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二变起不测 (第1/7页)
二、变起不测 螺蛳太太已经上床了,丫头红儿来报,中门上传话进来,说旱康的档手谢云青求见。 “这时候?”螺蛳太大的心蓦地里往下一落,莫非胡雪岩得了急病?她不敢再想下去了。 “太太!”红儿催问:“是不是叫他明天早上来?” “不,”螺蛳太太说:“问问他,有什么事?” “只说上海有电报来。” “到底什么事呢?去问他。”螺蛳太太转念,不是急事,不会此刻求见,既是急事,就不能耽误工夫,当即改口:“开中门,请谢先生进来。”她又加了一句:“不要惊动了老太太。” 红儿一走,别的丫头服侍螺蛳太太起床,穿着整齐,由丫头簇拥着下了楼。 她也学会了矫情镇物的功夫,心里着急,脚步却依旧稳重,走路时裙幅几乎不动——会看相的都说她的“走相”主贵,她本人亦颇矜持,所以怎么样也不肯乱了脚步。 那谢云青礼数一向周到,望见螺蛳太太的影子,老远就垂手肃立,眼观鼻、鼻观心地等候着,直到一阵香风飘来,闻出是螺蛳太太所用的外国香水,方始抬头作揖,口中说道:“这样子夜深来打扰,实在过意不去。” “请坐。”螺蛳太太左右看了一下,向站在门口的丫头发话:“你们越来越没有规矩了,客人来了,也不倒茶。” “不必客气,不必客气。我接得一个消息,很有关系,不敢来告诉四太太。” “喔,请坐了谈。”说着,她摆一摆手,自己先在上首坐了下来。 “是这样的。”谢云青斜欠着身子落座,声音却有些发抖了“刚刚接到电报,上海挤兑,下半天三点钟上排门了。” 螺蛳太太心头一震“没有弄错吧!”她问。 “不会弄错的。”谢云青又说:“电报上又说:宓本常人面不见,据说是到宁波去了。” “那么,电报是哪个打来的呢?” “古先生。” 古应春打来的电报,决不会错。螺蛳太太表面镇静,心里乱得头绪都握不住,好一会儿才问:“大先生呢?” “大先生想来是在路上。” “怎么会有这种事?”螺蛳太太自语似地说:“宓本常这样子能干的人,怎么会撑不住,弄成这种局面?” 谢云青无以为答,只搓着手说:“事情很麻烦,想都想不到的。” 螺蛳太太蓦地打了个寒噤,力持平静地问:“北京不晓得怎么样?” “天津当然也有消息了,北京要晚一天才晓得。”谢云青说:“牵一发而动全身,明天这个关,只怕很难过。” 螺蛳太太陡觉双肩有股无可比拟的巨大压力,何止千斤之重!她想摆脱这股压力,但却不敢,因为这副无形中的千斤重担,如果她挑不起来,会伤及全家,而要想挑起来,且不说力有未胜,只一动念,便已气馁,可是紧接着便是伤及全家,特别是伤及胡雪岩的警惕,因而只有咬紧牙关,全力撑持着。 “大先生在路上。”她说:“老太太不敢惊动,另外一位太太是拿不出主意的,谢先生,你有什么好主意?” 谢云青原是来讨主意的,听得这话,只有苦笑,他倒是有个主意,却不敢说出来。沉默了一会,依旧是螺蛳太太开口。 “谢先生,照你看,明天一定会挤兑?” “是的。” “大概要多少银子才能应付?” “这很难说。”谢云青说:“阜康开出去的票子,光是我这里就有一百四十多万,存款就更加多了。” “那么钱庄里现银有多少呢?” “四十万上下。” 螺蛳太太考虑又考虑之后说:“有四十万现银,我想撑一两天总撑得住,那时候大先生已经回来了。” 谢云青心想,照此光景,就胡雪岩回来了,也不见得有办法,否则上海的阜康何至于“上排门”不过这话不便直说,他只问道:“万一撑不住呢?”这话如能答得圆满,根本就不必谢云青黄夜求见女东家。“谢先生,” 螺蛳太太反问道:“你说,万一撑不住会怎么样?” “会出事,会伤人。”谢云青说:“譬如说,早来的、手长的,先把现银提走了,后来的一落空,四太太你倒设身处地想一想,心里火不火?” 这是个不必回答的疑问,螺蛳太太只说:“请你说下去。” “做事情最怕犯众怒,一犯众怒,官府都弹压不住,钱庄打得粉碎不说,只怕还会到府上来吵,吵成什么样子,就难说了。” 螺蛳太太悚然而惊,勉强定一定心,从头细想了一遍说:“犯众怒是因为有的人有,有的人没有,不公平了!索性大家都没有,倒也是一种公平,谢先生,你想呢?” “四太太,”谢云青平静地说:“你想通了。” “好!”螺蛳太太觉得这副千斤重担,眼前算是挑得起来了“明天不开门,不过要对客户有个交代。” “当然,只说暂时歇业,请客户不必惊慌。” “意思是这个意思,话总要说得婉转。” “我明白。”谢云青又说:“听说四太太同德藩台的内眷常有往来的?”德藩台是指浙江藩司德馨,字晓峰,此人在旗,与胡雪岩的交情很深,所以两家内眷,常有往还。螺蛳太太跟德馨的一个宠妾且是“拜把子”的姐妹。 “不错。”螺蛳太太问:“怎么样?” “明天一早,请四太太到藩台衙门去一趟,最好能见着德藩台,当面托一托他,有官府出面来维持,就比较容易过关了。” “好的,我去。”螺蛳太太问:“还有什么应该想到,马上要做的?”一直萦绕在螺蛳太太心头的一个难题是,这样一个从来没有想到过的大变化,要不要跟大太太说? 胡家中门以内是“一国三公”的局面,凡事名义上是老太太主持,好比慈禧太后的“垂帘听政”大太太仿佛恭亲王,螺蛳太太就象前两年去世的沈桂芬。曾经有个姓吴的翰林,写过一首诗,题目叫做《小姑叹》,将由山西巡抚内调入军机的沈桂芬,比做归宁的小姑,深得母欢,以致当家的媳妇,大权旁落,一切家务都由小姑秉承母命而行。如果说天下是满洲人的天下,作为满人的沈桂芬,确似归宁或者居娟的姑奶奶,越粗代庖在娘家主持家务。 胡家的情形最相象的一点是,老太太喜欢螺蛳太太,就象慈禧太后宠信沈桂芬那样,每天“上朝”——一早在胡老太太那里商量这天有什么要紧的事要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