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08章浮华世界的灾难 (第3/3页)
“浴缸到哪去了?” 浴缸吗?那个老祖母的浴缸吗?那个我们家传的浴缸吗?确定的是,没有人想到将这件稀有的珍贵东西加在卖价中。不过他是个合情合理的人,也许好价钱可以说服他。 这类的意外使买方在拿到契约前都格外小心,直到房子正式属于他们为止。 有时谨慎的律师也会插上一脚参予意见:制作财产清单,其中包括百叶窗、门环、厨房水槽。储藏室内的木头。地板上的瓷砖、花园有几棵树等等。 只要一次不可思议的小意外,那就无论多少清单,都不足以防卫最后一刻看来忠厚朴实的老农夫的狡辩。 由于害怕更不幸的事发生,买方甚至会聘请一位当地推平或法律顾问;他的任务是:在任何法律条文下,与买方悄悄到厕所里放卫生纸的后面角落,立约确定卖方不再有任何权利干涉房子。 试着想象卖方和推事两人挤在厕所内,进行正式的仪式——举起你的有手,然后跟着我念:我郑重发誓放弃下列完整及功能齐全的配件…彼此心中皆七上八下惊跳着。 尽管这些事层出不穷,房地产持续以十年前无法想象的价格销售。 最近听到一位狂热的中介商用“欧洲的加利福尼亚”促销普罗旺斯,不仅因天气相仿,更因为那无从下定义及难以抗拒的魁力,根本就是加州“生活风尚”的翻版。 我终于了解所谓的“生活风尚”是指由一个乡下社区摇身变为一个高级的度假胜地。 四周出现许多都市里才有的便利商店;假如还有多的空地,自然盖成高尔夫球场。如果这些地是在普罗旺斯附近地区的话。 我大概错过了,所以我问中介商离此地最近的“生活风尚中心”在何处。 他看看我,好像我一直躲藏在时光隧道里“难道你最近都没去葛氏村吗?”他说。 我们第一次去葛氏村是16年前,它在附近众多美丽城镇中,几乎是最棒的。 蜂蜜颜色的村镇,座落在山丘上。宽广的视野,可以看到对面的卢贝隆山区。 这里是房地产中介商眼中的“宝石”简直活像风景明信片儿,有文艺复兴时代的城堡、铺着长形石板的地面和遭破坏的朴实村镇店铺:两家面包店,一栋简陋的旅馆,一家咖啡馆,一间邮局。 从办大员不和蔼的态度来看,我们可以确定这家邮局只有一个人。 眺望村镇后方乡野,石墙围绕的小径,在布满长年翠绿的矮橡木和松树林间,伸展成一幅图画。 除了树林中偶尔发出闪光的旧瓦砾屋顶,可能步行几个钟头也察觉不到房子的存在。听说盖房子在这个地区是受限制的,其实应该说是禁止的。 那是16年前,今天的葛氏村依旧美丽,至少从远处眺看。 不过当你抵达通往村镇的道路上时,欢迎你的却是一排阶梯式的路标,每一阶介绍一家饭店、餐厅、茶坊——任何提供观光客舒适和游览胜地的路标都贴在这里,除了公共厕所外。 马路两旁,间隔竖立着仿19世纪的街灯,尖尖的时髦造型,与周围风化的石墙。房子极不协调。 转个弯,村镇映入眼帘,开进村来的车子总有一辆会不断停下来,让里面的乘客慌忙下车拍照留念。 来到最后一个弯路进入村镇前,有一大片柏油空地被用来当停车场。如果你决定不予理会,继续驶入城里,多半得再折回。因为城堡广场现在也同样铺满柏油且总是客满,停满来自全欧洲的汽车。 老旧的旅馆犹存,只是隔壁又新开了几家旅馆。 再往前几公尺,有一个写着“西德尼快餐”(SidneyFood)速食专卖店的指标;然后又有一家“苏雷依多”(Souleiado)商店;而昔日咖啡煮得极差的咖啡馆,现在变得干净时髦。 事实上,所有的景物都改变了,邮局里的讨厌鬼也已退休,公共厕所拓宽,村镇已不是当地居民的村镇,应该是观光客的村镇,到处都可以买到证明你来此一游的葛氏村图案T恤。 继续往前约莫一公里左右,有另一家用墙围住以防路人窥视的饭店,旁边赫然一座直升机降落坪。 矮树丛内的建筑物已不受建筑法令限制,有一个英文大指标,上面写着豪华别墅,装有电子安全大门,并附有全套卫浴设备,售价250万法朗起。 到现在,还没有看到通往《时尚》杂志上名人别墅的路标,所有大型游览车上载满前往12世纪塞南克(Senanque)修道院的大批游客,只好一路猜测他们看到的半隐密的房子是谁的。 哪一天有远见的公司会制作一份和好莱坞指南类似的地图,指示明星的房子。这样一来,我们果真与加州愈来愈近了。 按摩浴缸和慢跑的人士也引不起任何注意,山丘会因回荡网球碰撞声和水泥搅拌器的轰然声,而变得充满活力。 这种情形也发生在其他国家地区,风景旖旎幽静的地方,吸引人们前来,但人们却把它们变成租金昂贵的郊区,充斥了鸡尾酒会、防盗器、四轮传动的休闲车,和其他乡居生活所需的主要装饰品。 我想当地人也无所谓,他们何悲之有?无法养活羊群的荒地突然值上几百万法郎;商店、餐厅和旅馆业欣欣向荣;泥水匠、木工、园艺匠及盖网球场的建筑业订单源源不绝。 每个人都从中获利,培养观光客比种葡萄还赚钱。 梅纳村犹未受到影响,至少表面上看来。“进步”(Progres)咖啡馆还是追不上时尚,两年前开张的小餐馆已经倒闭,除了中介商的办公室外,市中心和几年前看到时仍是一样。 老婆曾偶见三位老太太并坐在一座石墙上,她们的三条狗儿也并排坐在她们前方,构成一副很美的画面。 老婆趋前询问可否替她们拍照。 较年长的老太太看着她,沉思一会“是替什么杂志拍呢?” 显然《时尚》杂志已经捷足先登一步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