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英雄的新工作 (第4/4页)
,因此卡介伦所描绘的不安稳的未来图,是相当有说服力的。 这样的话,非本人的意愿而成为朋明星的差事,也该算是“对军队的报恩”乖乖接受了才对。只有一点是很肯定的,在军队里还没待满10年的杨,还没有领退休年金的资格,从进军官学校时开始计算,也只有5年而已,也就是说,如果现在辞掉军职的话,一毛钱也拿不到。还有5年,非得忍耐熬过去不可。 “对了对了,前天碰到约翰·拉普了,他说不愧是同期的夸耀呢。” “这句话应该是我对他说才对。” 并不是自我谦虚而是事实,杨一直认为,在同期中最能出人头地的就是拉普。第一名毕业的怀特伯恩的确是优等生,但是有偏重理论的倾向,对于他人的缺点或失败,常常喜欢横加指摘,同级生和低年级生对他并不信服。杨认为,以大将之才来说,拉普远超过怀特伯恩之上。和杨的情形有点类似,拉普本来也不是想当军人的,但由于天生就有指导团体的能力,加上有使在下位的人寄与信赖感的人格这些优点,这是杨对拉普的判断,是个很会照顾人的人,杨也被他帮助了不知道有多少次。 “值得尊敬的约翰·拉普的事先搁在一边。” 卡介伦把话题转开。 “布鲁斯·阿修比元帅的名字,大概不会没听过吧。” “实在没想到会被人认为无知到这种地步。” 杨努力挤出不以为然的表情给他看。说起来布鲁斯·阿修比这个人,是在43年前,第2次迪亚马特会战时,引导同盟军走向完全胜利,而自己战死的人,是同盟军史上的英雄。 “那么,阿修比提督又怎么了?” “有人说他不是战死的。” “不是战死的话,又是怎么死的?” “被谋杀的。” 用一副若无其事的口气,在对手的精神回路投下炸弹是卡介伦的拿手绝活。杨凝视着这位军官学校的学长有10秒之久,在这段时间里,眼睛眨了4次。 “怎样?是无法置之不理的说法吧?” “只是制造和历史相异的说法而已。” “没错,并且这对军部来说,是无法加以忽视的说法。” “历史的既定说法,不是已经确立了吗?关于阿修比元帅的死,到现在还会成为问题的理由何在?” 杨这么一来,正要回答的卡介伦,似乎发现手边没有资料,于是用室内对讲机命令一位军官把资料拿来。这位军官急急忙忙走进来,把档案交给卡介伦之后退了出去。 这位叫做敏兹上尉的人物,是30岁中期,有着亚麻色头发的军官,由于杨抬头看着天花板,完全陷入自己的思考之中,所以对他的长像也好,名字也好,几乎没有什么记忆。视线落在档案上,卡介伦又再度打开话题。 “这个嘛,最初的出发点,是由于有人把书到统合作战本部。在过去的36个星期中,就有36封信,由于是每星期二寄到的,所以我们称之为星期二的信。” 然后每一次,都是写着相同的内容,也就是“阿修比提督是被谋杀的”这件事。 “这么反复不停地投书,总会造成相当程度的说服力和根据,因此,军方首脑部,希望形式上能调查一下。” 也就是说,目的在于要想办法证明布鲁斯·阿修比之死,毫无疑问是战死,没有一点谋杀的可能性。默不作声地封杀掉当然也是可以的,但是这样说不定会在什么时候,又变成谣言的火种重新复燃。 “因此,杨威利新任少校才被选派为非正式的调查委员。” “为什么找我?” “太闲了不是也很头痛?” “我倒是从没因为太闲而头痛过。” 稍微抬头挺挺胸,杨这么断言,卡介伦则是平静地根本不去理会学弟的反应。 “正式的调查委员会还没有决定是否要成立,完全看你调查的结果,决定是不是该成立。” “哦,是这样吗…” “似乎一点兴趣也没有的回答嘛。” “实际上也的确没这个兴趣,不论是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完全没有,非常地抱歉。” 杨对于会对这样的投书而下令进行正式调查的军方首脑部的思虑,不用想也猜得到是怎么回事。 严格追究起来,这也算是情报控制的一环。英雄的虚名,换句话说也就是军部的名誉,需要的并不是事实,而是光辉灿烂的传说而已。一般的人都认为黄金或白银比铜或铁来得宝贵,而其中又数小孩和军人的这种倾向更强烈。 “如果调查出不合时宜的不妙事实的话,一定会想办法遮掩或湮没证据吧?所以要我去把它找出来,是不是?” 简直就是拿人当傻瓜嘛,然后,如果被人知道是军方动的手脚的话,大概会把责任推到杨的身上吧。 看到了学弟的表情,卡介伦露出坏心眼的笑容。 “你这次建的功劳太大了,因此,对于你的新职位一直没办法决定。各部门调整起来相当花时间。” 是延期偿还期间,卡介伦明白地掀开舞台的内幕。就是有这样一石数鸟的价值吧?把这种无关紧要的任务交给杨的话,就可以遮断从外界传来的一切杂音,接下来的正式职务如果决定了的话,中断这个任务也不会有什么障碍。 “而且,如果在这次表现出什么业绩的话,说不定会被认定有这个素质,而让你担任战史编篡所的研究员呢。” “真的是这么想吗?” “不,这只是用来钓你的饵而已。” 由于被这么平静的说了,杨好不容易才像终于了解“原来如此啊”似的。 “知道了,遵命就是了。” 反正不管怎么说,也不是能一样这样“小人闲居”的身份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