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五百二十八列传三百十五 (第7/10页)
边界通商事宜另立专章。约成,迁延者五年。 十七年,出使大臣薛福成始申前议,奏言:“英人所称原让潞东之地,南北将及千里,东西亦五六百里,果能将南掌与拈人收为属国,或列为瓯脱之地,诚系绥边保小之良图。惟查南掌即老挝之转音。臣阅外洋最新图说,似老挝已归属暹罗。若徒受英人之虚惠,终不能实有其地,非计之得者。南掌、拈人本各判为数小国,分附缅甸、暹罗。宜先查明南掌入暹罗之外,是否尚有自立之国,以定受与不受。其向附缅甸之拈人,地实大于南掌,稍能自立,且素服中国之化。若收为我属,则普洱、顺宁等府边徼皆可巩固矣。至曾纪泽所索八募之地,虽为英人所不肯舍,其曾经默许之旧八募者,亦可为通至大金沙江张本。若将来竟不与争,或争而不得,窃有五虑焉。夫天下事不进则退。从前展拓边界之论,非谓足增中国之大也。臣闻乾隆年间,缅甸恃强不靖,吞灭滇边诸土司,腾越八关之外,形势不全。西南一隅,本多不甚清晰之界,若我不求展出,彼或反将勘入。一虑也。我不于边外稍留馀地,彼必筑铁路直接滇边,一遇有事,动受要挟。二虑也。长江上源为小金沙江,最上之源由藏入滇,距边甚近,洋图即谓之扬子江。我若进分大金沙江之利,尚可使彼离边稍远。万一能守故界,则彼窥知江源伊迩,或浸图行船,径入长江以争通商之利。三虑也。夫英人经营商埠,是其长技。我稍展界,则通商在缅甸,设关收税,亦可与之俱旺。我不展界,则通商在滇境,将来彼且来择租界、设领事,地方诸务不能不受其牵制。四虑也。我得大金沙江之利,则迤西一路之铜,可由轮船遵海北上,运费当省倍蓰。否则彼独据运货之利,既入滇境,窥知矿产之富,或且渐生狡谋。五虑也。凡此五虑,皆在意计之中。又查中、英所定缅约第一条内,缅甸每届十年,向有派员呈进方物成例。英国允由缅甸最大之大臣,每届十年派员循例举行,所派之人应选缅甸国人等语。当时中外注意专在申明成例,惟缅甸何年入贡,并未计及,所以但有此约,而英之驻缅大员尚未举行。窃恐久不催问,此约即成虚设。臣查成案,缅甸向系十年一贡。自道光二十三年入贡后,道路不通,至光绪元年始复入贡一次。计截至光绪十一年,正应缅甸入贡之期。若不按时理论,彼亦断不过问。此与勘界各为一事,未便受其牵制,臣拟再加查访,即行文外部,请其知照驻缅大员,补进光绪十一年应呈方物,俟光绪二十一年,再按定例办理。万一彼谓必俟驻缅十年始呈方物,则经此一番考覈,彼于光绪二十一年之期断难宕缓矣。” 既而英人不认允曾纪泽三端之说,谓普洱外边南掌、拈人诸地,及大金沙江为公用之江,与八募设关也。十九年七月,福成奏言:“英人自翻前议,虽以公法为解,实亦时势使然。前议三端,既不可恃,则展拓边界之举,毫无把握。前岁英兵游弋滇边,以查界为名,阑入界内。常驻之地,则有神护关外之昔董,暨铁壁关外之汉董。云贵督臣王文韶迭经电达总理衙门。臣承总理衙门急电,照会外部,斥其违理,责令退兵。又屡赴外部争论,英兵稍自撤退,滇边至今静谧。臣又查野人山地,绵亘数千里,不在缅甸辖境之内。曾纪泽曾照会外部,请以大金沙江为界,江东之境,均归滇属,英人坚拒不纳。其印督至进兵盏达边外之昔马,攻击野人,以示不原分地之意。臣相机理论,稍就范围,于是有就滇境东南让我稍展边界之说。据称已与印督商定于孟定橄榄坝西南边外让我一地曰科干,在南丁河与潞河中间,盖即孟艮土司旧壤,计七百五十英方里。又自孟卯土司边外包括汉龙关在内,作一直线,东抵潞江麻栗坝之对岸止,悉划归中国,约计八百英方里。又有车里、孟连土司,辖境甚广,向隶云南版图,近有新设镇边一?,系从孟连属境分出。英人以两土司昔尝入贡于缅,并此一?争为两属,今亦原以全权让我,订定约章,永不过问。至滇西老界与野人山地毗连之处,亦允我酌量展出。其驻兵之昔董大寨,虽未肯让归中国,原以穆雷江北现驻英兵之昔马归我,南起坪陇峰,北抵萨伯坪峰,西逾南嶂至新陌,计三百英方里;又自穆雷江以南、既阳江以东有一地,约计七八十英方里。是彼于野人山地亦稍让矣。其馀均依滇省原图界线划分。外部于三月二十三日行文照会前来,臣先行文外部,订定大局。惟腾越八关界趾未清,尚须理论。外部请待印督所寄地图,又值外部诸员避暑在外,稍有停顿。前据督臣王文韶电称汉龙关自前明已沦于缅,天马关亦久为野人所占踞,则八关仅存六关。现经再三争论,此二关亦可归中国。又前年英兵所驻之汉董,本在界线之外,因其扼我形势,逼处堪虞,向彼力索。外部亦原退让,以表格外睦谊。刻下界务已竣,商务本不似界务之繁重,且已先将大意议明,无甚争论。现正商订条款,计可刻期蕆事。”寻福成议定商约,续争回铁壁、虎踞二关,时二关皆英兵占据也。 二十年正月,订滇缅新约十九条,划定自尖高山起,向西南行至江洪抵湄江之界线,大金沙江许中国任便行船,删去八募设关一条。于是缅事粗结。惟十年进呈方物之例,英外部初许待至光绪二十三年照约举行;继称英廷已豫备光绪二十年第一次派员赴中国,至是又声请展缓,迄未实行云。 暹罗,在云南之南,缅甸之东,越南之西,南濒海湾。顺治九年十二月,暹罗遣使请贡,并换给印、敕、勘合,允之。自是奉贡不绝。 康熙二年,暹罗正贡船行至七洲海面,遇风飘失护贡船一,至虎门,仍令驶回。三年七月,平南王尚可喜奏暹罗来餽礼物,卻不受。其年,议准暹罗进贡,正贡船二艘,员役二十名,补贡船一艘,员役六名,来京,并允贸易一次。明年十一月,国王遣陪臣等赍金叶表文,文曰:“暹罗国王臣森列拍腊照古龙拍腊马?虖陆坤司由提呀菩埃诚惶诚恐稽首,谨奏大清皇帝陛下。伏以新君御世,普照中天,四海隶帡幪,万方被教化。卑国久荷天恩,倾心葵藿,今特竭诚朝贡,敬差正贡使握坤司吝喇耶迈低礼、副贡使握坤心勿吞瓦替、三贡使握坤司敕博瓦綈、大通事揭帝典,办事等臣,梯航渡海,赍上金叶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