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三章:花谢孟买 (第1/11页)
第六十三章:花谢孟买 第六十三章:花谢孟买 断断续续的飘了近3天的风雪终于在此刻彻底的终止了,在刚刚获得独自的锡金王国,位于首都甘托克市郊的机场之上,一架架这几天来不停从拉萨冒着风雪将补给物资运低这里的中国空军运-8S型中型军用运输机正整齐的停放在跑道两侧的停机坪上,从紧张的飞行中解放出来的中国空军的飞行员们轻松的和自己所驾御的雄鹰旁与担任着警戒任务的中国陆军士兵们闲话着家常,战线的推移已经让这里从前沿变成了后方。 “各先遣突击集群的进展如何?”此刻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军长李光汉少将正乘坐着新型的越野指挥车与集团军军部的车队一起行进在前往乃堆拉山口的公路之上,经过中国陆军工程兵数十个小时的强修,数条从乃堆拉山口延伸到西里古里走廊的临时战备公路网已经基本成型,担任集团军前锋的第149机械化步兵师和集团军直属装甲旅的主力已经通过这些临时公路网开赴前线。 按照前苏联陆军“苏式闪电战”的理论,为了保证行进的速度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从团级到集团军各级部队都组建了先遣突击集群,这些先遣突击队在主力部队前方30到40公里的区域内运动。借助其强大的火力和机动型粉碎敌军的小规模抵抗,这些可以保证主力部队始终保持纵队行进,而不必展开战斗队形。根据前苏联陆军机械化部队快速推进的经验,部队从行进状态展开成战斗队形,特别是大部队展开成战斗队形往往需要耗费太多的时间。因此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开始苏联陆军便十分重视先遣部队的组建,以保持强大机械化集群的进攻速度。 在开阔地形之上展开装甲突击之时,苏联陆军往往以一个摩托化步兵团、一个坦克加强营和一个野战炮兵团组成的先遣支队。而进攻敌方拥有防御工事的筑垒地带时,红军更往往以车载步兵、自行火炮、火箭炮、野战炮部队和大量工兵组成攻坚力量。这些先遣部队所承担的作用是在高速运动之中为主力部队撕开缺口,所以在遭遇敌军顽强抵抗的要塞时,他们往往不会展开攻坚战,而是迂回到敌军的翼侧继续前进,消灭拔除钉子的任务往往交由主力部队的第一梯队,有时甚至是第二梯队来承担。而与此同时,先遣支队则将继续向前推进,对敌军防御纵深持续施加压力。 在建国初期,年轻的新中国曾在各个领域都以苏联“老大哥”为师,以“铁脚板”踏平了蒋家王朝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面对席卷东欧、北亚的苏联红军时,又何尝不想一尝“铁马钢刀、气吞万里如虎”的快感。陆军由骡马化向摩托化和机械化的转变其实早在建国后的第一个十年便被提上了日程。1955年刚刚走过朝鲜战场的硝烟,在用鲜血和生命体会了现代化立体战争的威力之后,中国陆军终于获得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利用苏联红军撤防旅的机会,接收苏联红军第7机械化师的全部重装备,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4军第190陆军师为主体,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现代意义上的机械化部队—第1机械化师。 第1机械化师是我军第一支由机械化步兵、坦克兵、炮兵、高炮兵等兵种组成的合成战术兵团,成为我军有史以来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快速机动部队和足以应付突发战士的装甲突击力量。但是面对当时国内百业待兴的残酷现状,以及兄弟部队依旧停留在骡马化的情况之下。这一支部队的出现,注定只能为实现中国陆军的装甲化和机械化探索积累经验。虽然在1958年10月举行“滨海防御战役中机械化师的机动作战”演习中,该师连续成功完成了防空降、反突击以及向新的方向实施机动作战等科目,但是最终等待他们的却依旧不过是昙花一现式的辉煌。在现实的无奈面前,中央军委先后减编了该师所属的榴炮团和重型坦克团,重新将其列入了普通部队的序列,将机械化步兵师的理念重新锁进了保险箱。 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年轻的中国陆军所能作的惟有等待和彷徨。整个60年代,在东、西两大阵营在冷战的阴霾之下,努力提高着己方地面部队的装甲突击与反突击能力之时,中国陆军却不得不面对长时间的政治学习、政治斗争以及支“左”、支“农”忙碌于水利生产,国防施工的工地之上。在技术装备之上中国陆军普遍训练不足,基本技能水平还依旧处于业余状态。直到1969年,才有部分野战军被改装为摩托化;1985年,全军才最终全部淘汰骡马化,改装为摩托化,部分驻防关键地域的精锐摩托化野战军才有机会重新开始向机械化方向发展的尝试。长期以步兵为主的中国陆军才第一次开始组建了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防化兵、通信兵、电子对抗兵、步兵、防空导弹兵、航空兵等诸军兵种合成的集团军。直到1989年,中国陆军的普遍机械化水平甚至还不如二战后期苏德战场之上交战双方的水平。 虽然在这些岁月里,中国陆军并非没有辉煌的胜利,从中印边境冲突到中苏珍宝岛之役,再到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国陆军在面对技术装备略强自己的对手时,丝毫不处于下风,甚至多以完胜收场。不过在微笑背后,却是不可回避的无奈,中国陆军所依仗的依旧是步兵“大无畏”的勇气,以及“200米见真功”的近战技术,凭借着射击、投弹、刺杀和土工作业方面强悍的单兵素质将对手驱逐出了战场。严格意义上讲中国足以傲视世界的是“步兵无敌”而并非“陆军第一” 经过了改革开放以来的脱胎换骨,中国陆军从终于在一次次的军事演习之中,真正感受到了属于自己的“装甲雄风”不过面对自己祖国围绕四周的高山、雨林、海峡,中国陆军刚刚获得的地面装甲突击能力似乎只有在三北地区的平原和沙漠之上可以一展身手,但是在这条战线上所要面对的却是比自己刚为强大、且更富有进攻精神的机械化军团。在他们面前,中国陆军更多的时候只有玩防守反击的余地,而没有铁骑奔射的资本。最终走出了机械化时代的中国陆军更多的课题是泛海登陆的两栖突击以及尽快赶上世界各国新时代信息化的狼潮。 终于今天在翻越了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之后,平坦如砥的恒河平原终于一览无余的展现在了中国陆军的兵峰之下,在过去近半个世纪只能出现在每一个中国陆军战士梦中装甲突击战术终于可以化为了现实,这一份压抑已久的渴望最终化成了不可遏止的欣喜和张扬,中国陆军的战车们第一次宛如脱缰的野马一般在敌国的领土之上纵情的咆哮和驰骋起来。或许印度陆军很难理解眼前的这支军队如何如此勇猛,但是很多时候他们可以抱怨的只能是自己长期的人品问题终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