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曾子问 (第3/6页)
「金革之事无辟也者,非与?」孔子曰:「吾闻诸老聃曰:昔者鲁公伯禽有为为之也。今以三年之丧,从其利者,吾弗知也!」 译文 曾子问道:“国君死后灵枢停在殡宫,这时候世子诞生,怎样行礼呢?”孔子回答说\:“世子诞生的那天,卿、大夫、士都跟着摄主到殡宫,脸朝北,站在西阶的南面。太祝身穿裨冕,手捧束帛,从西阶往上登,登上最高的台阶,但不跨进堂内,让在场的人都不要哭泣。然后,太祝长喊三声,向灵枢享告说:‘夫人某氏生了世子,特此察告。’说完登堂,把束帛放在灵枢东面的几案上,哭泣一阵,下堂。众主人、卿、大夫、士、妇女都开始哭泣,但不顿足,尽情地哭了一阵之后,都回到平常朝夕哭的位置。于是举行朝奠。礼毕,小宰走上堂,把放在几案上的束帛等祭品取下,埋在东西两阶之间。第三天,众主人、卿、大夫、士都来到殡宫,站在前天站的位置上,面向北。太宰、太宗、太祝都身著裨冕。少师抱着世子和孝服,太祝走在前面,少师抱着世子跟在后面,太宰、宗人又跟在世子后面。进入殡宫的门,众人都停止哭泣。少师抱着世子从西阶登堂,走到灵枢前,面朝北而立。太祝则立在灵枢的东南角,长喊三声,向灵枢察告说:‘夫人某氏所生世子某,让执事陪同着,特来拜见。’然后少师便抱着世子向灵枢稽颗再拜,哭泣。太祝、太宰、宗人、众主人、卿、大夫、士都一齐哭,跺脚,跺脚三次为一节,共跺三节。众人都从西阶下堂,回到东边的原位,袒露左臂。少师抱着世子跺脚,妇女等人也跟着跺脚,也是跺三次为一节,跺够三节。然后让世子穿上孝服,拿着哭丧棒,举行朝奠。礼毕,走出殡宫,太宰命令太祝、太史把世子的名字遍告五祀及山川诸神。” 曾子问道:“如果国君的灵枢已埋葬而世子出生,则应当如何、行礼?”孔子答道:“太宰、太宗跟着太祝到殡宫去向神主察告。到了三个月以后,又丢拜见神主,并给世子取名,然后把世子的名字遍告社樱、宗庙及山川诸神。 孔子说:“诸侯去朝天子,一定要在祖庙和父庙设祭察告。然后穿上裨冕听朝,命令祝官史官告祭于社傻、宗庙、山川诸神。然后对留守的五大夫郑重交代一番才动身,出发之前,要举行祖道之祭,祈求旅途平安。祝官和史官必须在五日之内将告祭进行完毕,否则便是违礼。凡举行告祭,都以束帛为供品,返回时的告至也是如此。诸侯之间互访,也必须告祭于父庙。然后穿上朝服听朝,命令祝官、史官告祭于五庙和途经山川之神。同样也要对留守的五大夫郑重交代一番才动身,动身之前,举行祖道之祭,以祈求旅途平安。返回时,诸侯一定要亲自告祭于祖庙、称庙。然后命令祝官史官向出发前曾祭告过的众神举行告归之祭,然后才回朝听理国事。 曾子问道:“如果有两个亲人同月而死,这丧事怎么办?谁先谁后?”孔子答道:“埋葬,先埋恩轻的,后埋恩重的;祭奠,先祭恩重的,后祭恩轻的。这是正礼。从启殡到下葬这段时间,因忙于埋葬恩轻者,所以对恩重者暂不设朝夕奠。出葬时,灵枢经过大门外的倚庐,孝子也不在此哭踊致哀,这是因为恩重者尚停枢殡宫。葬毕恩轻者回来后,为恩重者设奠,然后将恩重者的启殡日期告诉宾客,接着就为恩重者举行葬礼。至于葬后的虞祭,先祭恩重者,后祭恩轻者,才是正礼。” 孔子说:“宗子即使已经七十岁,也不能没有主妇。如果不是宗子,即使没有主妇也是可以的。” 曾子问道:“将要为儿子举行冠礼,被邀请参加冠礼的宾和赞者已经来到,并且已被以礼相迎让入庙内,这时候主人突然得到齐衰、大功亲属的死讯,怎么办呢?”孔子答道:“这要看是哪种亲属。如果死者是同姓亲属,就将冠礼停止;如果死者是异姓亲属,冠礼可继续进行,但要简化掉由宾向冠者敬醛的节目。礼毕,把行冠礼的各种陈设撤去,把场地再打扫一番,然后按照自己和死者的关系就位而哭。如果被邀请参加冠礼的宾和赞者尚未来到,冠礼就停止。如果将要为儿子举行冠礼,但还没到选定的日期,主人忽然遇到了齐衰、大功、小功亲属的丧事,那就让儿子按照亲疏关系穿上相应的丧服,到时再加上丧冠。”曾子间道:“加丧冠的人在除丧之后是否还要补行冠礼呢?”孔子答道:“天子在太庙赐给未冠的诸侯、大夫冕服、弃服,他们在回去以后,设奠察告祖宗,然后就穿戴起受赐的冠服。在这种情况下,也只对冠者行酸礼,而不行醛礼。这说明不须补行冠礼改加吉冠。如果是父亲死后举行冠礼,那么,在冠礼三加之后,要打扫庙堂,向父亲的神主行祭告之礼。祭告礼毕,前去拜见伯父、叔父,然后设宴酬谢参加冠礼的宾客。” 曾子问道:“祭祀在什么情况下才不进行旅酬呢?”孔子答道:“我听说,小祥的时候,主人改服练冠练服,但不举行旅酬,主人回敬宾的酒,宾接过来不饮而放下,不举杯劝饮,这是合乎礼的。从前,鲁昭公在小祥时就举行旅酬,这是性急了点,不合乎礼的要求。鲁孝公在大祥时还不举行旅酬,这是拘谨了点,也不合乎礼的要求。” 曾子问道:“自己正穿大功丧服,可以参加别家的馈奠吗?”孔子答道:“岂但大功可以,从斩衰以下的丧服都可以,这是礼所规定的嘛!”曾子问道:“这样做,岂不是有点轻视自己的丧服而把别家的事看得过重了吗?”孔子答道:“不是这般说法。比如天子、诸侯死了,服斩衰的臣子为之cao办馈奠;大夫死了,服齐衰的家臣为之张罗馈奠。士死了,服大功的朋友为之cao办馈奠。如果遇上月朔之奠而人手不够.,还可以让服小功、绍麻的人来帮忙;如果人手还不够,还可以让每个人奔回奔跑,身兼数职。这岂不是自斩衰以下的丧服都可以参与馈奠吗!”曾子问道:“身有小功丧服,可以参加葬后之祭吗?”孔子答道:“不一定只有小功可以参加,自穿斩衰以下丧服的人都可以参加,这是礼所规定的。”曾子问道:“这样的话,不是有点轻视丧服而看重丧祭了吗?”孔子答道:“天子、诸侯的丧祭,不是穿斩衰丧服的人还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