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一甲申之变2 (第5/5页)
。” “毛先生跟兆馥先生怎么称呼?” “朋友。” “幄。毛先生请里面坐。” “也好。” 姓毛的徐步踏入客座,小徒弟茶烟伺候,等坐定了,宓本常问道:“毛先生是代兆馥先生来提十万银子?” “是的。” “不晓得在什么地方用,请毛先生吩咐下来,好打票子。” “在本地用。” “票子打几张? 姓毛的抬眼看了一下,慢吞吞地问道:“你是打哪里的票子?” 宓本常一慢,心想自然是打阜康的银票,他这样明知故问,必有缘故在内,因而便探问他说:“毛先生要打哪里的票子?” “汇丰。” 宓本常心里又是一跳,汇丰的存款只有六万多,开十万的支票,要用别家的庄票去补足,按规定当天不能抵用,虽可情商通融,但苦于无法抽空,而且当此要紧关头,去向汇丰讨情面,风声一传,有损信用。 转念到此,心想与其向汇丰情商,何不舍远就近向姓毛的情商“毛先生,”他说:“可不可以分开来开?” “怎样分法?” “一半汇丰、一半开本号的票子?” 姓毛的微微一笑“不必了。”他说:“请你把存折还给我。” 宓本常心想,果不其然,是张兆馥耍花样,原来“馥记”便是张兆馥,此人做纱花生意,跟胡雪岩是朋友,宓本常也认识,有一回吃花酒,彼此都有了酒意,为一个姑娘转局,席面上闹得不大愉快。第二天宓本常酒醒以后,想起来大为不安,特意登门去赔不是,哪知张兆馥淡淡地答了一句:“我是你们东家的朋友,不必如此。”意思是不认他作朋友。如今派人上门来提存,自是不怀好意,不过何以要提又不提了,其中是何蹊跷,费人猜疑。 等将存折接到手,姓毛的说道:“你害我输了东道!” “输了东道?”宓本常问道:“毛先生你同哪位赌东道?赌点啥?” “自然是同张兆馥” 姓毛的说,这天上午他与张兆馥在城隍庙西园吃茶,听说阜康挤兑,张兆馥说情势可危,姓毛的认为阜康是金字招牌,可保无虞。张兆馥便说阜康在汇丰银行的存款,只怕不足十万,不信的话,可以去试一试,如果阜康能开出汇丰银行十万两的支票,他在长三堂子输一桌花酒,否则便是姓毛的作东。 糟糕到极点了!宓本常心想,晚上这一桌花酒吃下来,明天十里夷场上就不知道有多少人会传说:阜康在汇丰银行的存款,只得五万银子。 果然出现这样的情况,后果不堪设想,非力挽狂澜不可。宓本常左思右想,反复盘算,终于想到了一条路子,将上海道衙门应缴的协饷先去提了来,存在汇丰,作为阜康的头寸,明天有人来兑现提存,一律开汇丰的支票。 宓本常每回到上海道衙门去催款或打听消息,都找他的一个姓朱的同乡。这次一见面,姓朱的便问:“你怎么有工夫到这里来?” 宓本常愕然:“为什么我没有工夫?”他反问一句。 “听说阜康挤兑。”姓朱的说:“你不应该在店里照料吗?” 宓本常一惊,挤兑的消息已传到上海道衙门,催款的话就难说,但他的机变很快,心想正好用这件事来作借口“挤兑是说得过分了,不过提存的人比平常多,是真的,这都是十月二十一的一道上谕,沿江戒严,大家要逃难的缘故。阜康的头寸充足,尽管来提,不要紧。”他紧接着又说:“不过,胡大先生临走交代,要预备一笔款子,垫还洋款,如今这笔款子没有办法如数预备了,要请你老兄同邵大人说一说,收到多少先拨过来,看差多少,我好筹划。” “好!”姓朱的毫不迟疑地说:“你来得巧,我们东家刚到,我先替你 去说。” 宓本常满心欢喜,而且不免得意,自觉想出来的这一招很高明,哪知姓朱的很快地就回来了,脸上却有狐疑的神气。 “你请放心回去好了,这笔洋款初十到期,由这里直接拨付,阜康一文钱都不必垫。” 宓本常一听变色,虽只是一瞬间的事,姓朱的已看在眼里,越加重了他的疑心“老宓,我倒问你句话,我们东家怪我,怎么不想一想,阜康现在挤兑,官款拨了过去,替你们填馅子,将来怎么交公帐。”他问“你是不是有这样的打算?” 宓本常哪里肯承认!连连摇手:“没有这话,没有这话!” “真的?” “当然真的,’我怎么会骗你。” “我想想你也不会骗我,不然,你等于叫我来‘掮木梢’,就不象朋友了。” 这话在宓本常是刺心的,惟有赔着笑道谢,告辞出来,脚步都软了,仿佛阜康是油锅火山等着他去跳似的。 回到阜康,他是从“灶披间”的后面进去的,大门外人声鼎沸,闻之心惊,进门未几,有个姓杜的伙计拦住他说:“宓先生,你不要到前面去!” “为啥?” “刚才来了两个大户,一个要提二十五万、一个要提十八万,我说上海的头寸,这年把没有松过,我们档手调头寸去了,他说明天再来,你一露面,我这话就不灵了。” 山穷水尽的窗本常真有柳暗花明之乐,心想说老实话也是个搪塞法子,这姓社的人很能干,站柜台的伙计,以他为首,千斤重担他挑得动,不如就让他来挑一挑。 于是他想了一下说:“不错!你就用这话来应付,你说请他们放心,我们光是丝就值几百万银子,大家犯不着来挤兑。” “我懂。”杜伙计说:“不过今天过去了,明天要有交代。” “那两个大户明天再来,你说我亲自到宁波去提现款,要五天工夫。”宓本常又说:“我真的要到宁波去一趟,现在就动身。” “要吃中饭了,吃了饭再走。” “哪里还吃得下饭。”宓本常拍拍他的肩“这里重重托你。等这个风潮过去了,我要在大先生面前好好保荐你。” 哪知道午后上门的客户更多了,大户也不比上午的两个好说话,人潮汹涌,群情愤慨,眼看要出事故,巡捕房派来的那个“三道头”追问宓本常何在?姓杜的只好说实话:“到宁波去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