年吗?

    这几个汉子到腊月二十二就和管事结算了工钱,他们本就不是正式工,只工地上做事,如今土地冻得结实,工地早停工了,不如早些回家。

    回凤城之前,几个人商量了一下,让两个人带着矿上发东西先回去,其他人转道关北城来采办些年货。他们早就听说了,关北城商铺里卖东西不只好还便宜,其他地方有钱恐怕都买不到。

    下了火车,几人上了一辆马车,车老板听说他们是来采办年货,直接把他们拉到了长宁街。腊月前就有不少到关北城来办年货,进入腊月人多。除了本地人,还有不少外地来,他还接了几趟外地来老板,那买东西势头,当真是恨不能把城里商铺都搬空了。

    不过也不奇怪,如今国人重视传统,大年三十是一年之中重要节日。关北城中许多外国人都开始过起了华夏春节。时常能看到高鼻深目欧罗巴人穿着棉袄长衫,戴着皮帽子,袖着双手,用字正腔圆北方话和认识朋友道一声”年好“。李谨言就曾经遇到过,就是之前几次三番向楼少帅传教拉斯普京神甫。

    虽说他依旧孜孜不倦想要将北六省统治者发展成东正教教徒,可不知不觉间,他已经被华夏具有千年底蕴文化深深吸引住了。

    几个汉子这家店铺里买了两箱罐头,还有不少风干香肠和几只熏鸡,店老板告诉他们,隔壁就有一家租三轮车和手推车店,花十到十五个铜板就能帮他们把买东西送到城外,要是直接送到火车站,价格要再高一些。

    这些凤城汉子初次到关北城,只觉得看什么都好,家里有孩子,还专门到糖果和点心铺子买了不少成袋硬糖和奶糖。两家洋人开糕点店也比以往好上许多,他们摆橱窗里样式各异蛋糕,吸引了不少人目光。

    到了中午,长宁街上人愈发多了,不少人顾不得吃饭,只想离开之前再多进一家店铺,多买些东西,就像是不把口袋里后一个铜板花光不肯罢休一样。

    丰隆街也热闹起来,饭庄酒楼,包子铺烧饼铺还有街边小摊都排起了长龙。不少初到关北城人,对这些小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