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宋史1·太祖太宗卷_四英雄虎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四英雄虎威 (第4/4页)

父子二人分别了好久,此时在滁州聚首,自然是高兴非常。谁知乐极生悲,赵弘殷来到滁州不久,竟生了一场大病,卧床不起。

    赵匡胤尽人子之道,日夜侍奉在侧,端茶送水,端药送饭,端屎端尿,更衣换褥,做得格外尽心。有子如赵匡胤,赵弘殷真是三生有幸啊!

    扬州

    扬州是赵弘殷刚离开不久的地方。这时,突然从那里传出警报。

    原来,赵匡胤攻下滁州之后,赵弘殷、韩令坤奉世宗之命,攻克了扬州,随后进攻泰州一带。唯寿州因刘仁赡守备森严,久攻不下。但周军的声威已经打出来了。

    清流关、滁州、扬州连连失守,金陵城一片惊慌。

    南唐皇帝李璟见形势危急,知道再打下去有丧国的危险,于是,他派遣两位翰林学士钟谟、李德明,奉表称臣请和,献御服茶药及金器千两、银器五百两、缯锦二千匹、犒军牛五百头、酒二千斛,并愿意以割让土地为代价,请求周世宗罢兵。

    钟谟、李德明来到寿州城外,请求朝见周世宗。

    周世宗听说钟谟、李德明二人素有口才,决定要在气势上先压压这两个人,他命令军队排好阵式,然后召见。二人进来后,柴荣不待他们开口,劈头盖脸地质问道:“你们的主子自称是唐室后裔,就应该知道礼仪,南唐与周仅一河之隔,你们从来没有派使者前来修好,反而要长途跋涉去与契丹人结盟。丢开自己人不交,却臣服于番邦,这礼仪在哪里?”

    钟谟、李德明自知理亏,跪在地上只是磕头赔礼,不敢抬头。

    柴荣冷笑一声道:“现在想来说我罢兵吗?我却不是六国那起蠢皇帝,岂是你们借着口舌所能移动我的心志的!回去告诉李璟,叫他亲自来见朕,再拜谢过,便没有事了。不然的话,朕想到金陵去看一看,借金陵府库的钱粮犒劳我的将士,到了那个时候,你们君臣要后悔就来不及了。”

    钟谟、李德明见周世宗把门都关死了,根本就不给他们说话的机会,无奈地从地上爬起来,灰溜溜地返回了金陵,向李璟作了汇报。

    强兵压境,南唐是斗不过后周的,李璟见周世宗不愿休兵,万般无奈之下,只得再增加请降的砝码,派李明德、孙晟再到寿州拜见世宗,开出的条件是:自请削去帝号,割让寿、濠、泗、楚、光、海六州的土地,今后每年向周进贡金帛百万,请求罢兵。

    对于一代国君来说,开出丧权辱国、割土称臣的条件,已经是彻底地认输了。

    柴荣出兵淮南,就是要夺取淮南。如今,李璟自愿削去帝号,割土称臣,已经达到了柴荣出征淮南的目的。额外的还有金帛百万的岁贡,这是意外之财,条件确实很诱人。但是,柴荣并不这么看。他认为,周军节节胜利,士气正旺,淮南的大部分土地已在掌握之中。不管你李璟愿意不愿意,淮南大部分土地已是我的囊中之物。此时,他的胃口更大了,不仅要得到江淮,还想尽得江北之地。于是,他仍然没有答应李璟开出的条件。

    李璟见求和不成,很失望,也很无奈。有什么办法呢?没有,他自己想了几天,又叫群臣也动脑子想,可叹的是,李璟没有想出办法,群臣也无法可想,他一咬牙说,拼了吧!拼死一搏,说不定还有一条生路,否则,就要坐以待毙。

    坐以待毙,这是一条绝路,只要还有一点办法,谁也不会走这条路,除非他是个傻子。

    李璟当然不是傻子,他不会坐以待毙。

    于是,李璟挑选了六万精兵,命令他的亲弟弟、齐王李景达为元帅,向江北进发,杀奔扬州,要与周军来一个鱼死网破。

    扬州本来就是南唐的地盘,与六合镇相隔仅百里之遥,两地同为江北要塞。

    赵弘殷奉周世宗之命,率军从南唐手中夺取扬州之后,将扬州交给韩令坤镇守,他自己西行去了滁州。

    韩令坤镇守扬州,手下有二万人马,得知南唐六万大军来犯,敌强我弱,寡不敌众。他一面派人飞骑向周世宗求援,一边准备弃城西逃。

    柴荣接到韩令坤的军报,焦急万分,如果扬州失守,整个战局将急转直下,此前所取得的战果也要付之东流。

    危急关头,柴荣想到了赵匡胤,他命令赵匡胤火速带领二千人马,赶往扬州西北的六合,任务十分明确:一是阻止从扬州溃退的周军,保住扬州;二是选择战机,攻打唐军,遏制唐军猛烈进攻的势头。

    唐兵六万,赵匡胤率兵二千,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对决,柴荣又一次把赵匡胤推上了风口狼尖。

    赵匡胤接到命令,可就犯难了,为什么?圣旨已到,君命难违;扬州告急,好友韩令坤就在扬州,朋友之义,不能见死不救;而他的父亲此刻却卧床不起。

    为人臣者要尽忠,为人友尽者要尽义,为人子者要尽孝。几件事凑到一块,赵匡胤不知道到底怎么办。

    正在赵匡胤徬徨之间,他突然想起了一个人,谁呀?赵普,这个人有主意,找他商量商量,说不定会有好办法。

    赵普还真不含糊,他慷慨陈词:“君命不可违,否则,就是抗旨不遵;朋友有难,不能不救,否则,就是不仁不义。你去吧!赶快率兵赶到六合。”

    “我父亲呢?”赵匡胤无奈地说“他还卧床不起,我走了,谁照顾他呀?老父病重不起,做儿子的却要远离,这是不孝呀!”

    赵普拍拍胸脯说:“有我呀!你姓赵,我也姓赵,我们是同宗,你的父亲就是我的父亲,交给我吧,我替你尽人子之道。什么端茶送水,端药送饭,端屎端尿,更衣换褥,全都交给我了,我会像你一样,侍候你的父亲。”

    “这怎么可以!”赵匡胤难为情地说。

    赵普反问道:“怎么不可以?”

    赵匡胤见赵普态度坚决,加之这也是唯一解决问题的办法,连忙单膝着地一拜道:“承蒙仁兄替我尽孝,从今以后,咱们就情同手足,誓不相负。”

    赵普纵身跃到一边,笑着说:“情同手足,我是求之不得,这一拜,我可经受不起。”

    想必赵普也知赵匡胤有天子相,故意巴结于他?这样的事情,谁能说得清楚。不过,赵普急人之所急,倒真的是很不容易。

    赵匡胤也不再谦让,命赵普留守滁州,并将公私各项事务一并交托给他。他自己率领二千精锐之师,日夜兼程,赶往六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