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两百三十二章结束 (第1/5页)
第两百三十二章 结束 第两百三十二章结束 德弗林格尔和冯?德?塔恩号战列巡洋舰已经欣喜地看见远处合恩礁的浮标,水手们欢呼起来,东弗利斯兰号战列舰此时撞上一颗水雷,是英国驱逐舰在三周前布下的,不过只是轻伤。 塞得利兹号至此再也支撑不住,一下“坐”在赫尔戈兰湾的沙床上,这艘战舰终于是通过搁浅的方法保住了,一大堆修理船急匆匆的围拢上来,开始大修。 至此舍尔的大逃亡圆满成功,付出的代价远比他估计的要小。在整个夜间行动中德国舰队显得干练利索,只有留佐和罗斯托克没能赶上。后者14人战死,动力全失。凌晨4点25分v71和v73号鱼雷艇收容完所有水手后,用5条鱼雷将其击沉。 留佐的情况严重许多,这艘超无畏舰共计被4发15英寸,12发13。5英寸和8发12英寸穿甲弹击中,116人战死。活着的人用7小时拼命堵漏试图挽救这艘英勇的战舰,到1点45分海水已经淹没了副炮炮塔,甲板差不多完全在水下。水手们已经做了所有能做的,现在只能弃舰。 1点47分随行的g38号鱼雷艇打捞起舰员,并用鱼雷将其击沉。沉没地点北纬56度5分,东经5度53分,部分残骸在1959年被打捞起,保存于汉堡的博物馆中。 3点30分,英国舰队的巡洋舰冠军号遥遥望见g38,用6英寸炮向她打了几发,这是日德兰海战最后的炮声,不过很快掉头回航。舰长事后没有解释这么做的原因,也许双方都已经筋疲力尽了,留佐的水手带着满身油污和血渍躺在濡湿的甲板上,合上沉重的眼皮,终场的帷幕落下。 北海上,浅灰色晨雾逐渐散去,杰利科回到铁公爵的舰桥上。看来是个好天气。驱逐舰开始重新集结编队,战列舰恢复日间巡航队形,灰色的舰艏压碎海面上的油迹,到处是飘浮的木料、废纸和双方水兵的尸体。 3点29分海军部发来电报,送来不幸但确实的消息:早在一小时前德国舰队已经在东南方30英里的地方,即便本土舰队不计后果直接穿过雷区也追不上舍尔的步子。 雷区外,随后追来的英国主力舰队只能咆哮着鸣炮,却不敢越雷池半步。凌晨4时15分,英国海军部给杰利科发来电讯侦察通报,告诉他舍尔的舰队已安全通过了合恩礁水道,即将回到威廉港,失望的杰利科只好带着他的主力舰队悻悻地返回斯卡帕弗洛海军基地。这场盛况空前的战列舰海上大战就这样虎头蛇尾的结束了。 杰利科来到甲板上,看着一具具战死者的尸体用他们的吊床裹好,缓缓的滑入大海,这是300年前海盗德雷克战胜西班牙无敌舰队后的传统,1916年的6月1日成为皇家海军最伤心的一天。 贝蒂坐在角落里,手捧着脸陷入沉思;希佩尔回望着北海怃然无语,他的旗舰留佐在那里找到了永久的眠床。 舍尔下令旗舰减速,看着碧欲河船闸缓缓开启,一艘艘战舰重新开进基尔运河,德皇威廉二世正揣着勋章和演讲匆匆赶来,海务大臣在审阅战报,德国在欢呼,英国在检讨,美国在大洋彼岸冷冷旁观。 还有,还有幸存者们冲进电报室中抚慰妻子和家人,港口工人漠然望着伤痕累累的战舰踯躅开进泊位,海军部栏杆外满是忧心如焚的家属,妇女们带着悲凄的脸色和干涸的眼神试图理解阵亡通知书带去的现实。 更有数千名,曾经是父亲、丈夫、兄弟、儿子,此刻长眠在北海浅浅的沙床中,成为那个伟大时代的见证。交战的当事人不能预见,就在两年后,公海舰队化作斯卡帕湾的彩虹;五年后,本土舰队变成船台上的铁锈。 1921年7月20日,东弗利斯兰号成为航空炸弹的道具,在看台上海军将领和舰长们的黯然无语中沉入弗吉尼亚湾底。“就像罗马人越过海洋结束了迦太基一样,新的时代开始了。” 日德兰留下后人的不是遗憾,只有对那个伟大时代的无限想象! 罗凯迎着朝阳看完了手中关于日德兰大海战的长达五十多页的报告,心中感慨万千。 新的时代即将来临,但海军并未消失,只不过主力变成飞机,优雅而庄严的巨舰就此沦为二流配角,特拉法尔加永远成为过去,二战中也不再有日德兰的影子。炮瞄雷达,舰载航空兵的时代到来,庞大的钢铁堡垒曾经象征着工业文明的最高成就,今天却被小小的电子集成块和按钮所取代。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人类的精神却逐渐失去寄托,旁观历史与亲身见证哪一个更吸引人呢? 海战结束后,交战双方都宣称自己是胜利者,以至于如何评判它成了世界海战史上的一段着名公案。此战英国舰队共损失3艘战列巡洋舰,3艘轻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战斗吨位达11.5万吨,伤亡6945人;德国舰队共损失了1艘老式战列舰、1艘战列巡洋舰、4艘轻巡洋舰和5艘驱逐舰,战斗吨位达6.1万吨,伤亡3058人。 英德双方损失比近2比1。就战术而言,德国人的确是这场海战的胜利者,大洋舰队向强大的英主力舰队发起了勇猛的挑战,希佩尔舰队重创了贝蒂舰队,舍尔准确的判断和优良的航海技术,使他成攻地摆脱了占极大优势的杰利科的追击。然而就战略而言,德国海军没能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全球海洋仍然是英国海军的天下,大洋舰队困在港内毫无作用,仍然是一支“存在舰队”正如美国《纽约时报》所评论的那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