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玉藻 (第4/5页)
纯一的材料。诸侯、大夫和士朝见天子、参加射礼,因为这些都是吉事,用不着脱纷。在太庙中行祭礼时也不应脱笛,现在有的大夫进入太庙脱笋,并不符合古礼。办丧事是要脱贫的,否则就不便于捶胸顿足地号哭。但小功以下的丧事哀浅,可以不脱贫。当殡硷时要捶胸顿足地哭,应该脱笛。_将要插笛于带而入朝见君,一定要先洗手,洗过以后,在朝中需要执贫时就不必再洗手了。凡是在国君面前需要指指画画以说明问题时,要用笛;凡是进到国君面前接受命令时,要写在资上。笛是作为记事的竹简来用的,所以要纹饰。笋的长度是二尺六寸,其中间一段宽三寸,诸侯的茹上端要削减六分之一,大夫、士的笛上下两端都要削减六分之一。 天子的大带用生帛制成,衬里是朱红色,整个大带的两则都镶边。诸侯的大带也是用生帛制成,也全部镶边,但没有朱红色的衬里。大夫的大带也是用生帛制成,只有下垂的绅镶边。士的大带用熟帛制成,带的两边密缉,只在绅的下端镶边。有道艺的人服用锦制的大带,在校读书的学生服用生绢制的大带。以上的大带,在将其束腰的两端结到一块时,使用的都是三寸宽的丝带,丝带下垂部分的长度与绅相齐。绅的长度规定是:士三尺,有司则二尺五寸。子游说:“绅的长度是,把从带到脚的长度分成三份,绅占三分之二。”绅、蔽膝、丝带的下垂部分都是三尺长,三者的下端相齐。大带的宽度是四寸。说到大带的镶边,天子和国君一样,都是带侧镶朱,绅侧镶绿;大夫则带的外面用玄色,里面用红色;士的大带里外都是细色。带的上下各镶一寸宽的边,合起来就是二寸,如果里外都算,就是四寸。所有的大带,都是两边密缉,不露针脚。丝带的下垂部分和下垂的绅,遇有勤劳之事要收在手里握住,需要跑步的时候更要抱在怀里。桦的颜色与裳一致,国君是朱红色,大夫是素色,士是赤中带黑之色。桦的外形在圆、杀、直三方面的规定是,天子的桦四角都是直的,不圆不;诸侯的桦上下是方的;大夫的桦下端是方的,上端则裁其棱,成为圆形;士的桦上下都是直的,同于天子。桦的尺寸是,下杀角端二尺宽,上端一尺宽,长三尺;上端有五寸宽的颈,二寸宽的肩。革带的宽度同肩,也是二寸。用在祭服上的桦叫拔。士用赤黄色的拔,黑色的琦;大夫用赤色的拔,黑色的琦;卿用赤色的拔,青色的琦。妇人穿衣的规定是,王后穿伟衣,侯、伯的夫人穿榆狄,子、男的夫人得到王后的准许可以穿屈狄。子、男之国,卿的妻子穿鞠衣,大夫的妻子穿檀衣,士的妻子穿椽衣。只有诸侯之妾在受命给国君献茧时,可穿檀衣;其他妇女穿衣的原则是夫尊于朝,妻荣于室,根据丈夫地位的高低穿其相应的命服。 凡在国君身边侍立,身子应稍微前倾,使绅带不倚身而下垂裳的前摆委地,好像让脚踩上一般,头要微低,使双颊如屋檐般斜垂,两手重合而下垂。视线虽然向下,而全神却贯注于国君。视线下不低于国君的腰带,上不高于国君衣服的交领。听国君讲话,要用左耳来听,因为左耳比右耳听得仔细。凡国君派使者召唤臣子,用的符节共有三个。用两个符节来召,表示事情紧急,臣子要跑着前往。用一个符节来召,表示事情较缓,臣子快步前往也就行了J凡是国君召唤,臣子如果是当班,就要不等穿上鞋子就去;如果不当班,就要不等备好车子就去:士对于大夫的光临,不敢出门拜迎,因为那是双方身份相等才有的礼节,但可以在大夫告别时拜送。士去拜访卿大夫,应在门外先拜,然后进门见面,如果卿大夫在门内答拜,士要赶快跑开,表示不敢当。士在国君处讲话,如果涉及已故的大夫,就要称其溢号,或者称其字,不可称名;如果涉及的是士,则可以称名。士与大夫讲话,提到活着的大夫、士,对士可以称名,对大夫则要称字。士在大夫的踉前,谈话中只避公讳,不避私讳。凡祭祀群神,不须避讳。庙祭的祝瑕之辞,也不避先人之讳。老师教学生功课,不须避讳,否则会误导后生。书写文告、宣读法律也不须避讳,否则会误了事情。 古代的君子,身上一定要佩玉。右边佩主的铿锵鸣声应合于五声中的微角,左边佩玉的铿锵鸣声应合于五声中的宫羽。趋走时的节拍应与《采齐》相应,行走时的节拍应与《肆夏》相应。向后转时,走的路线应是圆形;能右拐弯时,走的路线应呈直角。前进的时候身体应略向前俯,倒退的时候身体应略向后仰。如此这般地行走,然后才能使佩玉发出铿锵的鸣声。正因为君子在乘车时能够听到鸳和的铃声,在步行时又能够听到佩玉的鸣声,所以一切邪僻的念头也就无从进入君子的心灵了。臣下在国君面前不佩玉,一所谓“不佩玉”,是说把左边的佩玉用丝带给结起来,右边还照常佩玉。在家闲居时,腰的左右都佩玉;上朝面君时,就要给起左佩。斋戒时须要绝对肃静,所以要把左右佩都屈折向上掖到革带上,以免发出任何声响,同时要服玄端,用赤而微黑的蔽膝。从天子到士,他们的革带上一定有佩玉,只有在办丧事时例外。佩玉上有个部件叫冲牙。君子如果没有特殊原因,玉不离身,因为君子是以玉来象征德行的。天子佩白玉,用玄色的丝带;诸侯佩山玄色的玉,用朱红色的丝带;大夫佩水苍色的玉,用细色的丝带;太子佩美玉,用苍白色的丝带;士佩孺玫,用赤黄色的丝带。孔子闲居,佩的玉是直径五寸的象环,用赤黄色的丝带。 童子的礼节与成人不同。童子穿的是绷布深衣,用锦镶边,绅带和带纽也用锦镶边,束发也用锦。以上所用的锦,都是朱红色的锦。童子不穿裘衣,不穿丝帛,因为裘帛温热,担心伤其壮气。童子的鞋头没有绚。童子幼小不懂事,有绍麻亲属死了,也不必硬叫他穿丧服。到有丧事的人家去帮忙,身上也不加麻经。没有事的时候要站在家长之南,面向北。去拜见老师的时候,要跟着成人进去。 陪侍先生或者地位高于自己的人吃饭,要后祭,先尝食。客人祭的时候,主人要谦让说:“不值得祭。”客人吃好以后赞美主人做的饭菜可口,主人要谦让地说:粗茶淡饭,承蒙过奖。主人敬客,亲自设酱于席,客人作为回敬,就要在吃过以后自己动手撤掉。同事们在一块吃饭,其间没有宾主之分,吃过以后,由年龄最小的一人撤下撰具。大家为了办事而聚食,吃过以后,也由年龄最小的一人撤下撰具。凡平常的朝食、夕食,不用妇人撤除撰具,因为妇人质朴,不能备礼。吃枣子、桃子、李子,不要把核随地乱扔。吃瓜的时候要先祭,祭时要用连着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