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四个秀才一台戏 (第8/19页)
距宣纸半尺高地虚写,全身用力,一边说:“练字是气功,可以修心养性。你该练练大字,你有点锋芒太露。” 胡昭衡听出分量,明白话是针对他几分钟前那番想法前言,但这话并无恶意,是以“秀才人情”讲出来的,不乏某种关心。 “伯达同志,我想跟你求幅字,几次没说出口。”胡昭衡边说边理宣纸。 “现在写不行。”陈伯达放下笔“你做文章不是也要讲个心境吗?写字也一样,不是随便能写好,也要有感觉的时候,要讲精气神。等我写好再送你吧。我用字换你的诗。” “可以,只要伯达同志不嫌浅薄,我可以赠诗以酬字。” “哈哈,好啊,这正是秀才交往该有的内容。”陈伯达翻开桌上的字帖,上面有漂亮的楷字,说:“熟悉这字吧?康生的,他为你写过字。” 胡昭衡点头。 “学字有三个阶段。初学要讲横平竖直,掌握重心,注意匀称。” “我连这也做不好。” “你有教授的知识,作家的文章,小学生的字。”陈伯达诙谐一句。 “现在的学生更不习字了,这也是个问题。” “写字写不出电子化嘛。但也不能丢了书法,断了写字的人。”陈伯达以指代笔表演“基本功很重要,横平竖直,掌握重心,这条作不到不行,字永远练不好。学小提琴也是这个道理,基本功不行,拉出毛病,就算很快能拉出一支歌,以后再提高就不可能了,人也毁了。要改毛病从头学,比没有毛病的初学者还难。基本功扎实了,才好临帖。” “现在人练字,都是上手就想临帖。” “那不行,练不成气候。先要练基本功,然后再临帖。”陈伯达以康生字为帖继续表演“不习篆,不谙中锋用笔;不习隶,不懂变通。不习楷,法度难臻;不习行草,不得情致哟。临帖也属基本功,练到家,可成匠器。” “那就可以卖字了?”胡昭衡笑问。 “卖不动字,只能卖文,替人写信书状纸。”陈伯达抬高手指,摆脱康生的字,在空中大幅度动作,明显蕴情于其中:“非到第三阶段不可,要有了气韵旨趣才算悟出真谛。古人云,点曳之功,裁成之妙,烟霏露结,风翥龙蟠,若断还连,势直反曲…”陈伯达停下手指,平平情绪,然后嘴唇努起,像呷了一口酒,屏息体味,终于叹口气“啊,拿去吧,换酒喝。” 他的手仿佛拿了刚写好的一幅字,朝想像中的酒保递过去,一副志得意满之态,半小时前表现出的那种莫名的孤独忧伤早已烟消云散。 于是,胡昭衡也被逗乐了。 周扬洗过凉水澡,将电扇打开,放在慢速档,便在沙发上坐下来拨电话。他下乡转了几十个村子,和众多知识青年同吃同住同劳动,人晒黑了,变瘦了,变结实了。 显然,知识青年的朝气和热情感染了他,虽然疲倦,激情仍在心头明光闪烁。他给胡昭衡挂电话,秀才之间的交谈无疑是一种享受和乐趣。 胡昭衡不在。值班人员解释,胡昭衡来天津后规定了月末周末劳动日,就是每月最后一个星期六,机关人员除值班者外,一律参加义务劳动,主要是搞市容建设和环境卫生。劳动日期间,一概不会客。 周扬又给陈伯达打电话,听筒里传来那个难懂的福建腔:“回来了?别,你别来,我去看你。” 十五分钟后,陈伯达矮胖的身子已经晃出起居室:“辛苦辛苦,你这一趟够辛苦。”陈伯达打量着周扬,习惯地问“怎么样,有什么消息吗?” “小平同志在共青团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在知识青年中反响很大。”周扬向陈伯达让座,无限感慨道“未来农村的希望,我看就在于这些知识青年身上,和他们接触很让人鼓舞,让人振奋。他们可以把文化和科技带给农村,逐渐改变农村的愚昧落后状况。” “小平这个讲话我还没看,不过昨天晚上去昭衍那里串门,他正给孩子们讲国际形势,就是拿着小平那个讲话。我去了,他让孩子们自己看去,跟我聊了两句讲话内容。” “昭衡今天劳动去了,”周扬不无遗憾“聊天少一个人就少一份热闹。” “总理表扬他了。抓工业、抓卫生、抓教育都搞出一些成绩。还有计划生育,也受到表扬。”陈伯达仰靠沙发,把两条腿尽量伸长出去“这个人就是锋芒太外露,为防疫的事,有干部不负责任,他骂了混蛋,引起一些反应。” “我喜欢有脾气的人,不喜欢温吞水。”周扬笑着说:“我听说这件事了。防疫指挥部的负责同志,自己不同意的文件还在上边签名下发,而且根本就没有看过文件内容,你说混不混?” “他放一澡盆凉水,中午泡在里面批阅文件,”陈伯达睁大眼睛摇摇头“泡两个小时不动,身上有多大火?” “水火不容,可是到了一起才能推动蒸汽机。”周扬始终是赞赏的语气“我看昭衡是开拓型的。” “开拓型不假,但是火能够变热力也可以灼伤人,不能不提醒。”陈伯达表示出善意的笑“鲁迅是旗手,是主将,可也说过你们几句,还有郭老。你们也觉不舒服。你们护旗,你们还是偏将么。” 周扬七分赧颜,三分感谢,感谢陈伯达能理解。他说: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我们没法比。周立波跟我讲过,他说30年代他太年轻,他对鲁迅的错误是怕权威,没有和鲁迅多联系。我也是这个问题,历史知识比鲁迅差得太远,不了解他…” 周扬同周立波是亲戚加战友“国防文学”这个口号就源于二周” 周立波是1934年入党的老文艺战士,以长篇小说《暴风骤雨》而著名于世。据毛泽东的卫士讲,毛泽东看现代小说,从中南海读到火车上又读到目的地,一口气读完的就是这本书。 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上海“文委”失去与党的联系达一年之久。周扬说:“我们成了散兵游勇,但文化队伍没有散。后来,党派冯雪峰同志来上海,才恢复了与党的联系。” 最困难时,上海的文艺战士们摸索道路,没有明确的斗争目标。直到周扬从英文版的《共产通讯》上看到季米特洛夫所作的一个报告,提出“联合起来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口号,接着又看到中国共产党的《八一宣言》,大家才顿感光明,明确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奋斗目标。 周扬和周立波的英文都不错,但俄文不行,关于苏联的情况要靠英文翻译来了解。周扬曾将英文版的《安娜·卡列尼娜》译成中文出版,周立波曾将英文版的《被开垦的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