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四节 (第4/6页)
这很难说。不过,我想文卿不是不识大体,不顾大局的人。” 于是渐渐专注于正题,一面饮啖,一面听吴大澄细说前因后果。宾主之间,对于洪钧绝不能做这件娶蔼如为妻的惊世骇俗之事,态度是一致的,但如何打消其事,却有不同的意见。 有人说:既然是洪钧自己惹出来的麻烦,就应该由洪钧自己来料理。然而马上有人质疑:洪钧如何能够料理得开这场麻烦?或者,洪钧根本不以此事为麻烦,要坚守他对蔼如的承诺,又如之奈何? “果然如此,是他自作孽!”殷兆镛说:“我们当然要劝他,但是不可以瞒他。否则,做对了他没话说;万一别生枝节,事情压不下去,闹了开来,他反而可以振振有词地说:是我自己的事,我当然知道怎么做才妥当。大家越俎代庖,弄成这个样子,其谁之过?大家请想,哪一位担得起这份责任?” 这一问,问在要害上。潘曾绶首先觉得犯不着做此傻事,便向他老兄说道:“我看,还是得告诉洪文卿。” 潘曾莹还在沉吟,庞钟璐已表示附议“告诉本主是正办;照正办而办不通,可以无憾。”他说:“瞒着他办,是走偏锋的办法。倘或吃力不讨好,不但受本主的埋怨,而且亦不容于公议,说我们霸道、多事。那时有口难辩,落个灰头上脸,岂非笑话?” 这期于无憾的一种看法,说服了潘曾绶“那么,”他问“是此刻就请洪文卿来呢?还是托清卿跟他去谈?” 照常情来说,应该是吴大澄私下跟洪钧去谈,婉转劝喻,比较理想。但吴大澄怕辩不过洪钧,觉得利用同乡大老,施以压力,就不怕洪钧不就范。因而很快地接口:“事不宜迟,就此刻把洪文卿去请来;看他有何难处,大家帮着他出出主意。” 座客都无可无不可地同意了。于是吴大澄即席写了一张便条,说有“要事奉闻,即请命驾”;派潘家的听差,套着车去专迎洪钧。 洪钧一到就觉得气氛异样,心里当然也意会到多半是谈蔼如的事,不由得便有怯意,因而寒暄谈吐,都显得有些不大自然了。 这是件很尴尬的事,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开口问他。当然,如果仅是潘家二老,就没有什么不好说的。吴大澄为了打开僵局,用眼色征得了主人的同意,将洪钧悄悄拉了一把;两人挪开座椅,促膝对面,避客交谈。 “马地保来了!” 就这一句话,洪钧便变色了“人在哪里?”他问。 “说来话长。先告诉你最要紧的一句话,他带来一封李蔼如的信,还有四样文玩。信,我们已经拿到手了。”吴大澄停了一下又说:“潘家二老作主拆开来看了,里面是一句诗:‘天涯海角同荣谢’。文卿,这是怎么回事?” 洪钧瞠目不知所对,心里空落落地,只是反复响着这七个字:“天涯海角同荣谢,天涯海角同荣谢!” 见此光景,吴大澄心里雪亮,用略带讥刺的意味说:“这就是你对她的千金一诺?” 这下才惊醒了洪钧,眼前还有个人在等自己的回话,茫然地问道:“你说什么?” “我说,李义山的那句诗,可是你借来赠李蔼如的?” “嗯!”洪钧点点头。 “如今呢?仍旧记着这句诗?” “义不可负!”洪钧答得很快。 话有些接不下去了。吴大澄想了一下问道:“这会搞成一个怎样的局面,你想过没有?” 洪钧默然。他自然想过,但想起来便揪心,根本不敢往下想,亦就无从回答。 这情势就很明白了,虽然义不可负,而不负又何可得?吴大澄觉得事情有点把握了,便好整以暇地剥着指甲,连眼都不看地催问一句:“怎么样?” “我亦不知道该怎么样?”洪钧忽然问道:“马地保住在哪里?” “你想找他?” “不!”洪钧答说“我也许托人去找他。” “既然如此,眼前你就不必问了。”吴大澄向高谈阔论的庞。殷等人呶一呶嘴“这几位都想先听你一句话,好助你应付难题。” “听我一句话!”洪钧愕然“什么话?” “咦!这你还不明白?你是顾大局,还是顾私情;得要听你一句话,大家才有着手之处。” “这——”洪钧觉得凳子如针毡,再也坐不住了。起身透了口气,脚步不自觉地往另一头踱了过去。 这是紧要关头,吴大澄丝毫不肯放松。跟过去在他身边说道:“文卿!你不可自误一生!提得起,放得下,才是男子汉的作为。” “这,”洪钧吸口气说“最好能兼顾。” 这一答复不能让吴大澄满意,但也并不失望,因为由“义不可负”的只顾私情,到希望“兼顾”口气已经松动了。 吴大澄沉吟了一会,想出一句很有力量的抵制他的话:“若要兼顾,除非李蔼如肯委屈。” “你是说,要她委屈作小星?”洪钧使劲地摇着头:“断断乎不肯!” “那就断断乎不能兼顾了。” “让我再想想。”洪钧用告饶的语气说:“清卿,请你不要逼我!” “你失言了!文卿,”吴大澄将脸沉了下来“我为什么要逼你,于我有何好处?” “是,是,我失言。”洪钧苦笑着赔不是“你别动气。” “罢,罢!你不用赔礼,我也不生你的气。不过,”吴大澄往后面指一指“群贤毕至,你总得有个交代啊!”这又是令人作难的事!能交代些什么呢?洪钧心想,在前辈面前谈青楼艳迹,实在难以启齿;说曾受蔼如资助,亦不是什么有面子的事。至于自己对蔼如的态度,至今犹在未定。或者说,始终想践宿诺,这又与大家的期待不符,势必发生争议。而自己孤立无援,在众口一词的围剿之下,订立城下之盟,事情便再难挽回了。 念头还没有转完,已有满怀怯意,唯有赔笑告饶:“清卿,你救我一救,悄悄放我走了吧!我实在没法子再回席了。” 吴大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