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第4/9页)
看书,听到外面喊声,吓了一跳,赶紧奔出门外,发现丈夫举动异常,关切地问“怎么啦?授衔激动啦?” 严泽光说“大丈夫能屈能伸,纵丈夫横也丈夫。” 王雅歌说“你怎么回事?” 严泽光回过头来说“什么怎么回事,你神经兮兮的!” 王雅歌说“我神经兮兮还是你神经兮兮?我看授衔把你授出毛病了。” 严泽光说“是授出毛病了,他妈的连你都是上尉了,老子才是个大尉,简直岂有此理!是可忍,孰不可忍!” 王雅歌说“那就别忍,去争啊夺啊!”严泽光说“你把我严泽光看成什么人了?我严泽光不是鼠目寸光的人,也不是斤斤计较的人,我是一个具有钢铁般意志和高度觉悟的人。” 王雅歌说“不会吧,你刚才还神经兮兮地大喊大叫,怎么转眼之间就有高度觉悟啦?你变化真快啊!”严泽光说“内外有别,懂吗?” 当天下午,王铁山派通讯员过来,请严泽光夫妇到八一餐厅庆祝授衔,王雅歌一口答应。 等通讯员走后,严泽光说“你自己去啊,我不去。” 王雅歌说“又是哪里出毛病了?” 严泽光说“有什么好庆祝的?纯属多此一举!” 王雅歌说“哦我明白了,你是大尉,老王是少校,面子上不好看是不是?你们这些男人啊,不,不包括老王,你这个男人啊,虚荣心太强。” 严泽光怒吼“闭嘴!谁虚荣心了?你懂什么叫虚荣吗?” 王雅歌说“我认为你的胸怀比老王差了一大截。” 严泽光说“这话你说了不算,我有没有胸怀,苍天有眼!” 严泽光最终没有去参加王铁山组织的庆祝聚会,并且在此后一段时间里变得喜怒无常。有一天半夜,王雅歌被吵醒了,侧耳一听,原来是严泽光在讲梦话。 严泽光在梦里喊“王铁山你这个狗杂种,把我的杨桃还给我!” 严泽光在梦里喊“王铁山你这个狗杂种,把我的高地还给我!” 严泽光在梦里喊“王铁山你这个狗杂种,把我的少校还给我!” 严泽光在梦里喊“王雅歌你这个狗特务,把我的军装递给我!” 王雅歌吓得毛骨悚然,从床上一骨碌翻起来,看着严泽光像看见了鬼。 严泽光居然揉揉眼睛坐了起来。 王雅歌说“严泽光你想干什么,神一出鬼一出的,你想把我吓死吗?” 严泽光哈哈大笑说“这就是下场,这就是窥探我严泽光的下场。一个称职的指挥员,在他睡着的时候,他也是清醒的。这一点你要永远记住!” 王铁山夫妇恩恩爱爱,但是婚后三年不孕。严泽光两口子冷战不断,却是首发命中,王雅歌很快就怀孕了。 孩子出生后,一看是女孩,严泽光非常失望,对前往医院慰问的王铁山说“哪个高地都是你捷足先登,就这回让我先拿下了,妈的还是个女孩。” 王铁山说“你这种思想要不得,女孩就不是人啦?没有女人哪有你?” 严泽光说“那好,我祝你一口气生八个闺女。” 王铁山说“我不怕你乌鸦嘴。八个闺女好啊,可以编一个女兵班。” 王雅歌要严泽光给孩子起个名字,严泽光想了想说“还是你起吧。以后我们家庭也搞个分工,女孩的事你分管,男孩的事我分管。” 王雅歌说“你不起名我也不起。先喊她妞妞吧。” 严泽光说“无所谓,妞妞也是个名字。” 孩子长到半岁,因为王雅歌要上班,严泽光顾不上,便把孩子送回老家抚养。没过多久,王铁山回老家探亲,路过严家埠,又把孩子给带回来了。说老家现在正在闹饥荒,饿死了很多人,孩子的爷爷奶奶朝不保夕,把孩子留在老家就是死路一条。 严泽光说“我每个月都往家里寄钱啊,每月二十块钱够买二百斤粮食了。” 王铁山说“你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现在别说拿票子,你就是拿金子也买不到粮食。你爹让我给你捎个信,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你在部队好好带兵,家里老人听天由命。” 严泽光说“为什么我们把天下打下来了,我们的老百姓却没有粮食吃?真是岂有此理!” 王铁山说“天灾人祸,人祸大于天灾。这话不说了。” 孩子回来后,王雅歌要求严泽光回到主卧室,轮流值班。孩子夜里哭闹,严泽光两手枕着头说“老王这个蠢货,一辈子没有做过一件好事。” 王雅歌说“他把孩子给我们带了回来,就是天大的好事。” 严泽光说“老王这个蠢货,还挺重感情,结婚三年了,老婆连个耗子也没给他生,居然还能过得下去,还乐呵呵的。” 王雅歌放下怀里的孩子坐了起来,披头散发地问“你是什么意思,你的意思是不是说,我要是不能生孩子,你就把我给休了?” 严泽光说“你别胡搅蛮缠。我说的是老王不是我。我这个人自私,不配有孩子。你要是没生这个孩子,我一点意见都没有。” 4 部队恢复秩序之后,开始整理战史资料,作战股草拟了双榆树战斗经过,严泽光看后说“这场战斗,战前有方案,战后有总结,按说没有什么可说的了。但我是主攻营长,没有攻上主峰,而助攻营力挽狂澜反败为胜,这里面有很多东西值得总结。经过这几年的反思,我认为还可以深层地挖一下,把当时的敌情变化、气候变化和我们的变化依据整理得更加清晰一点,至少在理论上要自圆其说吧。这样对于后人提高军官判断力和指挥能力有好处,尤其是要多听一线指挥员对于细节的分析。” 王铁山对双榆树战斗结论没有太多的想法,但听说严泽光有这么个意见,就慎重了,经过一番深思,欣然表示“我认为一营长的意见是对的。毛主席教导我们,打一仗总结一次,前进一步。那次战斗虽然以胜利而告结束,但实事求是地说,有好多情况都是突发的,都是凭借指挥员的感觉和经验,战术理论上并不是很清楚。现在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