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五十三 (第11/13页)
,到中流又起风狼,人马被淹死的有十分之一二。于是,他率领西丰公大春、新淦公大成等步骑兵三万人从京口出发,将军赵伯超请求让军队走大路直奔钟山,出其不意进攻,萧纶听从了。众军突然来到,贼众大惊,分成三路围攻萧纶,萧纶大败敌军。次日,敌军又来进攻,打到天黑时贼军稍稍退却。南安侯萧骏带着几十骑追赶,敌人回兵和萧骏作战,萧骏队伍混乱,敌军乘势进逼萧纶的大军,大军溃败。萧纶在钟山战败后,奔回京口,他军中的主将霍俊被抓获,敌人将他送到城下,逼他说邵陵王已经被活捉。霍俊假装答应,但却说:“邵陵王不过受了点损失,只因粮尽暂回京口。我被敌人的巡逻兵所抓获,不是军队失败。”敌人用刀背打他的髀骨,霍俊神色不变,敌人被他的义气所感动而放了他。霍俊,是中书舍人霍灵超的儿子。 三年正月,萧纶和东扬州刺史大连等人入京救援,到达骠骑洲,被皇帝晋封为司空。台城失陷,萧纶逃奔禹xue,东边梁地各州郡都来归附他。临城公萧大连害怕萧纶会杀他,便打算害死萧纶。萧纶发觉后便离开了。到达寻阳时,寻阳公萧大心要将州城让给他,萧纶不肯接受。 大宝元年(550),萧纶来到郢州,郢州刺史南平王萧恪要把州让给他,萧纶又不肯接受。于是,他们便推举萧纶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萧纶便设置百官,改大厅为正阳殿,内外各省都题了名。可是,多次发生变异,祭城隍庙神的时候,准备烹牛,有一条赤蛇盘绕牛口而出。在南浦安设幄帐时,不久有风突起,将幄帐飘没江中。 这时,梁元帝在长沙围困了河东王萧誉已经很长时间,萧誉向萧纶求救,萧纶准备去援救他,但因军粮不足而中止。于是,他写了一封信给梁元帝说:“道之美者,以和为贵,何况天时地利不如人和。怎么能够手足肢体,自相残害?当前大敌强盛,天仇未雪。所余我们兄弟在外的,只有三人,如果不去匡救,何必要有臣子。如果在逆寇未除之时,家祸仍在发生,访古而律今,没有不亡之理。征战之时,意在必胜。至于骨rou之战,越胜越加残忍,胜也无功,败则有丧,劳兵损义,亏失极多。侯景之军所以未即攻打江南之地,正因为藩国屏卫坚固,宗室各镇强密。如果自相鱼rou,这是代侯景出师,侯景可不费兵力,坐享成功,丑类听到这种消息,何等快乐!”梁元帝写了回信,仍在大谈萧誉之罪大,不能解围的道理。萧纶读完信后流着泪说:“天下之事,竟然到了这种地步!”身边人听后,无不掩泪而泪。于是,萧纶命令大造兵器甲仗,准备讨伐侯景。 梁元帝听说萧纶军威兴盛,便派王僧辩率领水军一万人进逼萧纶。萧纶部将刘龙武等投降王僧辩,萧纶便和儿子萧踬等十多人乘轻舟逃往武昌。僧人法磬和萧纶有旧交情,将他藏在岩石下。当时,萧纶的长史韦质、司马姜伟事先在外地,听到萧纶败走的消息,驰马前来迎接。梁元帝又派部将徐文盛追击他们。萧纶又收容了一些士卒,屯兵于齐昌郡,准备约魏军一起攻打南阳。侯景的部将任约袭击萧纶,萧纶败走。定州刺史田龙祖前来迎接萧纶,萧纶害怕被他抓去,于是又回到齐昌郡。当他边收容军队来到汝南时,魏国所封的汝南城主帅李素孝是萧纶的故吏,便开门接纳了他。萧纶便修复城池,收集士卒,准备攻打竟陵。魏国得知后,派来大将杨忠、仪同侯几通攻破汝南,活捉萧纶。萧纶不肯投降。侯几通便取来一面大鼓放在地下,让萧纶坐在鼓上,然后杀了他,扔到江岸上,尸首过了几天仍不变色,鸟兽也不敢靠近。当时雪花飘飘,尸横道路上,但尸体的周围几步之内,都没有雪迹。萧纶军队的旧主帅安陆人郝破敌将他收殓后运到襄阳。下葬那天,黄雪纷纷扬扬,惟独萧纶的坟墓一块地方没有下雪。杨忠知道以后十分后悔,派人以太牢的礼节前往祭祀参加殡葬。百姓们也十分怜悯他,给他建了祠庙。岳阳王萧鮞派人来迎丧,将萧纶安葬在襄阳的望楚山南,追赠为太宰,谥为安。后来梁元帝又提议追加谥号,尚书左丞刘。。说,《谥法》上说:“怠政交外称为携。”于是便听从了。 萧纶为人特别任性,轻财而爱士,不与人争利,府中没有积蓄。他听说有财物便立即去取,取得之后立即分散给人,士人们也因此而归附他。起初在镇守京口时,大肆制造兵器盔甲,后来遭到人们的非议,他便将这些器物都投入长江中,当他后来出征时,感到军备物资匮乏时,便感叹说:“我当日修造兵器,本来是准备非常时期使用的,想不到无故而招来怀疑,致使这些物品散失。今日讨求,却终无资望。” 以前,昭明太子去世时,简文帝入居监国,萧纶不认为是因德而举用,却说是“已没有了豫章王,所以轮到他”当庐陵王去世之后,萧纶更增长了抱怨情绪,于是埋伏军队在草莽中,等候皇帝的车驾到来。而事情被台省舍人张僧胤知道了,这个计谋也就泄漏了。萧纶又进献曲阿酒百坛,皇帝赏赐给了宦官们,宦官吃了以后死去了。皇帝心中感到十分不安,增加了卫士,严密警卫皇宫。于是人们传言纷纷,互相猜疑,而萧纶也觉得害怕。梁武帝最终也没能对儿子们进行废黜奖惩,以至皇室发生纷争,被天下人所耻笑。 萧纶的二儿子萧确,字仲正,从小骁勇过人,有文学才能,尤其工于楷隶书,公家立碑碣都让他书写。被任命为秘书丞时,梁武帝对他说:“因为你能文,所以特地授给这个职务。”大同二年(536),封为正阶侯,又改封永安侯。他时常在府第中练习骑射,学兵法,当时人认为他是胡闹。左右有时劝谏,他说:“听我为国家破敌,让你们知道。” 钟山之战,萧确所向披靡,群贼十分害怕他。萧确每次临阵对敌,情绪十分安详,从早到晚,往返驰骋,不感到疲劳,众将都佩服他的英勇健壮。军队失败后,敌人让他背着跑,并不知道他是谁。萧确找了个机会逃跑,得以到达朱方。 当侯景请求和朝廷结盟时,害怕萧确和赵威方在外面,担心成为后患,上奏皇帝请召萧确进城。皇帝下诏任命萧确为南中郎将、广州刺史。萧确知道这次盟约多半会反复,台城必定陷落,准备让赵威方先进城去,萧确于是南行。萧纶知道后,强迫萧确进城去。萧确依然不肯听从,萧纶流着泪说:“你想要反叛吗?”当时朝廷使者周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