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五百二十八列传三百十五 (第6/10页)
都拉既至,急突英军,不得入,乃退而集师。十一月,班都拉以众六万攻仰光及克曼廷村寨,不克。还至丹阿卜,掘地营而守,喀姆稗兒于是进攻普罗美,其地西距厄勒瓦谛江约三里许。明年,英军分水陆进,将军可敦将水师,喀姆稗兒将陆军,会于丹阿卜,合力夺地营,缅将班都拉中砲死,遂长驱入普罗美城。时值大雨,约各休兵一月,以九月十七日为期。入夏以来,英别将马立生攻克阿拉干部,并逐阿萨密北部缅人,进驻克车。 十月,缅军三路攻普罗美,英守将仅有欧人三千,印人二千,缅军不能入。十二月,英人分击缅军,缅军沿厄勒瓦谛江败退,各以一万二千人分入米投、麦龙,筑垒坚守。未几,米投破,馀兵奔麦龙,缅人力竭,求成于英,英将允之,遣人议和款,要以四事:一,割阿拉干、艾报、墨尔阶与意爱各城归英辖;二,阿萨密部与各小部,缅人毋得干预其治权;三,赔军费一千万罗比;四,应准各国代理人驻扎缅京,且得以兵五十名为卫,英舰之入缅港者,毋得勒令缴枪弹船舵。 议员签押呈缅王署押,缅王不允,饬整战备。英将侦知缅王无和意,明年一月十九日,攻克麦龙城,缅人复遣使议和,且徵蒲甘兵卫京城。英将知非王本意,进攻不已,缅廷乃使美士迫拉意斯持前署押约章,并罗比二百五十万至英军乞止兵,英乃撤兵去。时道光六年也。 约成,缅国遂失西偏沿海地数部。然缅国上下均不服此约。迨缅王弗极道为其弟撒拉瓦第所篡,撒拉瓦第素主排英,尤蔑视前约。先是英使臣军佐白奈驻阿瓦,与缅王龃而去,两国交遂破,英政府撤回驻缅职事人。是后缅人遇英人颇暴厉,英舰至缅者,缅人常与其水手閧,英廷遣使诘责缅廷,且护以水师。比英使至仰光,谒其督臣,语不合,英使遂以兵舰封其港,责偿前英船所受损失费,要缅廷礼接英使,仰光督臣在英使前谢罪。时缅王蒲甘曼嗣立,执不允。于是英、缅再失和,而修职贡于中国如故。 咸丰三年十一月,罗绕典奏缅国贡使入京,请变通办理。帝谕军机大臣曰:“朕念缅甸国王久列籓封,贡使远道输诚,具徵忱悃。惟其国贡使向取道贵州、湖南、湖北进京。现在粤匪未平,若令绕道而行,殊非所以示体恤。即传旨其使臣,此次无庸来京,仍优予犒赏,委员护送回国。” 是年,缅、英再开战,南方严城要地尽入于英,前所交还摆古部亦为英扰。英将道好西宣言以摆古隶英版图。適缅亲王曼同下王于狱,自立为王,遣使说印督道好西索还摆古,英廷命军佐雅实勿里为摆古行政长官,且充使以报。偕雅实勿里行者为参赞亨利幼兒、地质学家倭尔罕,挟缅王立永让摆古之约,缅王拒焉。久之,至同治元年始定约,英乃于缅甸海岸设官分部,称“英领缅甸”即摆古、厄勒瓦谛、阿拉干、地那悉林也。以厄勒瓦谛江东支海口为会城,即所谓仰光镇,以温个那职视巡抚。 初,英人欲觅一自英领缅甸通中国商路,苦为缅隔。后缅王许英人威廉游历缅境,北抵八募,又溯厄勒瓦谛江而上,至江上游之山峡。同治六年,缅廷与英人结通航缅境之约,又命英人代收八募与其他口岸商税。次年,缅王曼同薨,子锡袍嗣位,复命旅于仰光之英工程师威廉、生物理学学士爱迭生、水师兵官暴厄尔与司忒华德、白恩诸人探访运路,而以军佐斯赖登率之行,且谕八募守臣以兵五十人护行。于是安抵八募东北之中国腾越?境。八年,缅始开厄勒瓦谛江航路,上通八募,命水师兵官斯讨拉尔驻八募,理其事。缅王颇注重商务,凡克亨山一带危险地,皆设官防护,英人交口誉之。然缅王戆而多忌,废斥旧臣,诛锄兄弟亲戚殆尽。外官虽有四千六百馀土司,皆禄无常俸,专朘民膏,百姓恆产,任意抄没,缅、英虽交好,而猜忌尤深。 光绪九年,法兰西由下安南进踞北圻,暹罗亦命官分驻老挝土酋各部,英据南缅既久,洞知上缅宝藏之区,甲于南海,且虑法人由北圻西趋,蔓及缅甸。十一年十月三日,英首相侯爵沙力斯伯里值伦敦府尹大宴时,宣布伐缅意,假判断木商歇业为名,由印度派兵进攻,入蛮得勒,擒其王,流之于印度孟买海滨拉德乃奇黎岛。初,缅与法兰西、意大利立私约,损自主权利,英弗善也。至是欲存缅祀,则私约不能废,遂决计灭之,并取所属拈人地。南缅地区部为四:曰摆古部,曰阿拉干部,曰厄勒瓦谛部,曰地那悉林部。北缅地区部为六:曰北部,曰中部,曰拉歇山岭部,曰南部,曰东部,曰喀伦尼山岭部,各部皆设行政长官,而隶于印度总督,缅甸自是遂亡。 时出使大臣曾纪泽驻英,帝以属国故,命与英外部会商缅事。初议立君存祀,俾守十年一贡之例,不可得。旋议由英驻缅大员按期遣使赍送仪物,其界务、商务两事,则拟先定分界,再议通商。英人自以骤辟缅甸全境,所获已多,有稍让中国展拓边界之意。英外部侍郎克蕾称:“英廷原将潞江以东之地,自云南南界之外起,南抵暹罗北界,西滨潞江,即洋图所谓萨尔温江,东抵澜沧江下游,其中北有南掌国,南有拈人各种,或留为属国,或收为属地,听中国自裁。”曾纪泽转咨总理衙门,言:“南掌本中华贡国,英人果将潞江以东让我,宜即受之,将拈人、南掌均留为属国,责其按期朝贡,并将上邦之权明告天下,方可防后患而固边圉。” 纪泽又向英外部索还八募。八募即蛮幕之新街。昔时蛮幕土司地甚大,后悉并于缅,其商货汇集之区谓之新街,洋图译音则为八募,距腾越边外百数十里,在大金沙江上游之东,龙川江下游之北,槟榔江下游之南,向为滇、缅通商巨镇。英人以其为全缅菁华所萃,不许。争论久之,克蕾始云,英廷已饬驻缅英官勘验一地,以便允中国立埠,且可在彼设关收税。参赞官马格里言八募虽不可得,其东二三十里旧有八募城,似肯让与中国,日后贸易亦可大兴。且允将大金沙江为两国公共之江,如此,则利益与彼分之,其隐裨大局,尤较得潞东之地为胜。议未定,纪泽旋回国。 十二年六月,总署与英使欧格讷议约五条:第一,申明十年呈进方物之例;第三,中缅边界应由中、英两国派员会同勘定,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