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四章:瓶中之蝎 (第1/12页)
第六十四章:瓶中之蝎 第六十四章:瓶中之蝎 在安宁的月色笼罩之下,印度北部的边境城市—阿姆利则此刻似乎已经摆脱了战火的滋扰,在郊外一片微微隆起的台地之上,一辆辆隶属于巴基斯坦陆军第4集团军的“阿兹拉”型主战坦克正整齐的停放在这个临时修建起来的军事基地之内,这些以中国生产的59式主战坦克为基础改进而成的钢铁猛兽们一路咆哮着碾过了印巴边境,此刻正难得在这朦胧的夜色之中假寐片刻,给予这片正为战神蹂躏的土地以片刻的安静。但就在这个台地不远处的沙地之上,一个布满了荒草的地面却缓慢了移动了一下。借着夜色的掩护,几个黑影钻出了地面,迅速匍匐在了地面之上。“这些该死的回教徒,让你们知道锡克族人的愤怒。”随着一声低沉的咒骂,几个人七手八脚的开始组装手边的一门拆散了迫击炮…。 呼啸而来的炮弹准确的落在台地中央的营地里,一声声刺耳的爆炸声将大多数巴基斯坦士兵从睡梦中惊醒。他们胡乱的抓起各自的衣服和武器,纷乱的跑出自己的帐篷。但不等他们找到自己的对手,炮击便已经噶然而止,台地中心只剩下燃烧着的军营和被炸成碎块的同僚。这样的攻击在阿姆利则地区最近并不罕见。随着在攻城中,锡克族人的圣殿—阿姆利则金庙被炮火所摧毁,整个锡克民族都愤怒了。他们曾经为了这座建筑刺杀过一位印度总理,也同样不会畏惧为了这座建筑与异教徒为敌。“金庙曾多次遭回教徒亵渎与破坏,但终被极力反抗的锡克教徒夺回。”在狭窄的地道里,重新蓄起了长须的巴哈杜尔此刻已经不再是一名印度陆军中的新兵了,在过去了几天里他已经多次带领着自己的部下偷袭过附近的巴基斯坦军营了。 自巴基斯坦加入到对印度”墙倒众人推“式的围攻之中,已经有超过一周的时间了。在这并不漫长的数百个小时里,巴基斯坦陆军全线出击,在东起依旧冰雪皑皑的克什米尔印巴实际控制线,西至酷热干燥的塔尔沙漠纵横千里的辽阔战线之上,巴基斯坦陆军7个主力集团军、近30万精锐部队正沿着预定的目标展开着一往无前的攻势。不仅巴基斯坦陆军的第11、第12集团军顺利的从北部和西部的边境口岸开进已经处于“空巢”状态的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在南部的新德里战区,刚刚执掌巴基斯坦军队大权的基亚尼上将“闪击”新德里的计划也在按部就班的进行着。 由巴基斯坦陆军第1、第4两个陆军集团军组成的北方集团军群在经过了连续4天的强攻之后,终于夺取了印度北部重镇—阿姆利则,敲开了印度的大门,前锋部队已经逼近了印度西北部最重要的城市—哈里亚纳邦和旁遮普共有的行政首府—昌迪加尔。而下辖第2、第30和第31三个集团军的南方集团军也在印度守军顽强抵抗的炮火之下,成功强渡了萨特莱杰河,在印度旁遮普邦西部城市—菲罗兹布尔建立了稳固的桥头堡。 但是就在这看似完美的乐章之中,却充斥着不和谐的音符。虽然所有的失误就个体而言都还不至于撼动全局。但是聚沙成塔,这点点滴滴的问题便宛如丛生的荆棘,最终足以束缚住巴基斯坦陆军这只高原雪豹的全力冲刺。 尽管菲罗兹布尔是一座加上郊区人口也不足50万的小城,但是却扼守着连通印度首都—新德里和巴基斯坦边境城市—拉合尔的铁路干线,所以印度陆军曾在这里展开了2个步兵师的兵力,摆出了巴基斯坦陆军展开殊死决战的态势。甚至一度冒着被巴基斯坦空军摧毁的危险将一个装备着俄罗斯国营科研生产联合体订购"旋风"-M BM 9K58式300毫米远程多管火箭炮的炮兵团,秘密运低前方,向巴基斯坦陆军的纵深方向进行了多次短促火力突袭。由于这些最大射程为70公里的火箭炮可以在巴基斯坦陆军的大多数地面炮火的打击范围之外施展威力,所以一度由其发射的制导型火箭弹甚至落到了拉合尔城内的巴基斯坦空军基地的跑道之上。 面对着印度陆军的抵抗,基亚尼上将并没有感到丝毫的沮丧,相反在他看来,在丧失制空权的情况下,印度陆军在兵力和机动性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还敢于和己方展开了这样的阵地战,从某种程度上是为自己提供了从侧翼迂回歼灭这支守军的最好机会。在萨特莱杰河一线受阻之后,基亚尼上将要求担任主攻任务的第2集团军各一线部队放缓进攻速度,同时命令第30和第31两个集团军集中装甲部队迅速从侧翼展开穿插,争取在短时间内完成对菲罗兹布尔地区印度守军的合围。 显然在接过自己的前任—被称为“军神”的总统穆沙拉夫手中的指挥大权之后,基亚尼上将迫切希望能迅速的用辉煌的胜利在巴基斯坦陆军之中树立起只属于自己的威信来。从战略角度来看,坐镇于拉合尔的基亚尼上将的这一命令并没有太多的谬误,但是显然他过分高估了自己所驾御的这台战争机器,虽然有着代表着光荣和忠贞的历史,但是巴基斯坦陆军显然并不是一支善于进攻的军队,在三次印巴正面的交锋之中,巴基斯坦陆军的成就往往是在面对远强于自己的印度陆军一波又一波的攻势中获得的。1971年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巴基斯坦陆军寄予厚望的朗格维尔战役,更是对巴基斯坦陆军战斗力最好的佐证。 当时巴基斯坦军方最高指挥部为了扭转不利的战局,计划在西线印巴交界、广漠无边的塔尔沙漠集中数个机械师的地面装甲部队对印度西部发动一次“闪电战”但是最终却让印度陆军强行突破了己方的钳形攻势并一路反击,原本由巴军发起的“闪电战”被印军彻底粉碎,巴方反而丢失了2600平方公里的土地。在其后几天作战中,巴基斯坦陆军为夺回失地发起了反攻,但由于遭到对方空军猛烈轰炸无功而返,直到战争结束也没能从对手的手中夺回来。 事实证明巴基斯坦陆军虽然表面上拥有着强悍的外貌,但是骨子里并不比他的老对手—印度陆军优秀多少。他们的技战术水平同样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部队的反应能力和组织程度还无法胜任一场干净利落的合围歼灭战。刚刚进入集结地域的巴基斯坦陆军第30和第31集团军在接到迂回攻击的任务之后,用了整整48个小时才完成了进攻的准备工作。装甲部队在工兵的掩护之下,又用了24个小时才在萨特莱杰河南北两侧的建立稳定的渡口。虽然在这个过程之中,基亚尼上将一再以严令加以催促。但显然对于自己部队的行进速度,这两个集团军的指挥官们也无法完全控制。好在这一切是在巴基斯坦空军的全程保护之下进行的,否者宛如非洲角马群般纷乱渡河的巴基斯坦陆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