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 (第3/3页)
埋怨。 一同用完早餐,他依惯例在书房练琴,我坐在旁边翻杂志。 他今天很不投入,连连拉错了好几个音,空洞而不知所云。他怎么会容许自己用灵魂在热爱的小提琴被糟蹋成这样? 再没神经都知道他有多魂不守舍。 聆听了一下,我才开口。“你要我请假,就是要待在家里,陪你大眼瞪小眼? 他停下动作,像是反复考虑了很久,才决定说出口。“陪我去个地方?” “好啊。”去哪里都行,只要别让他再继续摧残他最爱的音乐。 我没问要去哪里,车钥匙交给他,全权任由他摆布。 没想到他一路开车南下。 坐车坐得困了,中途不小心小睡了一下,醒来时人已经在南投。 他有旅游的兴致?也可以啦,南投好山好水,来个一日游也不错。 他一路开往山区,小小绕了一下路,我这才忍不住问:“你到底要去哪里?” 这么荒凉的路径,不太像旅游选择,反倒比较像杀人埋尸的好地点耶。 他有些烦躁地蹙眉。“太久没来了,找不到路…” “原来还是惯犯,你到底杀过几个人?” 他偏头瞪了我一眼。 好吧,不好笑。我又耍冷了。 只是看他表情太凝重,说说而已咩。 小绕了十分钟,发现他将车停在一处会墓前。不、会、吧… 我一手抓牢车上扶手,背紧贴着座椅,瞪大眼惊恐地看他。 “不要再制造效果了,你不适合当综艺咖。” 喔。发现怎么逗都无法让他紧绷的神色舒缓,我拉拉裙摆,安分地开车门下车。 他微微拉了唇角,算是心领了,伸过来牵我的手。 “我父母葬在这里。” 咦?“你不是孤儿?” “没有人天生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他当然也有他的来处。 他用没什么表情的平寂口吻告诉我,多年前的一场大地震,他的家没了,亲人也没了,日后被安置在育幼院,一直待到成年。 当时年纪要大不小,有记忆却没有能力做什么,家人是由政府及民间慈善团体举行公祭,处理了后事。 我看得出来,他很希望能为家人更妥善地安排身后事,只是在那时,能够让往生者入土为安,就已经是莫大的恩泽,无法再奢求更多。 杂草丛生的荒凉公墓年久失修又缺乏管理,倾颓磨损的墓碑难以辨视,我们向公墓管理员寻求协助,来来回回花了好一番工夫寻找,一面在心里不断向众家好兄弟道歉,如果不小心打您头上走过,还请多多包涵… “有好些年,我不敢来,怕看了难受…”他扶正倾倒的墓碑,指尖抚过几乎看不清父母姓名的刻痕,双膝落地,徒手拜了拜。“其实我很不孝,为了自己逃避,连忌日都不肯来看看他们…” 这小小方寸之地,竞然就埋葬了他前半生的幸福。 原以为他是弃婴,没想到他也曾经有过家庭温暖。 我忍不住要想,是从一开始就不曾拥有、与拥有过后再失去,到底哪一个比较残忍? 我没有答案。这些日子以来,好不容易让他眉宇间的沉郁淡去了些,偶尔嘴角还能噙起浅浅笑意,如今又再度笼罩阴霾,一如初识时。 离开公墓时,他整个人更加沉黙了。 “咦,时间还早,带我认识一下你的故乡如何?” 他看了我一眼,转动方向盘更改路径。 ——意思就是,默许了。 他带我去看了他待过几年的育幼院,育幼院的院长仍是原来那一个,没一会儿就记起他来,我从院长那里挖出了不少他成长过程干过的蠢事、闯过什么祸。 接着,我也去看了他读过的国小。 “喂,没人导游这样当的吧?人家院长话都比你多。” 他抿了抿唇,不甚自在地开了尊口。“我小时候其实很皮,上课常常捣蛋,被老师叫去教室外面罚站。” 如果没有那场天灾,现在的齐隽,应该会长成开朗进取、对未来怀抱热情的青年吧? 我看了看他指的方向,顺着楼梯爬上二楼,四年二班的位置。 今天是假日,学生不上课。我站在讲台上,想像顽皮好动的小齐隽扰乱课堂秩序,拉前面女生辫子的情景,忍不住笑出声来。 捡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他的名字,再换上红色粉笔画了颗红苹果。 “齐隽小朋友,你很乖,很坚强,老师觉得你的表现已经够好了,给你一颗红苹果。” 他瞪着我,大概是觉得我很幼稚,一时不知该说什么。 接着,他有了动作,几个大步上前,用力抱住我,闷声道:“那老师,我可以要求奖励吗?” 我拍拍他的头。“齐小朋友要什么奖励?” “这个。”他出其不意凑上来吻住我。 哪里来的混帐学生?对老师可以这样乱亲乱抱的吗?手还乱摸! 这种角色扮演,感觉好变态…他一定是故意的!以后我听见“老师”这个名词,可能会有阴影… 后半段时问,我感觉他心情似乎有好了一点,带我逛了几处南投著名景点,吃了两支枝仔冰才步上回程。 不想让他太累,回程换我开车,副驾驶座的他闭着眼睛,但我知道他没睡,只是在调整情绪。 “齐隽,你有没有什么人生目标?” “当然有。”他一副我在问废话的表情。又不是米虫,人活着怎么可能醉生梦死,没有想努才的目标。 “你现在的想法还是没有变,想去读维也纳音乐学院,当个出色的小提琴家吗?” 他睁开眼,错愕的目光望过来。“你怎么知道?” 当然是前阵子找时间回学校,跟他以前的指导教授谈过。 他不能继续深造,连教授都惋惜,但他是个上进的青年,曾向教授保证,那只是早晚的事,只等做好准备。 做好什么准备?不用说更多我也晓得,不过就是经济条件不允许。 所以除了最初透过我的牵线,当黄董女儿的家教之后,黄董对女儿的进步颇满意,又帮他介绍了另一个家教工作。 但是无论家教条件开得再优渥,以他目前的情况想出国去深造,少说也得准备个三、五年才能成行。 确认了他的意愿,我笑了笑,一语带过。“没什么,只是提醒你,这种事是愈早愈好。”多拖几年,过了二十五岁,想取得入学资格会更困难。 “我知道。”他沉沉地道,目光调向窗外,不再说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