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_曾子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曾子问 (第4/6页)

有资格参与。大夫的丧祭,不是穿齐衰丧服的人不能参与石士的丧祭,因为士无臣下,所以才让兄弟大功以下者参与。”曾子又问道:“对于相识的人,自己身上正有丧服,可以参加他的吉祭吗?”孔子答道:“如果自身有丧服,那怕是最轻的练麻,连自家的吉祭都不可参与,哪里还谈得上参加他人的吉祭呢?”曾子又问道:“脱掉了丧服,可以参加他人的馈奠吗?”孔子说:“刚脱掉丧服就参加他人的馈奠,显得忘掉哀痛太快了,这不符合礼的规定。如果做他人馈奠时的侯相,还差不多。”

    曾子问道:“婚礼已经进行到订婚之后,连亲迎的吉日都择定了,如果忽然女方的父亲或母亲死了,那该怎么办呢?”孔子答道:“婿家应该派人去吊丧、如果是婿的父亲或母亲死,女方也应该派人到婿家吊丧。如果一方是丧父,另一方就以父亲的名义吊丧;如果一方是丧母,另一方就以母亲的名义吊丧;如果父母不在,就得以伯父、伯母的名义。从男方来说,在料理完葬事之后,由婿的伯父出面向女方致意说:‘某之子不幸遇到父或母之丧,居丧期间,不能和府上结为婚姻,特派我来致意。’女方答应了,但并不敢把女儿改嫁他人,这是正礼。婿除丧之后,女方父母派人到婿家敦请联姻,这时候如果婿还不迎娶,女方就可以把女儿改嫁他人,这也是正礼。如果女方的父或母死,男方也要这样。”

    曾子问道:“亲迎的那天,新娘已经上路,如果突然新郎的父亲或母亲去世,该怎么办?”孔子答道:“新娘要立即改换服装,穿上布做的深衣,用白绢束发,赶往夫家参加丧礼。如果是新娘已经上路,而新娘的父亲或母亲突然去世,新娘就应立即折回娘家奔丧。”曾子又问道:“如果新郎亲迎的那天,新娘还没来到,而新郎突然有齐衰、大功亲属去世,该怎么办?”孔子答道:“新郎不进大门,在外次改换服装。新娘则进入大门,在内次改换服装。然后各就其位而哭。”

    曾子问道:“除丧之后不再补行婚礼了吗?”孔子答道:“拿祭礼来说,过了日期就不再补祭,这才合乎礼的规定。婚礼还没有祭礼重要,又有什么理由再补办一次呢!”孔子说:“嫁女的人家,一连三夜不熄火把,是因为念及骨rou就要分离了。娶媳妇的人家,一连三天不奏乐,是因为念及传宗接代、双亲日趋衰老。新娘进门三月,要备礼祭祀公婆的亡灵,祝词中称之为‘来做媳妇’。这样做了以后,才算是正式成为此家的媳妇。”

    曾子问道:“新娘没有庙见而死,?该怎么力俘”孔子答道:“她的灵枢,出殡时不须朝见祖庙,她的神主也不附在祖姑神主之后,做丈夫的不须持丧棒,不须穿孝鞋,不须居丧次,归葬于她娘家的墓地,以表示她尚未成为男家的媳妇。”曾子又问道:“迎娶新娘的吉日已经商定而新娘突然去世,该怎么办?”孔子答道:“婿应该穿着齐衰孝服前去吊丧,新娘下葬后即可除去孝服。如果是丈夫突然死去,新娘也照此办理。”

    曾子问道:“丧事有两个主人,庙里有两个神主,这是合礼的吗?”孔子答道:“天无二日,国无二王。宗庙天地之祭,最尊贵的神也只有一个。由此看来,恐怕难说是合理的。从前齐桓公屡次起兵南征北伐,做了个假神主随军同行。等到胜利归来,把假神主藏到祖庙。一个庙里同时有两个神主,就是从齐桓公开始的。一宗丧事而有两个丧主,起因于从前卫灵公来鲁国访何,碰上了执政大臣季桓子之丧,卫君请求吊唁,鲁哀公推辞不掉。于是哀公自为丧主。卫君入吊时”桓子的儿子康子站在门的右边,面朝北。哀公揖请卫君上堂,自己从东阶升堂,面西而立;卫君则从西阶升堂吊唁,哀公拜谢卫君之吊,起立,哭泣;与此同时,康子在丧主的位置上也向卫君拜谢并向灵枢叩头。当时的司仪也没加纠正,就好像这宗丧事是有两个丧主似的。现在丧事有两个丧主,是从季康子的违礼开始的。”

    曾子间道:“古时候出兵,必定要带着迁庙主同行吗?”孔子答道:“天子巡守,带着迁庙主同行,将迁庙主载于斋车,表示天子也有所尊敬。现在倒好,天子巡守,带着太祖以下七庙的神主同行,这就搞错了。在正常情况下,天子七庙、诸侯五庙都不会空着而没有神主。庙空着而没有神主,只有在天子驾崩、诸侯去世和出奔、在太祖庙里合祭群庙的所有神主的时候,才会庙空而无主。我听老耽说过:‘天子驾崩,国君去世,则由太祝把群庙的神主统统取来藏到太祖的庙里,这是礼当如此。等到下葬并且举行了卒哭之祭以后,再把群庙之主送回各自的庙里。国君逃难出奔,太宰就将群庙的神主取来同行,这也是礼当如此。诸侯在太祖庙里合祭群庙的神主,就让太祝把其余四庙的神主迎来。凡是迎送神主出庙入庙,一定要清道戒严。’这是老腆说的。”曾子又问道:“古时候出兵,如果没有迁庙之主可以同行,那将用什么神主呢?”孔子回答说:“用神主的命令。”曾子不懂,就又问道:“什么叫做神主的命令?”孔子答道:“天子、诸侯在出行之前,一定要以币帛皮圭作供品向祖庙父庙举行告祭,祭毕,就恭敬地将这些币圭捧出,装到斋车上带着同行。每到一个休息的地方,先祭奠这些币圭,然后才敢休息。回来以后,要在祖庙举行告至之祭。祭过之后,把这些作为‘主命’的币圭收集起来,藏到堂下的两阶之间,然后走出。这样做就是表示尊敬神主的命令。”

    子游问道:“为慈母挂孝,其规格就同为生母挂孝一样,礼是这样规定的吗?”孔子答道:“这不符合礼的规定。古时候,男孩子的教育,在外边有师傅,在家内有慈母,他们是奉君命教育孩子的,没有理由为他们挂孝。从前,鲁昭公幼年丧母,有个慈母待他很好,等到这个慈母死了,昭公于心不忍,要为地挂孝。有关的人就向昭公报告说:‘按照古时的礼节,对慈母不须挂孝妥现在您要为之挂孝,那是违背古礼和扰乱国法。如果您坚持这样办,那么,我们将把此事记入史册以传之后世,这样一来损失可就大了,恐怕还是不要这样办为好。’昭公辩解说:‘古时候天子也有平常戴着练冠表示为其生母挂孝的。’昭公不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