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玉藻 (第3/5页)
端两角呈方形,这是表示诸侯降于天子;大夫所插的姿,其上下四角都是圆的,这表示大夫既要降于天子,又要降于国君。 臣子陪侍国君坐,一定要把自己的坐席向侧后退一点。如果国君不让后退,也一定要向后坐,离开国君所坐之处。’登席入坐,一要按顺序,由下而升,否则就是跟席。空坐的时候,身子要与席的前缘保持一尺的距离。读书时为了使尊者听到读书声,吃饭时为了避免弄脏席子,所以在这两种情况下,身子要坐得与席缘齐。盛食物的豆离席有一尺远。如果国君赐臣子吃饭,而且是以客礼对待臣子,那么臣子在进食之前要祭食,但也要先奉君命,然后再祭。祭过之后,臣子要先遍尝各种食品,然后慢慢地喝汤,以等候国君先吃。如果有膳宰尝食,则臣子既不须祭,也不须尝,而是等候国君吃过之后再吃,在等候国君吃饭时,自己可以喝点汤。国君命令臣子吃菜,臣子应该先吃就近的菜。国君命令臣子遍尝各种菜,然后臣子才可以想吃什么菜就吃什么菜。不论国君是否以客礼相待,凡是想取用远处的菜肴,一定要从近处开始,按着顺序,由近而远。臣子陪侍国君吃饭,在国君没有表示吃饱之前,臣子不敢先饱。在国君表示吃饱以后,臣子还要向国君劝食。劝食的礼数是臣子用汤浇饭吃,但以吃三口为限。国君吃完退席之后,侍食的臣子就可以携带吃剩的饭与酱,出门授给自己的随从以带回家,因为这是国君恩赐的呀。 凡是陪侍尊者吃饭,不可自己尽兴地吃。凡是作客吃饭,不可吃饱。在地位相等的人家吃饭,所有食品都应先祭,只有水和浆不祭,因为水、浆并非盛撰,如果也祭,就显得太降低自己身份了。 臣子侍饮子君,君若赐之饮酒,臣子就应离开坐席,向国君行再拜稽首之礼,恭恭敬敬接过酒杯,然后回到自己的坐席,先祭酒,然后干杯。千杯之后,等待国君干杯,然后将空杯交给赞者。君子饮酒,饮第一杯时神色庄重,饮第二杯时神色和气恭敬;臣侍君饮,按礼是三杯为止,所以喝罢第三杯后,就应高高兴兴恭恭敬敬地退下。退下以后要跪着取鞋,而且到堂下隐蔽处去穿。穿右脚时要左腿跪下,穿左脚时要右腿跪下。凡陈设酒尊,盛放玄酒的酒尊要放在上位,这是表示重古。国君宴其臣子,只有国君正对着酒尊,这表示此酒乃国君所赐。只有在款待乡下人时全部用一般酒,不用玄酒的礼数。’大夫在宴请客人时,酒尊不能正对着主人,而要设于旁侧,放在撇上,以表示主客共有此酒。士在宴请客人时,酒尊的设置与大夫同,不同的只是改淤为禁罢了。 行冠礼时,第一次加的冠是淄布冠,上自诸侯下至士,都是如此。这种细布冠在行过冠礼之后就不再戴,可以任其破败。夭子行冠礼时,第一次加的冠是玄冠,而以朱红色的丝带作帽带;诸侯行冠礼时,第一次加的冠虽然是细布冠,但配有彩色的帽带。玄冠而配以红色的丝质帽带,这是诸侯斋戒时所戴的冠。玄冠而配以青黑色的丝质帽带,这是士斋戒时所戴的冠。用白色生绢制冠而冠卷染作玄色,这种以白表凶以玄表吉的凶吉参半之冠,是孙子在祖父去世后父亲丧服未除而自己丧服已除时所戴之冠。用白色的生绢制冠,又用白绩为冠缘镶边,这是孝子在大祥以后戴的冠。正在劳教当中的惰游之民,其所戴冠与孝子大祥以后所戴之冠相同,但冠缕只许有五寸长。玄冠而配以白色生绢作好冠卷,这是解除劳教后的惰游者在一段时期内所戴的冠。闲居时所戴的冠,其冠矮不下垂,而要分别给到冠卷两侧。这种作法,自天子以下都通用,只有有事时才垂缕。五十岁的人已进入老年,在送葬时可以不让腰纽散垂;父母去世以后,做子女的就不须再戴髦了。用白增制的素冠不兴垂缕作饰,因为这是一种凶冠。玄冠而配以紫色帽带,这是从鲁桓公开始的。 诸侯的大夫士,早晨在家服玄端,晚上在家服深衣。深衣的大小尺寸是:袖围是立尺四寸,腰围是袖围的三倍;深衣的下摆是一丈四尺四寸,是腰围的加倍。衣襟开在旁边,左襟掩住右襟。袖子的宽度是二尺二寸左右,不妨碍肘部的自由活动。长衣、中衣和深衣的形制大体相同,只是长衣、中衣的袖子要比深衣长出一尺。曲领宽二寸,袖口宽一尺二寸,衣裳的镶边宽一寸半。如果外边的礼服是用布制成,而中衣却用、帛制成,形成里与外不相称,就不合礼。士的阶层低贱,不能用先染丝而后织成的帛做衣料。离开本国的大夫士,上衣与下裳应该颜色一致。凡是衣的颜色,要用正色;凡是裳的颜色,要用杂色。穿着衣裳同色的服装是不可进入公门的,夏天光穿着葛布裹衣也是不可进入公门的,冬天光穿着皮裘这层裹衣也是不可进入公门的,掩住礼服上襟,不使锡衣的领缘露出,这是对国君不够恭敬的装束,所以也不可进入公门。用新丝绵套到夹衣里制成的衣叫茧,用陈旧丝绵套到夹衣里制成的衣叫袍,有面无里的单衣叫纲,用帛做面和里但中间任何东西也不套的衣叫褶。朝服本是用麻布做的,改为用编来做,是从鲁国的季康子开始的。孔子说:“上朝时都应穿朝服。国君在听朔时要穿皮弃服,、听朔礼毕又换上朝服。”又说:,‘在国家多灾多难的时候,国君的礼服就不必求其全备了。”只有国君才可以穿着脯裘去参加为祭社而举行田猎的仪式,而有的人竟然穿着天子祭天的大裘去参加,这不符合古制。 国君穿狐白裘的时候,外面要配以锦衣作罩衣。国君右边的卫士穿虎裘,其左边的卫士穿狼裘。士贱,没有资格穿狐白裘。大夫士如果里边穿的是狐青裘,用豹皮给袖口镶边,外面就要配上玄绢衣作罩衣;如果穿的是魔裘,用青歼皮给袖口镶边,外面就要配上编素色的罩衣;如果穿的是黑色羔裘,用豹皮给袖口镶边,外面就要配上黑色的罩衣。如果穿的是狐裘,外面就要配上黄色的罩衣。用锦衣作罩衣来配狐裘,这是只有诸侯才能穿的衣服。 犬羊之裘是平民穿的,用不着惕。在不需要文饰的场合,也用不着褐。褐裘是为了显露内服之美。吊丧时要有悲痛的表情,所以要袭,不可显露文饰。在国君面前要有恭敬的表情,所以要褐,显露文饰。袭服是为了掩盖内服之美。尸是象征鬼神的,要显示尊严,所以要袭;玉和龟甲是宝瑞,所以手执玉和龟甲时要袭。但在行礼完毕后要褐,不敢掩盖内服之美。 笋的制作,天子是用美玉;诸侯是用象牙;大夫是用竹,但要用有斑纹的鳖鱼皮来纹饰;士也是用竹,但其下端可以用象牙。总而言之,大夫、士的贫不敢和天子、诸侯的蛋那样,使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